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对构建信息时代国家心理安全战略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28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由于互联网、卫星电视、无线通信技术等实现了全球化、即时化信息传播,使得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除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还应包括心理安全,无心理安全则其它安全都无从谈起。文章界定了国家心理安全的基本概

  摘要:由于互联网、卫星电视、无线通信技术等实现了全球化、即时化信息传播,使得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除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还应包括心理安全,无心理安全则其它安全都无从谈起。文章界定了国家心理安全的基本概念,总结了以价值观为核心、以决策者为重点、以综合国力为依托的国际间心理对抗的主要形式,提出了国家战略能力、心理威慑能力、心理作战能力是构建国家心理安全战略的重要保证。

对构建信息时代国家心理安全战略的思考

  关键词:心理国家安全战略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主要是强调国家领土与主权的安全。冷战结束后,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国际关系中经济科技因素日益突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安全形势和国际安全形势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与之相适应,包括经济、科技、政治、军事在内的综合安全观进入各国的安全观念之中,经济安全是综合安全的核心内容之一。进入信息时代后,以现代信息化传媒为平台的心理攻击,已迅速渗入政治、经济、外交、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并贯穿到战时和平时的各个领域,而且安全本身就包括客观上没有外在威胁与主观上没有心理担忧两个方面,因此,心理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筑牢国家安全的心理防线,构建国家心理安全战略,已成为信息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心理安全是信息时代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国家心理安全,是指国民在政治信念、民族精神、情感意志、价值观念、凝聚意识等方面的主观感受。信息时代,随着战争观和国家安全观出现的新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国家的安全,不仅包括领土、主权的安全,而且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安全,特别是敌对势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逾越对方国家的地理边疆,直指对方国民心理,实现对国家心理边疆的侵占。在不动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通过传播己方的价值观念,影响和改变对象国人民的思想、信念、态度、情感和意志,进而达到毁人灭国、不战而胜的目的。因此,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没有心理安全作保障,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都无从谈起。

  (一)心理制胜是信息时代保证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

  现代战争的目的是打击敌人的意志,而意志纯粹是人的心理。古往今来,战争几乎都是在两条战线上展开:在战场拼杀的同时进行着心理上的较量。战争的实践一再证明,战争决不只是“力”的对抗即武力制胜,更是“心”的较量即心理制胜。武力制胜与心理制胜既相互联系,又互为条件,二者的结合构成了人类战争的基本特点。冷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加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不断增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已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损害对方的同时也损害着自己。特别是核武器在多国出现以后,摧毁对方的同时也预示着自己可能被摧毁,心理制胜已经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作者认为,近期因美伊关系恶化而引发了伊朗核问题,美伊之间围绕核武器的研发与信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心理对抗,这种对抗使得美国暂时不敢轻易对伊朗动武,从而也为伊朗的国家安全提供了机动空间。美国竞争战略和核战略的指导原则就包括了“上兵伐谋”的思想。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在《运筹帷幄》一书中就指出,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竞争不应该是通过战争来进行,而应该是一个不断积累综合得分去逐步压倒对方的过程。可见,心理制胜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理念已被决策者和民众认同接受。

  (二)巩固国民心理防线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

  信息化条件下,冲击国民心理防线的因素越来越多。随着国际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加剧,一方面,西方大国凭借他们的经济、军事、科技、信息优势,大力推行强权政治,干涉他国内政,制造民族矛盾,诱发社会动乱、国家分裂。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的矛盾日益错综复杂,特别是国际恐怖主义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各种恐怖破坏活动日益猖獗,其影响越来越大,给各国民众带来了难以消除的心理恐惧。9.11恐怖事件,使两亿多美国人陷入了空前的紧张和严重的心理恐慌之中。一架私人小型飞机撞楼失事、一件带有白色粉沫的邮包,都使美国整个社会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严重地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秩序。9.11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各国政府对国民心理的极大关注。在后来相继发生的马德里列车爆炸案和伦敦地铁爆炸案中,西班牙和英国两国国民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更多的恐慌,就是因为两国政府采取了提供心理援助、安抚受创国民心理等一系列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消除国民恐慌心理,巩固了国民心理防线。从我国国内看,西方敌对势力从来就没有放弃“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同时,境内外恐怖势力,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恐怖暴力事件。这些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广大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消除恐怖活动和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对我国国民心理的影响,稳定民众心理,减轻精神伤害,巩固心理防线,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三)军民心理素质的好坏是影响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

  信息化战争心理战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使得军民的心理素质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极为明显。战争中,如果一个国家的军民心情沮丧、情绪低落、思想混乱、怯战厌战,丧失对政府的信心和希望,加速战争的失败进程是必然的。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巴格达街头虽有信誓旦旦的民众,也有数以千计的国外伊拉克青壮年返乡“保卫国家”,更有大批穆斯林志愿者纷纷赴伊参加“圣战”,但在美英等国强大的心理攻势下,引发了伊拉克人民对萨达姆家族统治的反感、腐败堕落的憎恶和穷兵黩武的不满,主动解除了心理防线,号称誓死效忠萨达姆的、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没放一枪一弹,就“人间蒸发”了,加速了萨达姆政权的垮台。相反,军民士气旺盛,抵抗意志坚决,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即使是弱小的民族面对强敌,也会在战争中奋起抗争。科索沃战争中,为阻止北约的狂轰滥炸,南联盟人民自发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组成人体盾牌来守护民用目标和未被轰炸的桥梁,这不仅显示了抗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和斗志,也打乱了美国和北约的战略企图,迟滞了战争的进程。由此可见,锤炼军民过硬的心理素质,对于未来战争中抵御强敌人侵,赢得战争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二、全方位的心理对抗是信息时代国家较量的重要形式

  ·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模拟仿真等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国家间的心理对抗日趋激烈和复杂。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难看出,心理对抗的形式多样,手段先进,领域广泛,且矛头直指国家心理安全的核心要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价值观为核心开展深层次心理对抗

  在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激荡,价值观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使价值观领域的较量日趋激烈,成为了信息时代心理对抗的主战场。一是改变制度认同。以往的战争大多以武力征服、直接占领为主要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作战双方借助信息技术、输出自己的制度价值观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而,现代战争更多地体现在实施制度同化、间接统治上。二是动摇民族意志。信息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凭借他们拥有的信息霸权,大打“民族牌”,利用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瓦解民族斗志,达到动摇民族意志的目的。三是冲击宗教信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广泛的国际性,以它特有的凝聚方式,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在战争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在信息时代,信·9O·息网络不仅拉近了宗教之间的距离,为各种宗教的传播提供了便捷之路,而且也为心理对抗冲击宗教信仰提供了技术支持。敌对双方都利用这一特点,大打“宗教牌”。

  (二)以决策者为重点进行多目标心理渗透

  传统战争下的心理攻击主要针对直接作战对象,而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攻击的目标不仅针对敌方军人,而且针对敌方民众;不仅针对敌方军队决策者,而且针对敌方政府核心领导,形成了以决策者为重点的多目标的心理攻击目标体系。一是影响决策者心理。决策者的思维方式、性格特点、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以及能力、气质等各个方面的心理要素,都影响着他们对战争的决策、指挥乃至整个军队和国家的作战意志。二是削弱军队士气。信息化条件下,各国军队更重视运用高技术手段,尽其所能涣散敌方的军心斗志。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全领域、全天候、全方位反复进行“信息轰炸”,使对方官兵时刻生活在心理恐惧之中。三是转化民众态度。现代传媒手段的介入,使战争出现了“直播化”的趋势,血淋淋的战争场面,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民众对战争的负面心理,使得转化民众态度的工作变得更加艰巨,也更加必要。因此,各国政府和军队特别注重运用各种手段,转化对方民众的敌视态度,以期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和理解。

  (三)以综合国力为依托实施全领域心理较量

  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化条件下的心理较量,已经成为敌、我、友之间以综合国力为基础,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的全方位心理对抗。一是综合使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资源。信息时代的心理较量,主要是依托综合国力,确立物质和精神力量的优势,影响对方的意志和决心,迫使对方放弃危害己方利益的图谋,从而使心理较量成为主要由国家战略层面组织,综合运用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种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征服。二是依托现代传媒全时空传递心理对抗信息。2O世纪9O年代以来,随着以多媒体、互联网络、移动网络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心理对抗不再单纯局限于语言文字的宣传,而可以用影视图像、虚拟现实、幻听幻觉等智能化、多样化的手段进行。凡是传媒信息可以波及的角落,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心理较量的战场,使得心理较量跨越了平时和战时,突破了前方与后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增强综合实力是构建国家心理安全战略的重要保证

  战略是实力、目标与手段的聚合,实力是制定战略的基础,是达成战略目标的基本依托。可以说,没有实力,一切战略都是空中楼阁,国家心理安全战略的构建必须树立实力为本的重要理念。实践反复证明,国际间的心理较量是以实力为基础的一种心理征服,这种心理征服决不只是宣传的效应,而是以综合国力或国家集团力量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心理较量,是多种力量和手段长期作用的结果。国家心理安全战略作为整个国家新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能脱离国家的综合实力而存在,而国家战略能力、心理威慑能力与心理作战能力又是国家综合实力中维护国家心理安全、实施国家心理对抗的核心力量。

  (一)增强国家战略能力是确保国家心理安全的重要基础

  信息时代的心理较量实际上是国家间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要切实维护国家心理安全,必须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江泽民同志曾明确地指出:当今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与竞争。综合国力实际上就是国家战略能力,国家战略能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集中表现,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能够融合国家各种力量的能力,可以根据安全需要,随时将综合国力中的有关要素动员、集中、组合起来,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因此,国家战略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还包括把综合国力中诸要素聚合成一个整体并使之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战略调控力。经济实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基础,国防实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核心,民族凝聚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精神支柱,战略调控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聚合器。正因为国家战略能力是一个综合因素,我们在考虑维护国家心理安全时,必须坚持整体的、辩证的思维,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影响综合实力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依存关系,全面建设、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切不能犯片面性的毛病。

  (二)增强心理威慑能力是实现国家心理安全的基本手段

  在当代的大战略背景下,以威慑为重心的心理战运用将更为频繁。首先,暴力性因素的存在和发展,为威慑心理战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在大战略背景下运用威慑心理战,始自于核武器的出现。当核武器的使用受到限制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大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又相继问世,战争这个怪物又为自己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当代,凭借高技术优势,以武力和使用武力相威胁,正在成为世界霸权主义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其次,非暴力性威慑因素的发展,为威慑心理战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当代,利用联盟、操纵媒体、经济制裁、金融袭击、信息封锁、网络攻击等非暴力方式和手段,都可以用来进行威慑心理战。再次,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的实力差距,为霸权主义者实施威慑心理战提供了筹码。实力是心理战的客观基础,实力上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心理战的优势。世界霸权主义者根据其强权政治的需要,随心所欲地选择各种筹码,运用多种手段,对它国实施威慑心理战,将是我们在21世纪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威慑和威慑心理战并不是任何人的专利,任何国家都可以运用它为自己的利益服务。面对世界霸权主义的威慑和威慑心理战,我们应当建立自己的威慑力量和威慑机制,制定自己的威慑心理战战略。根据中国国情,我们应该:适度发展精干有效的军事威慑力量,充分运用多种非军事性威慑手段,建立以谋略角逐为核心的心理威慑机制,巧妙地组合运用各种心理威慑因素,发挥最大的心理威慑效应。

  相关期刊推荐:《国防科技》NationalDefenseScience&Technology(双月刊)曾用刊名:国防科技参考,1978年创刊,是国防科技大学主办的科技军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杂志坚持军事与科技结合,兼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法服务的宗旨。坚持科技与军事、文化的结合,坚持前沿性、思想性、学术性的标准,坚持高品位、高档次的学术期刊办刊方向。读者为科技、军事领域教学科研人员、国家军队人员。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