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22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 要:在当今创新驱动发展大环境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人才是创新的基
摘 要:在当今“创新驱动发展”大环境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人才是创新的基础。薪酬制度是科技人才管理中的关键部分,是与国家科技发展息息相关的焦点问题。本研究通过论述国内外、中国科学院、香港地区科技人才薪酬情况并进行横向对比,对国内科技人才薪酬水平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职称与工资制度、团队建设、员工发展、薪酬设计、制度改进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 科研机构 薪酬管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十九大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50余次,并进一步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十九大指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 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我国科技论文数量从2006年占美国的26%上升到2017年的54%,并超越英国和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现在的科研已经不再满足于跟跑、并跑,而在于科研成果是否取得重大突破,是否达到国际领先。
新形势下,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驱动要素,已成为实现高技术企业进步和突破的关键、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在新时代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科研机构应切实提高思想引领力、战略领导力、网络连接力、人才凝聚力、后勤支撑力和组织保障力。
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提出: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构建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国家科研体系的关键是发展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和载体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必须聚焦空天海洋、能源资源、信息安全、交通运输等国家战略重点领域,能够有效支撑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制造强国建设,有效保障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载体是国家实验室和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包括依托国家实验室和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条件平台、综合科学中心和集中国家科研优势力量协同攻关的综合集成科研平台。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朱涛强调要以中科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体,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树强国目标,看长远、顾全局,聚科技英才、铸科技重器、破科技瓶颈、建战略高地,为科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以有效中高端科技供给为民族复兴提供核心动力和战略保障。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科技人才是科技力量的基石。只有建立科技工作者薪酬激励机制,为科研人员创造安心科研、潜心创新的良好条件,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才能把广大科研人员凝聚到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伟大事业中来,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来。
一、国内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平均薪酬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选取 2005-2016 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和工资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7》,如表 1所示。
2005—2016 年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以及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整体呈上升趋势。以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例,2005年科研人员平均年薪为27155元,2016年则增长至96638元,总体增长率高达255.88%,年均增长率约为12.23%。不同单位间科研人员工资差异较大,数据显示,城镇私营单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2016年平均工资为54764元,低于行业整体平均水平。
将《中国统计年鉴-2017》列出的19个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2005-2016年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历年平均工资排名稳定在第3位,属于较高收入群体,仅次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6 年平均工资为 122478 元)以及金融业(2016 年平均工资为117418元)。
图1对比了历年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资水平与其他行业的相对变化情况,分别以城镇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最高和最低工资水平行业的平均工资作为参照,并选取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和工作性质有可比性的教育行业进行比较。从折线图中可以看出,各行业平均工资随时间呈单调上升趋势,这是经济发展、通货膨胀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教育产业投入、研发投入强度等因素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水平介于城镇单位和最高工资行业之间,2005—2016年间与最高工资水平行业的工资差距由大变小,近5年来又呈扩大趋势。教育行业与城镇单位的平均工资多年来基本持平,近3年才开始超越城镇单位,与科研行业的差距也逐步缩小。
以 2005 年和 2016 年为例,计算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其他行业工资水平关系的指标(表2)。从平均工资与每平米住宅价格的比值来看,科研行业工资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住宅房价的增速,2016年平均工资能买到的住宅商品房平米数实现了增长。与其他行业的工资水平相比,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处于较高水平,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与各参照行业的工资水平比值保持相对稳定,除最高工资行业之外总体略有下降。
二、香港科研机构人才薪酬情况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特区政府提出了“科技兴港”新政策,设立创新及科技基金,成立了创新科技委员会,以推动科技创新、新科技应用及发展高增加值产业和服务为主要职责,统筹香港创新科技发展,取得重大成效并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创新活动不单包括研究及发展(研发)活动,亦涉及产品和程序创新活动,以及机构组织与市场推广的创新活动。这些活动有助机构提升其竞争力和业务表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为评估本港创新活动的发展情况而编制各类统计指标。在各类关于创新活动的统计指标当中,有关研发的统计数字是其中一项至为重要的指标。研发统计数字涵盖3个机构类别,即工商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及政府机构。技术创新及非技术创新活动的统计数字则主要涉及工商机构。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发布的数据,2013—2016年香港的研发开支及研发人员数如表3所示。
在2016年,香港研发总开支,即工商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及政府机构(包括公共科技支援机构)在香港所进行的内部研发活动的开支总额达197.13亿港元,较2015年上升8%。而香港生产总值同期增长率为4%,因此香港研发总开支相对生产总值的比率由 2015 年的 0.76% 升至2016 年的0.79%。在2016年,研发人员总数(以相当于全日制的人数计算)为 29047 人,而 2015 年的相应人数为28165人。大部分的研发人员就业于高等教育机构和工商机构,他们分别占2016年研发人员总数的55% 和42%。
2013—2016 年,香港从事专业、科学及技术活动的科研人员每周工作时长中位数持平,均为40.6小时,每小时工资中位数为则持续上升,从72.9港元增加至86.7 港元。2016年,香港科研人员平均每周的收入为3520港元,比2013年增长了560.28港元(表4)。
相关期刊推荐:《科技促进发展》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科技部主管、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科技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质量管理、现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行政管理、公共管理、项目管理、交通规划、公共秩序、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竞争情报等方面的研究理论和调查报告等方面的成果。有投稿需求的,可以直接与期刊天空在线编辑联系。
三、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人才发展情况
通过网站职业圈的上面的薪酬搜索入口,分别以 “中科院”、“中国科学院”为关键词进行薪酬搜索,共得到自2013年至2017年共153份科研人员的薪酬统计数据,平均薪酬为 5597 元/月。通过对源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得到样本的区间分布图,见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40%的科研人员每月薪酬集中在3000-5000的区间内,总体分布呈现纺锤形,是比较健康的薪酬分布结构。如图5所示,虽然总体的薪酬分布呈现两边窄,中间宽的纺锤形结构,但整体薪酬相对偏低。
统计数据中同样包含了自2013年来历年的平均薪酬统计,见图6,可以看出,自2013年以来,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薪酬涨幅很小,15年小幅增长后16年再次回落,17 年再次出现小幅度增长,总体呈现稳中见涨的趋势,但由于样本年份较短,无法对未来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薪酬变化做出准确的评估。
除薪酬外,科研人员的薪酬还包括五险一金和带薪年假,同时根据统计,虽然工作日下班时间基本准时,但大部分的科研人员经常会有周末加班的情况。在这153 条数据中,有 80 人认为工作压力正常,占全部数据的 52%,另有15人认为很轻松,30人认为较为轻松,而认为工作压力偶尔大或非常大的各有14人。
而在薪酬结构方面,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薪酬结构属于稳定模式的薪酬结构,即为较高水平的基本工资+少量的岗位津贴+少量的或比例很低的绩效工资,这种模式下绩效的激励机制效果并不显著,薪酬弹性较小,收入十分稳定。
总体来看,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薪酬总体水平偏低,主要集中在3000-5000的区间内,近年来薪酬涨幅不明显,福利待遇尚可,薪酬结构偏于稳定,激励效应不明显,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样本中普遍认为工作压力并不大的原因。
四、不同地区薪酬情况对比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及中科院人才发展状况的对比发现,目前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科研人员对现状和自身发展前景持较为悲观的态度。科研人员的薪酬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实现增长。某些欧洲国家的现行制度甚至起到了阻碍科研人员发展的反作用。而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国家的科研人员对其现状与发展都较为乐观。我国内地科研人员薪酬制度较为完善,但缺乏灵活性。根据已有数据预测,到“十三五”规划末期(2020年),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数将超过550万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将达到12万元,并呈持续增长趋势。国内的香港地区科研人员的福利和保障都较为完善,薪酬制度也比较灵活,相对内地也有较为严格的聘用晋升程序和多样的人才引进政策。然而社会和教育界对科研活动和科研人才较低的关注度也在某些程度上阻碍了香港科研人员的发展。中科院主要是通过制定宏观的人才发展目标和细化各类人才工程实施来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发展,不断推进科技制度创新,与时俱进。
根据收集到的国内、香港以及中科院的科研人员月平均收入,对 2014 年不同地区平均工资进行对比分析(图7)。国内国有企业的科研人员平均月收入为6153.7 元,香港的科研人员平均月收入为10864.8元,台湾科研人员平均月收入为12216元,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平均月收入为5484元。总体上,香港台湾地区的科研人员平均工资相对较高,而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平均收入低于国有单位的平均水平。来自职业圈统计的中科院科研人员工资偏低的原因可能是统计人员及职位范围较小,主要统计的职位为助理研究员、助理工程师等低级别基层人员,薪酬整体较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