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08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 要: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产权管理为新兴技术的扩散与产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是共性技术进行社会转移的桥
摘 要: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产权管理为新兴技术的扩散与产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是共性技术进行社会转移的桥梁。利用好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对提升并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尝试将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引入知识产权管理应用场景,通过对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与区块链运作机制的耦合分析,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管理应用系统与技术架构。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建议。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战略性新兴产业; 知识产权管理
关键词: 刘台子; 水沙特征; 趋势分析; 淮河干流
0 引言
2016 年国务院发布 《“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 以下简称 《规划》) ,提出了 “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严格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三项主要任务。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就能激励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1-2]。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创新要素密集、投资风险大、对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依赖性强等特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提出与新时期下新兴产业的发展相互交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3-4]。
知识产权管理是集聚新兴产业生产要素、提升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可以更好地促进知识产权的高效利用。完善并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新兴技术的扩散效率、激发新兴企业的创新活力、加速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对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和产业链具有重要作用[5]。因此,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部署知识产权服务链,促进知识产权的有效应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正在进军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为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工具。
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发展现状
知识产权管理是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转和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柱[6],知识产权管理作为连接技术拥有方与需求方之间的桥梁,其公共服务内容、数据更新速率等将直接影响创新主体的创新扩散与使用效率。2012 年颁布的 《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中特别指出,到 2020 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知识产权有效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涌现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具有较强产业影响力和知识产权优势的企业,形成较为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比较优势。2016 年颁布的 《“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指出,“十三五”时期,要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完善知识产权发展机制。
相关知识推荐:区块链论文怎么投稿sci期刊
区块链论文怎么投稿sci期刊?和其它行业论文向SCI期刊投稿是一样的。主要分五步:选刊、投稿、审稿、印刷、发表。下面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阶段,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保护不够严格等问题依然突出,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较少、布局尚不够合理,一些企业缺乏国际布局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意识;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效率低下、确权时间长、数据缺失、检索系统分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技术的扩散与利用效率[7]。加之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兴起,使新兴技术的侵权现象愈加严峻,挫伤了企业等主体的创新积极性。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管理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第一,服务链条冗长,确权时间较长。目前,政府是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主要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其下属机构、工商总局等负责了大部分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此外,一些特定的行业协会也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为特定行业提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从整体来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分割,尚未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行业机构。国家知识产权机构要面向庞大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甚至社会公众。因此,其处理知识产权相关业务的周期相对较长,由于缺乏统一的产权服务流程及标准,导致一些专利在确权、授权、维权、转移和产权保护等方面运作链条冗长[8]。此外,我国知识产权服务多集中在传统的法律咨询、代理、资格审查、纠纷诉讼等方面,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产权融资、知识产权预警等方面尚处起步阶段,难以为企业提供前瞻性、战略性的高水平服务[3]。
第二,供给与需求方信息不对称。创新主体之间的产权交易信息不对称,产学研之间交易对接困难。据 统 计,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不到 15%,部分重点大学、科研院所专利产业化率不到 5%,而发达国家则高达 30% ~ 40%。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开始寻求外部创新资源,从而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成本。知识产权的转移与保护,可以有效促进技术流动,加快新兴技术的产业化。然而,作为新技术的主要研发方,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虽然有知识产权转让的意愿,企业却由于缺乏购买渠道而使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束之高阁。随着我国创新步伐的加快,一些新技术的研发、更新换代较快,给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对接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尽管我国知识产权局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项目对接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较大的工作任务,使一些技术的专利审核、公布时间较长,部分技术的产业化对接产生时滞。
第三,知识产权难以溯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不足。目前,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知识产权意识不足、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不高和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较差等问题。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尤其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来说,由于新兴产业的技术、知识密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的缺失对于此类企业的创新以及产权纠纷处理非常不利。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得技术、知识等相关信息可以迅速通过不同渠道公之于众,当下的互联网生态中,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严重,导致了产权纠纷难以评判,技术权利难以维护。而世界主要技术大国的企业,尤其是新兴企业内部,均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管理部门,以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经营各环节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预警监控管理等工作规范[9]。
第四,数据共享、服务水平欠缺。虽然,目前在国家及地方层面建立了专利信息及检索平台,以专利大数据为依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逐步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决策工具之一,但是我国专利平台服务、共享水平普遍相对落后,数据下载、分析效率较低,服务器响应时间长。知识产权检索平台作为知识产权的底层基础平台,一方面对于产权的转移、保护有着基础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对于促进共性关键技术的快速扩散、新技术的成果转化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对于技术专利的深入、全面分析,将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技术与市场预见,提前开展战略布局,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便提前预警。
2 区块链技术特性及国际应用趋势
2008 年兴起的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集成应用[10],其以 “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分布式自治”等特点,受到了各国政府、企业界以及学者的广泛关注。工信部于 2016 年底发布 《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从广义与狭义角度对区块链作了定义: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区块链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
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技术体现了其去中心化特性,使得各个节点可以分地域、分时段的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活动,众多节点形成端到端的网络结构,保证了每个节点的独立性。区块链的时间戳是指每个节点进行数据更新后,要在该信息下加盖时间戳,说明此段信息的产生时间,按照时间顺序将区块信息链接起来,即形成区块链,同时信息的加密处理,以及密钥的生成、解码等算法,保证了信息的不可篡改性。时间戳与不可篡改性共同维护了区块链所形成的数据库的完备性。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即在加密和解密的过程中使用一组 “密钥对”,由于密钥对的非对称性,使其具有高度的保密特性。一方面,通过一个密钥进行加密后,只有另一个密钥才能解密; 另一方面,通过一把密钥无法获得解开该密钥的另一把 “钥匙”。“私钥”的应用保证了信息 的 准 确 性,防止其他节点恶意进攻或篡改。
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是由一系列计算机算法预先设置的,主要表现在自治性与自足性两个方面。其自治性表现为合约一旦启动就会自动运行,外界无法对其进行干预; 自足性表现为智能合约可以通过提供服务获得一定的报酬,同时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二次交易[11]。
区块链技术最先应用于比特币交易,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其先后经历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 1. 0 可编程货币时代、区块链 2. 0 可编程金融时代,发展至今的区块链 3. 0 跨行业应用时代。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服务、社会公益、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多个行业领域[12]。
瑞士的 Healthbank 公司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了全球健康数据处理平台,应用区块链技术,可将患者的心率、血糖浓度等健康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使医生可以随时掌握患者的健康情况。为了防止信息泄露,个人可以通过私钥签名,将其授权给医生、保险公司等机构,允许其访问健康数据,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保证了个人健康信息的私密性。同时,处于区块链上的个人医疗数据作为数字健康资产,让跨地区、跨机构的健康数据共享与协作成为可能。美国的绿色能源公司 LO3 与 ConsenSys 合作的 TransActive Grid 项目,成功实现了点对点的能源交易和控制。居民将其所拥有的过剩可再生能源转卖给其他居民,区块链技术的可编程智能合约,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在个人之间的公开买卖。爱沙尼亚政府已经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医疗、投票、付税等多种政府服务中,非洲一些国家也纷纷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土地注册管理,英国政府则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福利支付,并跟踪资金的支付和分配[12-14]。
2017 年国际区块链专利共享联盟 BPSA ( Blockchain Patent Sharing Alliance) 的成立,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管理场景的应用。该联盟推出的区块链专利集是一种智能专利授权单位,可以在区块链专利池—专利授权—专利权交易过程中,实现专利技术的生态化流转。同时,联盟以产生的智能合约单位对专利权资产进行授权、定价、交易等活动,用智能合约保障客户的专利使用权,不受第三方控制。该系统的建立,保障了知识产权在系统内部的顺畅流转,增加了专利知识产权的流动性。
可见,区块链技术已在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在内的多个领域进行了示范性应用,其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不可篡改等特性,解决了各类行业、领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