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4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学科竞赛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普遍关注。在对应用型旅游管理类本科学生参与的学科竞赛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学生参赛类型、参赛意愿、参赛期望和参赛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摘要:学科竞赛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普遍关注。在对应用型旅游管理类本科学生参与的学科竞赛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学生参赛类型、参赛意愿、参赛期望和参赛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应用型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强化技能和一定的学术研究训练,同时应该结合学生特点优化学科竞赛的组织与实施,促进应用型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学科竞赛;调查与评价
在我国本科高等教育中,旅游管理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和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四个专业。由于旅游管理类专业在学科特点上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探索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旅游管理类本科教学改革的焦点。我国本科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学科竞赛等环节,而学科竞赛因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日趋显著,促使越来越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开始重视并积极参与。
1面向应用型旅游管理类本科学生的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高等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目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系列化课外竞赛的形式多方位考查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当前面向应用型旅游管理类本科学生的学科竞赛主要有职业技能类竞赛(如导游服务技能、酒店服务技能、中西餐烹饪和调酒等)、设计策划类竞赛(如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策划和酒店营销策划等)、旅游企业(包括但不限于酒店和旅行社)在线虚拟仿真经营管理类竞赛,以及专题学术征文竞赛四种类型;其中职业技能类竞赛一般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或企业与高校合作组织,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有显著影响;设计策划类竞赛多由企业与高校合作主办,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在线虚拟仿真经营管理类竞赛则是借助专用软件模拟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专题学术征文竞赛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旅游领域前沿研究成果,激发其学习兴趣。
然而随着学科竞赛活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开展,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如学生专业知识储备有限、参赛信息不对称、学生信心不足、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参赛水平未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师生缺乏参赛积极性,以及学生参赛动机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参赛准备仓促、参赛保障相对缺乏等。可见学科竞赛要在应用型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
2研究方法及问卷设计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德尔菲法对多位有指导学生参加旅游管理类学科竞赛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进行访谈、咨询,设计出“应用型旅游管理类本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情况调查问卷”,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便利抽样,向天津地区应用型旅游管理类本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利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所得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2.2问卷设计
本研究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受访者基本特征、学生对学科竞赛的认知和参与情况以及学生参赛结果调查三部分,其中涉及参赛期望、参赛收获等调查内容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法(1-5分别对应完全不同意、不同意、没意见、同意、完全同意)进行评价。
3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取现场发放问卷,即填即收,共印发380份,回收360份,剔除39份有遗漏信息或未填选项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共计32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89.17%。根据调查结果可将受访者分为“有参加学科竞赛经历者”和“无参加学科竞赛经历者”两类,统计发现前者在受访者中占29.9%,后者占70.1%,仅有约三成受访者有参赛经历,说明旅游管理类学科竞赛在影响力和推广方面还有比较大的可拓展空间。然后,采用Alpha分析模型检验上述两类问卷可信度,得到Cronbachα值分别为0.81、0.68,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1旅游管理类本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基本情况
在有参赛经历的受访者中84.4%的学生是以团体形式参赛的;52.1%的学生有过获奖经历,参赛成绩较为理想;所参加的竞赛类型主要是设计策划类竞赛、不限专业的学科竞赛以及旅游企业在线虚拟仿真经营管理类竞赛,占比达88.4%;而突出动手能力的专业技能大赛以及专题学术征文活动则少有学生参与,反映出目前应用型旅游管理类本科教育存在忽视技能培养和学术研究训练的倾向。在赛事级别方面,学生参加国家级和院校级的学科竞赛占到了83.1%,其中院校级占比38.7%,可见由高等院校负责组织的旅游管理类学科竞赛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3.2外部因素对旅游管理类本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95%的受访者表示获得学科竞赛信息的途径为学校或二级学院相关通知,以及专业课教师或高年级同学介绍,表现出学生对校园内部信息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在困扰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因素方面,53.3%的受访者承认“自身专业知识匮乏”,51.1%的受访者认为“缺乏老师指导和缺少信息了解渠道”,说明专业教师的引导和辅导对学生能否顺利参加学科竞赛有重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有17.4%的受访者表示对旅游管理类学科竞赛“不感兴趣”,表明对旅游管理类学科竞赛的宣传需要加强。
3.3旅游管理类本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意愿分析
参赛意愿可反映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态度,为此本研究将学生个人特征按“性别”和“所在年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卡方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参赛意愿”与“性别”的p值为0.018,说明旅游管理类本科学生参赛意愿与性别有关,具体表现为女生的参赛积极性高于男生。“参赛意愿”与“学生所在年级”的p值为0.006,反映出旅游管理类本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意愿与其所在年级有关,进一步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参赛意愿较高。但是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大一新生对学科竞赛的认识更多的是基于热情,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不具备参赛实力,因此很难真正参加学科竞赛;而大四学生则因为要完成实习和毕业论文,面临就业的压力,也较少将参加学科竞赛付诸行动。
3.4旅游管理类本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期望分析
3.4.1参赛态度分析
受访学生对参赛期望最认同的前三项分别为“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得分4.37±0.65)、“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分4.33±0.66)、“了解竞赛实际运作,增加实践经验”(得分4.26±0.76),显示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最想获得的是对自身能力及专业水平的提升。选项以“被要求参加,没有目的”(得分1.87±0.87)排序最低,表现出学生对参与学科竞赛无抵制态度。
3.4.2参赛期望差异性分析
表1显示出不同性别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所抱期望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增加未来就业机会”“满足个人兴趣爱好”“了解竞赛实际运作,增加实践经验”“获得奖金和荣誉”“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为学业成绩争取额外加分”六个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体现出女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期望比较清晰且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相关知识推荐: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有什么容易的方法
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期望也存在差异,主要在“增加未来就业机会”“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了解竞赛的实际运作、增加实践经验”等方面表现显著,其中大一学生的均值最高,他们希望通过学科竞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为今后的就业提供支持,这表明学校应该从一年级新生入手引导他们关注学科竞赛,鼓励其做好参赛所需专业知识的储备。
3.5旅游管理类本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体验分析
3.5.1参赛获得感
调查结果显示,“提高沟通能力”(得分4.14±0.73)、“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分4.13±0.70)、“开拓了视野”(得分4.12±0.73)是学生最为认同的参赛收获,而“对未来没有帮助”(得分1.89±0.83)、“没有成效,应付学校,得到加分”(得分1.97±0.88)、“竞赛项目与兴趣专长不符,收获不大”(得分2.36±0.87)则排在最后,显示出学生能够感知到参与学科竞赛的经历对其个人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5.2参赛体验差异性分析
表2显示在“竞赛项目与兴趣专长不符,成效不大”“对于课程学习更加得心应手”两项,男生得分均值明显大于女生,说明男生对参加学科竞赛的意向和心态不如女生积极,但是男生在参与学科竞赛后容易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在“提高沟通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开拓视野”三个方面,不同年级的受访者也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其中大一学生的感知评价最高,究其原因大一学生作为新生,参与学科竞赛有利于其比较快的获得归属感,提前接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此外,对“参赛期望”与“参赛获得感”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得到第一典型相关系数0.795和第二典型相关系数0.723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为此研究推论受访学生参赛期望越高时,其参赛收获将会相对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第一,应用型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需要在操作技能和一定的学术研究两个方面强化对学生的训练,在扩大学科竞赛影响力上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二,本科院校承办或主办旅游管理类学科竞赛不仅有利于应用型专业建设,而且可以提高专业吸引力,帮助学生树立对专业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学生性别和所处年级对参加学科竞赛的认同感、期望值和获得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未来旅游管理类专业可考虑通过细分学生特征和诉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更多竞赛项目。
第四,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收获主要集中在“沟通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两个方面,且参赛经历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个人职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帮助与影响。
第五,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期望越高、动力越大,参赛获得感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学科竞赛主办方和学校可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实现“以赛促优”。——论文作者:李志刚周秋晨怀丽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