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发布时间:2021-02-04所属分类:医学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市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长沙市Y家庭的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开展调查,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用实时荧

  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市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长沙市Y家庭的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开展调查,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法对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聚集性疫情共发现5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源为有湖北旅居史的病例C,其他五例感染者为其共同居住家人,均为继发感染。【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导致家庭内播散,要强化家庭内成员之间防护意识,强化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管控,早发现、早隔离,避免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和传播。

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自 2019 年 12 月中旬以来,我国暴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世卫组织正式命名为 2019 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从武汉市逐渐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同时出现了聚集性病例和无武汉旅行史的病例[1-3],给疫情的防控带来巨大的挑战[4-5]。为进一步做好COVID-19 疫情防控工作,本文通过对长沙市Y家发生的一起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 COVID-19 在家庭中的传播方式,为指导居民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0年2月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Y家庭 ,家庭人口数11人,包括COVID-19确诊病例5人、无症状感染者1人,密切接触者2人及其他接触者3人。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按照当时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6]执行。

  1.2.2 流行病学调查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当时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7]对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诊疗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病例家庭及周边环境情况、暴露史和密切接触者的接触史进行详细调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采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试行第一版)[8]。密切接触者判定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7]。

  1.2.3 病原学检测 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7],采集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后用实时定量荧光 RT-PCR 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 2 个靶标(ORF1ab 和 N)。

  2 结果

  2.1 指示病例

  病例A:女,41岁,2020年2月2日出现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2月6日至医院就诊,2019-nCov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B:病例A大姐,女,51岁,2020年2月4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2月6日携病例A一同至医院就诊,2019-nCov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诊断为确诊病例。

  2.2 其他感染者发现与诊疗情况

  病例C:病例A的丈夫,男,41岁,2020年1月31日出现发热、咳嗽症状,自行服药后发热症状消失,仍有咳嗽,2月8日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病例D:病例C的母亲,女,68岁,2020年2月8日出现轻咳症状,2月8日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无症状感染者F:病例A、B的母亲,女,73岁。因家庭内聚集性发病,2月8日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病例E:病例B的女儿,女,17岁,2020年2月3日曾出现发热,自服药后缓解退热。因家庭内聚集性发病,2月8日2019-nCov核酸单靶标阳性。2月10日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阳性,诊断为确诊病例。

  2.3 流行病学调查

  2.3.1一般情况

  病例A有三姐妹,均已成家,共有家庭成员11人。病例A与丈夫(病例B)、儿子G一家3口常住于上海市,小区附近无农贸市场和生鲜市场;病例B与丈夫H、女儿(病例E)、母亲(无症状感染者F)一家4口常住于长沙市,小区附近无农贸市场和生鲜市场;病例D常住于湖北孝感市汉川市马口镇;二姐一家3口常住于长沙市(见图1)。

  病例B家为140平米左右三室两厅居室,病例A、C一家及其母亲来长沙后居住在病例B家。家庭成员居住情况见图2。家庭环境良好,经常开窗通风。

  2.3.2 暴露史

  病例C发病前14天在上海工作,2020年1月19日携儿子G乘坐高铁至武汉,后打车至舅舅家拜年(江汉区某小区),并在当地餐厅一起共用中餐(共7人,含舅舅一家5口),之后借车自驾到姨妈家(江汉区某小区)拜年,当时姨父不在家,但1月29日诊断为2019-nCov确诊病例。下午携儿子从武汉自驾至孝感市汉川市马口镇老家中。1月20日上午自驾车携母亲(病例D)、儿子G前往姑妈家(汉川市杨林镇)拜年,吃完午饭后返回家中休息。病例C及儿子G在武汉和汉川全程未佩戴口罩。

  1月21日携母亲(病例D)、儿子G乘坐高铁从汉川至长沙,下高铁后打车至病例B家中,全程三人均佩戴N95口罩。

  1月24日至2月6日,病例A、病例B两家共8口人均在病例B家同吃、同住,共同生活在一起。居家期间,家庭成员均未严格佩戴口罩,三餐在餐厅围桌进餐。期间二姐一家3口在病例B家从1月21日共同用餐至1月25日,每天晚上开车回自己家,之后除二姐夫曾上门送一次药外(戴口罩、手套),再未上门。

  2.3.3 Y家庭的外出史

  1月22日病例C因儿子出现发热,自驾车带儿子前往医院就诊,期间逗留1个小时,当日下午又自驾车前往黄花机场接妻子(病例A)。

  2月2日病例A因儿子又出现发热,由大姐(病例B)自驾车带其二人至医院感染科就诊,全程佩戴N95口罩。因医务人员告知需隔离,未作任何处理,遂返回家中准备第二天再次就诊。2月3日自测体温未发热,一直居家观察,未再就诊。

  相关知识推荐:新冠病毒基因检测论文发表sci期刊难吗

  1月22日至2月6日期间,病例B的丈夫出门3次倒垃圾、到小区超市买菜等,并在外出期间均佩戴口罩。

  除以上情况,其他家庭成员均无外出史。

  2.4 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定病例C的密切接触者 6 人,均为家庭成员,家庭外无密切接触者。6名密切接触者其中 3人确诊,1人无症状感染,2 人阴性。之后对2名阴性的密切接触者G、H开展了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每日测量体温两次,并询问是否出现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医学观察期满,无人出现异常情况,核酸检测阴性,均已解除医学观察。二姐一家3人建议居家隔离医学观察,2月7检测血常规、胸片未见明显异常,2月10日-2月11日,在医院检测2次2019-nCov核酸,均为阴性,无人出现异常情况。

  3 讨论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判定此起疫情为聚集性疫情,该家庭中发现5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链清晰,病例C有武汉等重点疫区暴露史,发病最早,为本起疫情的传染源。因8名家庭成员在较长时间在同一房间共同生活,人口密度高,且均未严格佩戴口罩,三餐一同围桌进餐,加之未做好家庭环境消毒,导致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等途径在家庭内部播散。虽然病例C和病例D均有重点疫区暴露史,但病例C发病时间最早,考虑为本起聚集性疫情的首例,即一代病例;病例A与病例C是夫妻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密切,且病例A无重点疫区旅居史、可疑人员接触史,考虑为二代病例。病例B、D、E在发病前1~14天内与病例A、病例C均有接触,代际无法判断[8](见图1)。

  病例C的儿子G于1月22日、2月2日出现发热,未特殊处理后退热,但因其有重点疫区共同暴露史,且家庭密切接触是儿童 2019-nCov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9],对其进行了重点观察。2月8日、10日采集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2019-nCov核酸呈阴性。有文献报道,儿童感染多表现为轻症感染,恢复较快,影像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不典型[10-11],同时儿童采集咽拭子检测易受鼻咽拭子采集时配合度不好、鼻咽拭子采集深度不够以及试剂盒的稳定性、实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12]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对高度怀疑感染MERS-CoV,但呼吸道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应在其他多个部位采集标本进行检测[13]。建议对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症状轻微或不典型的,咽拭子2019-nCov冠状病毒核酸呈阴性的对象,采集不同部位的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或开展血清学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例B的丈夫H虽与大家共同生活,但其居住在客厅,日常与病例C直接近距离接触时间较少,无症状且 2019-nCoV 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有文献指出[14]:接触的密切程度可能影响感染程度,越密切感染的可能性越大、感染程度越强,接触时间的累积也会增加感染机会,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病例C发病后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及时就诊,且未落实自我隔离,自我及家庭成员防护意识缺乏,以致于COVID-19在家庭内传播,出现继发病例(见图3)。说明2019-nCov感染可人传人,聚集性发病,传染性极强,与 Chan 等[3]报道的一致。因此,建议加强以下几点:一是对外来人员要提高防控意识,单人单间隔离,生活物品单独使用;二是采取家庭分餐制,避免聚餐、共用餐具;三是做好家庭日常消毒,勤开窗,多通风;四是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出现可疑症状应尽早就诊;五是加强健康教育,切实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做到应知尽知、应会尽会,规范家庭防控,谨防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论文作者:廖瑜 1 ,申晓君 1 ,肖芳 1 ,熊姿 1,周思园 1,杜赟 1,胡蓉 2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