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气囊辅助内镜在小肠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探讨

发布时间:2020-10-31所属分类:医学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目的 探讨气囊辅助内镜在小肠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的研究对象共140例,选取自2017年2月~2019年12月,均为进行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的疑似小肠肿瘤的患者,其中100例同时行腹部CT检查,另外40例同时行胶囊内镜检查,将最终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

  摘要:目的 探讨气囊辅助内镜在小肠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的研究对象共140例,选取自2017年2月~2019年12月,均为进行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的疑似小肠肿瘤的患者,其中100例同时行腹部CT检查,另外40例同时行胶囊内镜检查,将最终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疑似患者,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小肠肿瘤88例,非肿瘤性小肠疾病48例;100例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中,疑似小肠肿瘤51例,阳性检出率51.00%,患者经过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确诊为小肠肿瘤46例;4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中,疑似小肠肿瘤32例,阳性检出率80.00%,患者经过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确诊为小肠肿瘤28例;气囊辅助内镜检查出小肠疾病130例,阳性检出率92.86%,疑似小肠肿瘤86例,阳性检出率61.43%,确诊86例;非肿瘤性小肠疾病44例,确诊44例;气囊辅助内镜组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CT组及囊内镜组,且漏诊率及误诊率均低于CT组及囊内镜组(p<0.05)。结论 小肠肿瘤采用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灵敏度、特异性及检出率更高,提高疾病诊断率,值得临床利用及推广。

气囊辅助内镜在小肠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探讨

  关键词:气囊辅助内镜;小肠肿瘤;应用价值

  小肠肿瘤位置在十二指肠至回盲瓣间的小肠肠管,其组织学来源广泛,可来自小肠肠壁任何一层,导致其病理类型多样化,截止目前位置,据临床文献报道[1],小肠肿瘤类型约40种,该种肿瘤起病隐匿,发病率低,占胃肠道肿瘤的5%左右,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常可见消化道出血情况,伴随腹痛、贫血、恶心、腹泻及小肠穿孔等症状,由于小肠肿瘤的肿瘤标志物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难度加大,加上疾病有恶化及复发的倾向,恶性小肠肿瘤患者5年后生存率仅为20%[2],因此,尽早诊断疾病,尽早治疗,可抑制疾病的恶性发展,提高患者生存率。气囊辅助内镜是其目前常用的诊断方式,通过直视观察病灶位置及镜下活检,使得疾病的检出率得以提高,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3]。下面回顾性分析疑似小肠肿瘤行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气囊辅助内镜诊断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疑似小肠肿瘤行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的患者,研究时间段在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共14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伴随消化道出血、腹痛及肠梗阻等症状,经腹部超声及CT检查,提出可能存在小肠肿瘤;②均接受气囊辅助内镜检查。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②入院前已在其他医院确诊;③伴随智力障碍及精神障碍。其中:男102例,女38例,年龄区间18~78岁,平均年龄(42.23±10.12)岁。伴随消化道出血72例,腹痛38例,肠梗阻15例,肠穿孔10例,其他症状,如腹部包块2例,纳差、乏力及便秘各1例。告知患者本次研究目的及意义,使其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内镜设备:气囊辅助内镜,分为单气囊及双气囊两种,前者产自日本OLYMPUS公司,型号为SIF-Q260,后者产自日本富士能公司,型号为两种,分别为Fujinon EN-450P5及Fujinon EN-450T5。

  气囊辅助内镜检查:行常规肠道准备,检查患者血常规、心电图及胸片,麻醉师评估患者麻醉禁忌后,患者静脉滴注丙泊酚麻醉。年龄>60岁的患者及经口进镜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经肛进镜的患者无需气管插管,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进镜位置(经口或经肛)。如患者主诉为黑便及上腹痛,检查结果显示为小肠中上段病变,则经口进镜;如患者主诉为血便及下腹痛,检查结果显示为小肠远端病变,则经肛进镜。如一侧未见病灶,则采用钛夹标记位置,次日从对侧进镜,保证两侧均得到检查。气囊辅助内镜检查完成标志:经口进镜:远超幽门200cm以上;经肛进镜:远超回盲瓣100cm以上,在此距离内发现病变进而无法继续进镜,也为检查成功。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检出率及确诊率行卡方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140例疑似患者,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小肠肿瘤88例,非肿瘤性小肠疾病48例(小肠憩室27例,小肠溃疡11例,克罗恩病7例,炎性狭窄2例,血管扩张1例),4例未发现病变,经过随访调查,均无异常。

  2.2腹部CT检查结果

  100例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中,疑似小肠肿瘤51例,阳性检出率51.00%,患者经过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确诊为小肠肿瘤46例,克罗恩病2例,小肠溃疡2例,未见异常1例。49例诊断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经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确诊为小肠肿瘤15例,小肠憩室20例,小肠溃疡10例,小肠血管疾病2例,克罗恩病1例,未见异常1例。

  2.3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4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中,疑似小肠肿瘤32例,阳性检出率80.00%,患者经过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确诊为小肠肿瘤28例,小肠溃疡2例,小肠憩室5例,血管扩张1例,未见异常1例。

  2.4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结果

  气囊辅助内镜检查出小肠疾病130例,阳性检出率92.86%,疑似小肠肿瘤86例,阳性检出率61.43%,确诊86例;非肿瘤性小肠疾病44例,确诊44例;阴性检出者10例,3例由病灶,2例确诊为肿瘤。

  2.5诊断结果对比

  气囊辅助内镜组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CT组及囊内镜组,且漏诊率及误诊率均低于CT组及囊内镜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目前对于小肠肿瘤的发病机制尚无清晰定论,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受不健康饮食行为的影响,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与肿瘤的发病基数增加有关,同时也与诊断水平存在关联。

  临床以往常采用腹部B超或CT加以诊断,该种诊断方式能较快出诊断结果,但各自存在局限性,难以明确诊断疾病。而临床研究发现恶性小肠肿瘤5年内存活率不到20%与诊断不及时有关[4]。腹部CT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式,其能诊断出病灶厚度、肿块大小及轮廓,有利于判断肿瘤性质。但其通过横断面图像获得信息,并非直接扫描矢状面及冠状面,使得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并且还存在不能完全鉴别良恶性的问题。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腹部CT诊断阳性检出率51.00%,漏诊率为28.78%,误诊率更高,为70.23%。胶囊内镜是一种无辐射、操作简单且安全的诊断方式,患者耐受性好,其能观察全小肠情况,能发现磁共振漏诊体积较小的病灶,对可疑患者的检出率高,但其图像辨识度低,定位性差,尤其是伴有肠梗阻、大出血及肠胃蠕动能力差的患者,不宜使用该种诊断方式,其对于位置隐秘的小肠肿瘤易漏诊。气囊辅助内镜检查,可经口及肛门两种途径诊断,可根据肿瘤镜下表现,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进而提高疾病诊断率,为后续治疗节省时间。同时,气囊辅助内镜诊断能发现漏诊病例,保证诊断结果的正确性。本次研究可知,气囊辅助内镜组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CT组及囊内镜组,且漏诊率及误诊率均低于CT组及囊内镜组(p<0.05),气囊辅助内镜阳性检出率为92.86%,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高,且误诊率及漏诊率小,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但该种诊断方式为侵入性操作,患者依从性不高,且耗时长,费用高,很多患者首次进镜无阳性就拒绝再次检查,使得疾病检出率得以降低,可见,提高首次进镜阳性检出率是诊断的关键。

  相关知识推荐:医学评副高需要SCI论文吗,怎么发

  综上所述,小肠肿瘤采用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灵敏度、特异性及检出率更高,提高疾病诊断率,值得临床利用及推广。但该种操作要求高,难度大,需要严格掌握患者适应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论文作者:张富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