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科研要素在大学第三方评估中的运用及比较

发布时间:2019-12-28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当前科研相关要素在国内外主要大学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科研质量与水平、学术的声誉与影响力、科研的国际协作力在大学第三方评估中越来越受重视。比较研究大学第三方评估中科研要素的运用,提出要理性认识和看待科研质量排名内涵及其

  摘要:当前科研相关要素在国内外主要大学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科研质量与水平、学术的声誉与影响力、科研的国际协作力在大学第三方评估中越来越受重视。比较研究大学第三方评估中科研要素的运用,提出要理性认识和看待科研质量排名内涵及其对大学综合排名的影响,要将科研创新中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融入大学精神,要推动科研学术资源的教学转化与服务转化,要警惕和摒弃提升科研水平的短期效应和短视行为。以期为高校科技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提供决策参考和建议。

科研要素在大学第三方评估中的运用及比较

  关键词:大学第三方评估;科研要素;比较研究

  1 研究背景

  全球性的大学排名不断涌现并在实践中取得 了 长 足 的 发 展, 虽 然 国 际 教 育 市 场 咨 询 公 司 Quacquarelli Symonds(QS)等推出了综合性的大学排名,但国际性的大学排名始终将学术科研作为衡量大学竞争力的关键指标。2003 年,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为分析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研究并制作了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现已发展成为被世界广泛认可的大学排名。根据 2015 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科研水平的提升、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是“双一流”的重点建设任务,从 5 项任务的内涵与目标要求不难看出,各项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科研与创新。我国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建设一批精英型大学,纷纷推出了地方“双一流”建设方案,多个省份在量化设置绩效指标时还将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大学第三方评估结果作为参照,如进入 ESI 前 1% 或 1‰学科数作为目标[3]。可见,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潮流中,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不论是在高校办学实力的提升,亦或是在高校发展水平的评估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可知,现有文献对大学第三方评估中科研与学术的研究成果中,定性分析主要围绕对高校科研评价的综述与比较,如杨瑞仙等[4]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评估机构的科研评价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了其评价目的、评价维度、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共性与个性;定量分析主要以大学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的结果为数据支撑,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分析高校的科研发展水平,如董彦邦[5]基于 2013 年荷兰莱顿大学发布的排名结果对我国大学的科研影响力与科研协作力水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性分析;较少有文献探讨科研质量对高校在第三方评估中的影响程度,及科研质量相关指标在大学第三方评估中的地位。

  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科研要素与第三方评估视角下高校综合实力的关联性,以及定性分析大学第三方评估内容中科研要素的普遍特征,试图总结和思考高校在第三方评估的背景下,如何理性认识和看待科研质量排名及其对大学综合排名的影响,如何更加科学地提升科研能力,如何将科研学术的建设与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使命相融合,以期为高校科技管理部门的发展规划与决策形成提供参考。

  2 科研要素在大学第三方评估中的运用

  2.1 科研评价在大学第三方评估中占据关键地位

  近代,柏林大学创始者洪堡提出大学除了培养人才也应该注重发展科学技术的观点,强调科学研究在大学的主导作用,并将科研引入柏林大学,自此之后,科学研究成为了高等教育理论界普遍公认的大学的重要社会职能[6]。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轨迹来看,学术能力的提升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推进、文化的创新发展、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等,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高校发展与改革战略的实施以及第三方机构对办学绩效的评估中,也都将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水平作为重要指标。

  当前,大学第三方评估主要以量化的排名方式,为高等教育的利益方了解高校办学水平提供参考,包括综合性的大学排名和科研、学科、师资、声誉等专项领域的大学排名。由表 1 可见,根据国内外大学排名公布的评价体系来看,科学研究相关评价,无论是在综合性排名中的权重还是在专项排名数量中的比重,都占据着重要的分量。一方面,一流的科研学术水平离不开一流学术文化的培育、一流科研平台的建设、一流教师队伍的培养等,而这些投入性与过程性的科研相关指标不仅决定着科研成果的产出与质量,也是决定大学办学水平与发展潜力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环境、社会政治与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差异,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原有高等教育评估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办学模式,很难以统一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类型的大学。目前全球性的跨国期刊数据库发展相对完善,科研相关数据公开透明度高、可比较性强并且比较客观,因而学术评价普遍受到第三方评估机构的青睐。

  2.2 科研评价在大学第三方评估中的比较分析

  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大学科研质量的评价,主要体现在科研相关数据的获取、科研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的确立等环节。在数据来源上,评估机构一般通过专业的期刊文献数据库、全球性的科研信息发布网站、各国政府或高校公布的科研相关信息等途径获取科研相关数据[7]。在评价内容上,评估机构主要围绕“科研成果数量”“科研质量”“科研声誉”“科研资源”等维度设计评价指标。在评价方法上,评估机构普遍采用以下几种[4]:一是同行评议法,由科研领域的权威专家对大学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如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HE 排名)、教育组织 Quacquarelli Symonds 发布的全球大学排名(QS 排名)中,都通过问卷方式让行业的专家对大学的研究声誉作出评价;二是文献计量法,通过专业的数据库或各种搜索引擎对论文数量、论文引用等计量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排名)发布的全球大学排名,以发表论文、出版书籍、学术会议、论文引用等文献计量指标来评估大学的科研水平;三是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在行业中应用比较成熟的统计学方法,往往通过这些方法确定科研相关指标的权重。

  相关期刊推荐:《科技管理研究》于1981年1月1日创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刊载论文总量规模较大;紧扣科技发展形势,所刊登的论文多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科技计划、教育部科学基金及省级以上政府部门等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有投稿需求的,可以直接与期刊天空在线编辑联系。

  大学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科研的关注必然反映于评价结果上。为了探究科研创新与高校综合竞争力的关系,本文选取 2017 年国内外主要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的评价结果,以入选各个排名的我国境内大学为研究对象,来分析科研相关排名与综合排名的相关关系。科研专项排名包括 US News 排名、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表现排名(URAP);综合排名包括 QS 排名、世界大学排名中心发布的全球大学排名(CWUR)、武书连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武书连排名)、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名(校友会排名)、武汉大学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排名(武大排名)、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软科排名)6 个排名。由表 2 可见,URAP、US News 排名与 6 个大学综合性排名均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其中 URAP 排名与两个全球性大学排名——CWUR、 QS 排名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 0.8 以上;US News 排名与 QS 排名、软科排名的结果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这说明科研排名与大学综合排名之间相互影响,或者不同排名之间的指标具有重叠性。科研成果的质量、产出与大学的办学水平密切相关,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离不开一流的科研能力。

  3 大学第三方评估中科研要素的运用趋势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主要大学第三方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深入比较各类大学第三方评估中科研相关要素的普遍特征后发现,大学第三方评估中科研要素的运用越来越重视科研的质量、科研的声誉、科研的国际合作。

  3.1 注重科研的质量与水平

  有研究表明,大学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决策与规划,塑造着高校管理者的行为。为了实现正面引导高校迈向一流大学的行列,避免出现唯论文数量或规模而造成的恶性竞争局面。大学第三方评估机构在设计科研指标时,都无一例外地列入论文引用、高水平期刊论文、高端科研奖项等评价指标。国际化的大学排名对科研质量相关指标的权重分配普遍较高,ARWU 的指标全部为反映科研质量的指标,CWUR 在 2018 年也将科研质量相关指标的权重由之前的 40% 提高至 55%。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出台,不仅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文本,国内的大学第三方评估机构也因势利导,对指标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之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与要求。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2018 年校友会排名的指标体系中加大了国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的指标权重[8],科研指标的权重相比 2017 年虽然降低了 2.73%,但学科专业、获得科研奖励的杰出师资等与科研水平密切相关的指标权重有提高;2018 年武大排名也对科研指标进行了调整与优化,着重对科研质量与水平进行单独评价[9]。

  3.2 关注科研与学术的声誉

  高校在国内外的研究声誉与学术影响力,不仅反映了学校的创新能力与国际交流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学术竞争力与认可度。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大学科研声誉的评价主要基于同行评议,通过发放问卷给科研领域的权威专家,让其对被评价大学进行打分。这种方法虽然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但不可否认它有利于高校的学术自律。学术不端等行为会对高校产生恶劣影响。QS 排名、 US News 排名与 THE 排名的评价体系中均设置了科研声誉指标,权重分别占 40%、25% 与 18%。其中, THE 排名的评价机构在十多年的评估实践中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调查流程,针对大学研究声誉进行的调查一般在每年的 1 ~ 3 月份进行,问卷发放的范围覆盖了各个国家。武大排名也设置了学术影响力指标,但并不依赖于同行评议,采用量化的相对客观的方式评价,以学术期刊影响力来反映学术声誉。

  3.3 重视科研的国际协作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也逐渐打破地理界限,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的发展,跨机构、跨领域与跨国界的科研合作日益增多,在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备高效的科研协作力已经成为大学在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中抢占先机的关键[5]。在本文研究的 10 种排名中,US News 排名、URAP、THE 排名 3 个国际性的排名都单独设置了国际合作论文指标,分别赋予 10%、15%、2.5% 的权重;其余 7 种的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中虽然没有明确设立科研方面的国际合作指标,但类似于国际性的科研奖励与荣誉这些指标也暗含着多方协作的因素。

  4 思考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大学第三方评估中科研要素的运用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从宏观上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领域对科学研究的关注点,有助于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合理制定改革与决策方案,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调整与优化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也有利于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大学第三方评估的内涵及科研要素普遍受重视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发挥科学研究在大学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有以下几点需要关注和推动。

  4.1 理性认识和看待科研质量排名内涵及其对大学综合排名的影响

  近年来,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大学第三方评估普遍以科学研究为导向,这也进一步造成了一种有失偏颇的认识倾向,引导着高等教育的利益方从科学研究视角去审视与评价大学,也进一步倒逼高校更加注重科研的投入与产出。科学研究是大学的使命之一,科学研究的水平直接反映出大学的学术水平、教师水平,间接反映出大学的学术平台、科研投入、经费获取能力等要素,没有一流的学术文化、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投入、一流的平台,也很难有一流的科研产出;同时,科研相关指标便于量化、比较客观,数据的可获取性与可比性强,评价的一致性、公开性、认同性比较强[10]。当然,毕竟大学有着多重使命,仅仅以科研水平来评价大学是有局限性的。

  4.2 将科研创新中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融入大学精神

  要坚守学术科研的道德与精神,将其融入大学精神,使科研和学术创新中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灵魂成为支撑一流大学的精神内涵。创新性与诚实性是学术研究的主要标志,对知识和真理的无限追求以及诚实劳动、戒骄戒躁、反对投机取巧与学术剽窃是科研人员应当具备道德与精神。一流的学术传统文化的塑造,凝结了一代代研究人员在科研工作中的求实创新精神与精益求精品格。为了坚守学术科研的道德与精神,一方面,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术体制机制,促进研究人员稳步有序地开展科研工作;另一方面,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不仅对大学的科研质量与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大学塑造支撑其发展的优秀文化传统与内在精神品质。大学可以将学术道德与精神转化融入大学精神中,使追求真理、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等学术品格渗入并成为大学的精神内涵和特征。

  4.3 推动科研学术资源的教学转化与服务转化

  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社会职能之一,并非孤立存在与独立开展的。科研与教学的一致性目标在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科学研究的开展过程与产出成果不仅能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创新,也为教师系统整合理论知识提供支撑;因而,有必要探讨和建立一系列的机制和制度,将学术与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使其直接服务于本科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的一致性目标在于使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11],让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人类经济和社会繁荣的核心动力;为此,高校有关部门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通过与企业相合作的方式,使学校的创新成果与企业的需求、社会需求等结合,从而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的服务转化。

  4.4 警惕和摒弃提升科研水平的短期效应和短视行为

  根据当前各个省份制定的“双一流”建设政策文本,地方政府普遍将 ESI 等国际大学排名结果作为评估高校阶段性建设状况的依据;而类似高等教育政策的出台也将引导高校改革发展战略的调整,促使高校更多地关注学术科研相关的指标。一些高校为了快速提升排名,以评估机构的科研指标为指南,以短期内的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为抓手实施短期的科研提升项目,是不可取的、不可持续的短视行为。这些明确目标指向的举措,不仅会造成学术工作者的功利主义倾向,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科研事业是一个长期的事物,实现科研质量与水平的稳步提升,形成良性的学术氛围与文化沉淀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工程,需要高校管理者从长远规划,需要一代代师生的创新实践和文化传承。为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与影响,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12]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了清理“四唯”的范围与方向。相关部门和高校应该积极回应并落实行动,旗帜鲜明地反“四唯”。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