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中医的“效”学研究比较好发的核心期刊

发布时间:2013-07-13所属分类:医学论文浏览:1

摘 要: “效”是中医之本。顺势疗法,平衡疗法,自然疗法作为存在几千年,有独特完整理论体系,独特丰富治疗方法,受到全世界的肯定和赞誉。对中医的“效”学研究和探讨,将是这一国粹“发言”和“光大”。

  摘 要:“效”是中医之本。顺势疗法,平衡疗法,自然疗法作为存在几千年,有独特完整理论体系,独特丰富治疗方法,受到全世界的肯定和赞誉。对中医的“效”学研究和探讨,将是这一国粹“发言”和“光大”。
 
  关键词:中医;“效”学;研究
 
  中医推崇治疗“高效”,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多是依托归纳的方法,更直接地讲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和繁衍是对“效”的传承,有效是中医两千年来长盛不衰的理由,“效”是中医之本。国外对顺势疗法,平衡疗法,自然疗法的认可,更能佐证作为存在几千年,有独特完整理论体系,独特丰富治疗方法,独特可信疗效的中医中药是值得探究和关注的。作者近年单就中医的“效”的问题做了一些梳理,下面就中医的“效”学研究作简要综述如下:
 
  一、中医“效”的追溯
 
  《墨子·小取》篇言:“效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也”。其意指“效”是摹拟,能摹拟一个相似物品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可看出“效”本身具有归纳法的特点,具有比较求同,可重复、复制的意味,有结果的相似性才称得上“效”。中医古医籍中,对疗效的描述常常如此:“效如浮鼓”,“沉疴猛起”,“应手取效”、“豁然而愈”、“诸症悉除”、“病入坦途”、“起死回生”、“康复如常”、“十年痼疾,数剂而愈或一朝而愈”,这其中也包括对现代医学“高血压病,冠心病、肿瘤”等治疗效果的评述。如何在繁复的记述中去伪存真,鉴别是长期有效,还是短期有效,是对一个症状有效,还是对应现代的疾病也有效,是自愈的假效,还是药物干预的真效,到底是不真实经验的交接,抑或是臆测的不确切的“效”的传承。因此单独研究中医的“效”,思考古人总结疗效的轨迹以指导现代对中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医的“效”是实效
 
  在中医中药的形成之初,药物的疗效应是最先确定的,古人通过身体某些症状的改善而确定所用物品的功效,如:巴豆泻下,橘皮止呕,人参提气等,无不是劳动人民亲验而确定之效,神农尝百草不是神农试药,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把真正人体试验的结果,假托神农而口授心传,因此中医的“效”是得于劳动人民散在的有效知识点的积累,是可信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是用实践,来验证人们的经验,中医的“效”是经得起反复验证的,如“杏林春暖”,没有实际的验效,哪来杏林繁枝,故中医的效是实证的效。
 
  三、中医对“效”的尊崇
 
  中医尊敬“效”,对有效的经验,孜孜以求,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成书之时及之前,绝不仅仅其一人着书立说,而惟仲景之方称为经方,仲景一人为圣,肯定是其方药的有效,因此古人眼里也只容得下有实效的东西,古人对治疗的有效性甚为挑剔。但对不断涌出新的治疗有效的医家也大大认可,所以出了黄帝、岐伯,后有医圣,出了医圣,后有华佗、药王等。中医对效的尊崇,自然形成对无效的排斥,和对有效的守护。中医历经千年,就是这种对有效的层层把关,而使之如家藏瑰宝那样传衍下来,无效的或低效的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四、中医创新与对“效”的否定
 
  创新学原理认为,有一种创新的方法就是对现有事物的质疑,中医的温病理论,传承仲景,开创新学,是中医发展的再创新典范,它形成之初,也是对执伤寒方治温病而杀人无数的质疑,如吴又可言:“役气流行……,其于始发之日,每见时师误以正伤寒法治之,未有不殆者……”,对以仲景法治温病的疗效的总结,认真的质疑否定,才使温病学说跳出束缚,成为医学史上的耀眼奇葩。中医立方千万,就是对已有方的不认可,否定而成,中医学术的自净就是通过对“效”的认可与否定来完成的,而不用现代人诟病中医追求“效”的热情。中医至始至终都是以疗效作为衡量的标尺,吴又可曾叹言“守古法则不合今病,舍今病而别搜古书,斯投剂不效,医者彷徨无措,病者日近危笃”,可见无效的东西生命力是不长的,古代医家对“效”的评价是客观与严谨的。
 
  五、中医“效”对中医理论的依存
 
  中医理论是配合中药的疗效,在古代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而成,哲学是解释自然现象及问题的追问与反思,是万事万物之间各种相关联系的最朴素的诠释,中医的理论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和证明而定型,中药的“五味”的阴阳区分和五行归属,使得中药自然纳入中医体系,关键是用这种方法有能重复之效验,故而中医理论得到固化和确定。从现在看来,中医理论是一种工具,把形似无关的中药和人体疾病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也许是一些在宏观层面,或者是从肤浅的视角揭示某种规律或真理存在的苗头和提示,中医就是用一种朴素的哲学观提前发现了人体一些未知的相关,如:心肾相关是根据五行理论提出,在现代医学揭示出两脏器有神经递质相关联时,已在中医发现之后很久了。最后还得指出,中医单药运用非常成熟和系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单药运用疗效很好,中医存药废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中药是有效地,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运用是有效的,中医的效不能独立于中医理论之外。
 
  六、中医“效”的临床实践
 
  古代医家以“效”来指导临床方案的修订,集中表现在:效不更方,即坚持守方守法的原则,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尤为重要;效必更方,在外感疾病中,外邪解后获得初步之效,随即换方以治余患,如《伤寒论》条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旋复代赭汤主之”;不效更方,是临床的常识,早在《伤寒论》就有很多诸如“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等的条文;不效不更方,是临床真正识得病机的表现,需要的实力和胆识,如《伤寒论》条文:“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抓住了疾病之病机,静待药效的的积累,不贪一日之功,是临床的高境界。综上,古医家驾驭中医的“效”的能力是很强的,并经过了认真思考。
 
  七、中医的发展与阶段性“效”的总结
 
  中医临床是传承、践行“效”,中医科研是归纳、求证“效”。若能循着“效”的轨迹,以“效”为线索,从有效处模仿,从有效处研究,反思中医的理论,优化中医系统,那中医不仅能保持原味,同时中医“效”最终能得到合理、可信、科学的解释。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