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MRI与 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治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2所属分类:医学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目的:探讨MRI与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治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7例参与本次研究,按照病程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MRI与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治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7例参与本次研究,按照病程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根据MRI检查结果,出现滑膜炎的共计277个,骨髓水肿共计145块,骨侵蚀112块,其中,出现骨髓水肿的主要是月骨,骨侵蚀发生部位主要要腕骨和MCP2。正常关节的摄取率为(1.12±0.13),病变关节的摄取率为(1.64±0.35),经统计学检验,P<0.05。观察1组患者的缓解率高于观察2组,观察1组更容易达标,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MRI与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治及预后评估表现出较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MRI与 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治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核磁共振;CT

  为了探讨MRI、CT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特开展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7例参与本次研究,按照病程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1组为病程1年以内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计纳入34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分布在4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7±11.37)岁。观察2组为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计纳入43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0-77岁,平均年龄为(55.11±10.4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比较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1.2.1MRI检查 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5TMRI系统为患者进行关节检查,取患者俯卧位,将双手平放,并举过头顶,位于线圈中部,固定手背,确保掌故和指骨处于同一平面,冠状位STIR、冠位T1-TSE序列、矢冠轴位T1压脂增强序列参数设定后,对患者双手掌指关节、近端的指间关节以及双腕关节进行检查,了解患者的滑膜炎、骨髓水肿以及侵蚀情况,并参考RAMRIS系统作为评价指标,对患者关节部位进行评价。

  1.2.2CT检查 给予患者静脉注射20mCi的99mTc-MDP,注射3h后对患者进行CT检查,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T6型CT,对患者关节进行检查,先进行SPECT扫描后对患者手腕局部进行CT检查,,并获取腕、PIP、MCP关节相关信息,所有图像经过软件处理后得到局部断层SPECT和CT及融合的重建图像,并对骨代谢增加区域进行ROI分析。

  相关知识推荐:骨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适合投稿的期刊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MRI和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缓解率进行比较,缓解代表SDAI评分低于3.3为准[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MRI图像分析 根据MRI检查结果,共计检查930个关节,其中出现滑膜炎的共计277个,在检测的1900块骨中,骨髓水肿共计145块,骨侵蚀112块,其中,出现骨髓水肿的主要是月骨,骨侵蚀发生部位主要要腕骨和MCP2。38例患者出现PIP关节受累,其中PIP3和PIP4多表现为滑膜炎和骨侵蚀,PIP5则为骨髓水肿。

  2.2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CT结果分析 根据CT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的SPECT/CT平均摄取率为(1.28±0.33),正常关节的摄取率为(1.12±0.13),病变关节的摄取率为(1.64±0.35),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随访情况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跟踪随访结果显示,12个月后,观察1组患者的缓解率达到,67.65%(23/34),观察2组的缓解率为41.86%(18/43),18个月后,观察1组患者的缓解率为88.24%(30/34),观察2组的缓解率为65.12%(28/43),观察1组更容易达标,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是一种进行性的关节病变,是以侵蚀性缓解滑膜炎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疾病[2]。该病的临床特征包括关节肿胀、疼痛、急性、功能性失调等,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则容易留下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在临床实践中,为了准确了解炎性关节病患者的炎症活动程度,必须借助先进的检查手段,与X线片相比,MRI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性关节病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得到推广,能够对患者骨骼结构变化进行准确评估,直观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学改变,特别是骨髓水肿、附着点炎症、侵蚀等结构变化,MRI的敏感度具有明显优势,在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4]。另外,在炎性关节的诊断和治疗中,CT也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其应用能够有效获取化膜增生或骨质代谢等过程[5]。在本次研究中,选择7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参与研究,根据MRI检查结果,关节滑膜炎的共计277个,骨髓水肿共计145块,骨侵蚀112块,其中,出现骨髓水肿的主要是月骨,骨侵蚀发生部位主要要腕骨和MCP2。38例患者出现PIP关节受累,其中PIP3和PIP4多表现为滑膜炎和骨侵蚀,PIP5则为骨髓水肿。而根据CT检查结果,正常关节对99mTc-MDP的摄取率为(1.12±0.13),病变关节的99mTc-MDP摄取率为(1.64±0.35),经统计学检验,P<0.05。在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1组在随访12个月和随访18个月的缓解率均高于观察2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MRI和CT可以准确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别是早期病变,从而加强早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作者:俞赶年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