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馆发展的新思考

发布时间:2022-02-21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 [目的/意义]深入探索档案馆在数字人文浪潮下的发展路径,是档案界在人文研究与数字技术交融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积极回应。[研究设计/方法]通过分析数字人文与档案馆的关系脉络,厘清数字人文对我国档案馆职能定位、业务工作和人员发展的影响,从服务观念、工

  [摘要] [目的/意义]深入探索档案馆在数字人文浪潮下的发展路径,是档案界在人文研究与数字技术交融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积极回应。[研究设计/方法]通过分析数字人文与档案馆的关系脉络,厘清数字人文对我国档案馆职能定位、业务工作和人员发展的影响,从服务观念、工作体制、资源建设、业务内容、人员结构五个方面指明新时期我国档案馆的发展方向。[结论/发现]提出我国档案馆应树立用户细分的档案人文服务理念,确立“跨界合作式”档案馆数字人文项目开展机制,搭建以“档案文献”为核心的数字人文仓储,设计“贴合文化认知需求”的档案用户界面,培养或引进“数字人文型”档案馆馆员。[创新/价值]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档案馆与数字人文的本质关联,一定程度弥补图情档学科下档案领域参与数字人文理论、实践研究的缺位。

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馆发展的新思考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档案馆 职能转变 创新发展

  1 引言

  数字人文,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 “人文 计 算”(HumanitiesComputing),至 今 有 近 70 年的发展历史。1949年,意大利耶稣会修士罗伯托·布萨(RobertPosatha)神父尝试运用计算机技术为圣托马斯·阿奎那及相关作者的著作中的词汇制作一份词汇索引(IndexVerborum)[1],此 后,计算机领域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关联合作更加密切。进 入21世纪,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分析与挖掘等技术应用完善 了“人 文 计 算”(HumanitiesComputing)的 内 涵与外延。美国学 者 Unsworth等 于2004年 在《数 字 人文指南》(ACompaniontoDigitalHumanities)[2]一书中首次提出“数 字 人 文”概 念。随 后,该概念逐渐取代 “人文计算”并成为计算机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开展合作性研究的代名词。目前,数字人文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截至2019年3月,全球已成立201个数字人文研究中心[3],涵盖人文基础研究、信息管理、数字媒体展示、数字档案保护等方面。

  当前,数字人文学界并未对“数字人文”概念定义达成共识,国内外学者对该概念内涵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 讨。哥 伦 比 亚 大 学 Cohen等 学 者 将 “数 字 人文”定义 为:“运用数字媒体和技术推进人文学科思想、理论与实 践 的 全 面 发 展,包括从学术资源创造到学术资源研究再到同行、师生对研究结果的交流与互动”[4]。数字人文的定义随着数 字人文的发展而变化。Varner等学者认为,数字人文不仅是使用计算机进行量化分析的一种人文研究方法,它也愈发强调数字技术文化和环境中的人文研究,即将人文问题与数字技术与媒介研究结合起来,讨论复杂数字环境下人文知识生产、发展的状态和问题。数字人文可以视为新兴数字技术与传统人文探究之间动态交流、沟通碰撞的结果[5]。

  2 档案馆与数字人文关系的发展脉络

  数字人文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大致经历了人文学研 究 与 计 算 技 术、数字技术的交汇与碰撞、渗透与融合,在此背景下逐渐发展而来。因 此,探 寻数字人文与档案馆关系的发展脉络可将档案馆与人文研究的关系作为起点,向后逐渐转向为档案馆与数字人文研究关系的探索。

  2.1 探索起点:档案馆与人文研究的关系

  长期以来,在西方话语中,档案馆(Archives)同博物馆(Museum)、图 书 馆(Library)、美 术 馆(Gallery)统称为“GLAM”文 化 遗 产 机 构(CulturalHeritageInstitu-tions)。出于对政府及社会组织机构各类记录、特 殊手稿和重要价 值 的 文 学、历 史 作 品 的 保 藏,使 得 档 案馆成为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学者与档案工作者建立历史性伙伴关系的重要阵地。从远古时代到近代早期的法院,再到巴洛克时期的学院,直至19世纪晚期将教席与研究馆藏联系起来的大学,文献收藏和传播始终是人文知识生产的关键要素。在数据匮乏的古典时期、前现代及现代早期的管理体制中,知 识 的 积累和看护是 最 重 要 的。基于这种知识保存和传承的需求,专业性的文献保存、管理机构应运而生,档案馆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献保管机构之 一。法 国 大 革 命 之前,教会档案馆、法 院 档 案 馆、城 市 档 案 馆、家 族 档 案馆、皇家档案馆等非国家档案馆由于所藏档案权属宗教团体、家族和机构,因而不具备对外服务功能,只有少数享受特权的研究者为了 公务目的才可查询[6]。1970年世界上第一座国家档案馆———巴 黎 国 家 档 案馆正式诞生,1794年6月《穑月七日档案法令》明确宣布公民有权利用档案馆的公共文件。至此,档案馆的大门向普通公众打开,丰富的馆藏面临着更为广泛的社会用户群 体。档案馆收录并保存大量具有永久或长期文化、历史或证据价值的文献资料,该 类 文 献 资料与图书馆馆藏相比,通常属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孤本,更具有珍贵性与稀缺性特点。因此,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律师、电 影 人、人 口 统 计 学 家、社 会 学 家 等 人文与社会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作为档案馆的主要用户,立足档案馆馆藏资源开展各类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活动[7]。

  2.2 发展演进:档案馆与数字人文研究的关系

  传统人文学科始终保持着对文本研究的深厚兴趣。档案馆同 博 物 馆、艺 术 馆、画廊等文化遗产机构收藏并管理着 内 容 珍 贵、类 别 丰 富 的 文 本 文 献,为 人文学科研究者挖掘研究资料、探寻人文真知提供重要的资源。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人文与社会科学对其他媒介信息的捕获、操作和处理成为可能。Ramsay认为,“现如今,随着程序 代 码 迷、数 字 艺术家、书呆子、超 人 主 义 者、博 弈 论 者、自 由 文 化 倡 导者、档案工作 者、图书管理员和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数字人文的探索中,数字人文将涵盖从媒体研究到电子艺术,从数据挖掘到教育技术,从学术编辑到无政府主义博客领域的任何事物”[8]。数字人文的兴起对整个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传统思维方式带来质疑,推动传统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变化与创新。档案馆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者的重要研究阵地,不可避免地迎接来自数字人文的冲击与挑战。档案馆与数字人文研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2.1 档案馆馆藏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关键资源

  数字人文与传统人文学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其所运用的材料都是数字资源,包 括:数字化资源和原生数字资源 两 种 类 型。然而这两种数字资源通常来自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以及其他信息机构,这些机构为人文科学研究者从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中挖掘价值提供了巨大的机会[9]。Schmidt在 论 述档案对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性时提出:“过 去 的 未 经修改的文本使我们以旧的方式思考,因此,档案馆、图书馆馆藏等文本资料使我们的阅读与历史思维方式更加一致,区别于在数字环境下文本变化引发思维方式的改变”[10]。档案馆收藏保管的文献资料凭借其原始性、真实性、可靠性与珍贵性的优势,成为数字人文研究所需文献中的优质资源。档案馆馆藏作为数字人文研究所需的高质量资料型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数字人文研究者从真实的历史背景出发,有利于保障项目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充分发挥档案在还原历史、建构社会记忆中的作用[11]。例如,“法国大革命数字档案馆”数 字 人 文 项 目,通过对法国国家档案馆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中馆藏主题为1989年法国大革命的藏 品(例 如:美 术 品、印 刷 品、勋 章、硬 币 等)进行数字化并建成图像数据库,为人文研究者提供多维度(艺术家、艺术风格、艺术主题、地点等)检索利用的路径支持。该数字人文项目在充分挖掘档案馆藏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帮助社会公众探索法国大革命思想与外在事物之间的关联和冲突,探讨意识形态和公民信仰在其中的隐含作用[12]。

  2.2.2 档案馆业务活动是数字人文项目的重要工作环节

  数字人文项目的主要内容涉及:海量图像集的呈现与传播(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历史文物3D建模、原生数字资料的搜集与管理、文本勘探与量化分析、虚拟实境 等 方 面,这与数字环境下档案馆日渐丰富的业务活动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例如:纸质及模拟态档案的数 字 化、档 案 资 源 的 分 类 与 著 录、档 案 元数据方案、可信数字仓储搭建、档案检索与利用可视化等等,都体现了数字人文研究与档案馆业务工作环节的重合。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CityUniversityofNewYorkGraduateCenter)同乔治梅森大学历史与新 媒 体 中 心 (George MasonUniversity’sCenterforHistoryand New Media)合作发起的数字人 文 项目———美国“9·11”数 字 档 案 馆 (TheSeptember11DigitalArchive)项 目 于2002年正式启动面向社会各界人士收 集、存 储 美 国“9·11”事件相关的文本、图片、录音、影 像 等 资 料,借 助 众 包(CrowdSourcing)形式实现各类数字资源的收集、元数据录入与传播利用。该项目中文本资料的上载格式、元数据录入先后参考借鉴了档案馆馆藏数字档案格式标准、元数据方案(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集、艺术作品文化著录标准)、档案 编 码 著 录 规 则 (EncodedArchivalDescription)。另外,数字档案馆成为数字环境下档案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传统档案资源而发展出的新服务形态,也成为档案相关数字人文项目开展的重要环节。威 拉姆特大学档案馆(WillametteUniversityArchives)与哈莉福特艺术博 物 馆(HallieFordofArt)合 作 的 数 字 人文项目借助 Pachyderm2.0、OSID(OpenServiceInter-faceDefinition)插件等数字人文工具实现馆藏艺术档案资源的在线 展 览,帮 助 艺 术 历 史 研 究 者、艺 术 专 业大学生、档案工作者搭建支持互操作的馆藏数字档案资源管理平台,充分发挥了档案资源的人文与艺术价值[13]。

  2.2.3 档案工作者是数字人文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

  档案工作者不仅是档案馆业务活动的承担者,也是数字人文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可以为数字人文项目的顺利开展贡献独特力量。一方面,档案工作者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史学研究知识,为数字人文项目实施提供有效、全 面、精准的档案文献参考与咨询服务,帮助数字人文学者充分利用现有档案文献深化人文与社会科 学 研 究。另 一 方 面,在数字化环境下,档案工作者凭借其扎实的档案业务技能,与数字保存专家合作并致力于数字人文项目中数字文本内容和元数据的长期保存和有效获取工作。今天运营的数字人文项目所形成的成果将成为未来档案工作者存储、管护的重要数字对象。数字人文学者需要以长远、全面的眼光考量档案工作者的数据保存与管理能力。数字人文项目在立项申请阶段愈发强调制定数据管理和可持续维护计划的必要性,数字人文研究团队逐渐向档案工作者敞开大门,数字人文学者同档案工作者不仅围绕数字人文项目归档和长期保管展开项目合作和团队建 设,还继续扩展到共同设计、制 定 数 据管护计划以及数字人文研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台湾地区数位人文典藏计划项目中,档案工作者从档案内 容 特 点 出 发,编制中西历转换对照查询工具、苏州码转 换 器、THDL前 后 词 缀 分 析 工 具、淡 新 档案诉讼关系图谱等资源库查询工具,帮助人文学者精准查询、发掘原始档案之间的内在关联,通 过 提 供 多维、全面、关联度高的数字资源背景信息服务于人文研究[14]。

  3 数字人文对我国档案馆发展的影响

  尽管我国档案馆在机构性质、业 务 职 能、运 营 模式等方面与西方档案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能忽视各类档案馆作为档案文献保管机构所具备的本质特征———保管和利用。我国《档案法》规定,档案 馆属于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其中,各级综合性档案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档案利用工作的核心基地。在此背景下,数字人文研究与项目实施的实际需求驱动着我国档案馆在职能定位、业 务 内 容、人员发展方面作出积极回应与调整,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数字人文研究强化档案馆文化与研究职能

  数字人文研 究 的“人 文”精神内核将潜在影响我国档案馆的职 能 定 位,帮 助 其 立 足 馆 藏 优 势,充 分 发挥文化与研究职能。

  第一,数字人文研究强化档案馆的文化职能。国务院2002年公 布 的《政 府 工 作 报 告》中 提 出“加 强 图书馆、博物馆、文 化 馆、科 技 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我国首次明确将“档 案 馆”列 入 公 共文化设施推进相关建设工作。2016年 国 家 档 案 局 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该纲要中指出“加强 理 念 创 新、手 段 创 新…有 效 传 播 优 秀 档 案文化,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国 务 院 总 理 李克强在2018年《政 府 工 作 报 告》中 提 出,繁 荣 文 艺 创作,大力发展 新 闻 出 版、档 案 等 事 业。这 在 一 定 程 度上强调了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机构的文化职能。然而,受各方 面 条 件 的 限 制,我国多数地区的综合性档案馆面临着文化性不高,馆藏内容、结构不合理,不能全面反映社会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问题[15]。数 字人文研究为档案馆文化职能的强化提供了有效途径。一方面,数字人文学者借助计算机、数字技术实现对档案馆藏信息的分析与建模,向公众展示阅读、观看、导航、查询档案信息等认知过程,创造文化资料的参与式环境,帮助公众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参与档案文化的认 识、传 播 与 创 造。另 一 方 面,在 数 字 人 文研究项目搭建的网络数字空间下,涉及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建筑 学、艺术学等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档案资源与现实物理空间建立关联,技术系统与档案数据的生动结 合 使 得 自 然、社会和文化世界相互渗透,使得档案馆可以面向更广泛的受众,引导并帮助公众实现更丰富的文化生活。

  第二,数字人文项目凸显档案馆的研究职能。档案馆既是保存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基地,又是保存社会记忆和储备知识的文献机构,为 完成好这一使命需要从宏观与微观方面对馆藏档案资源 进 行 研 究[16],这直接奠定了档案馆的研究职能。Cook认为,“档案馆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它们行政职能和研究职能是否可以同样履行。前者是由当局行政管理人员运用和评价,后者则由学术界的人们运用和评价”[17]。当前,我国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通过开展档案馆馆藏资 源 内 容 研 究、档 案 管 理 理 论 研 究、档 案管理业务实践研究三大方面,以此履行自身的研究职能。数字人文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档案馆研究职能的拓展与深化。一方面,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以档案馆馆藏为基础资 源,在对档案文献进行分析、编 辑 和 建模的过程中,面临着馆藏资源来源、结构、内容识别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档案工作者为其提供全面、专 业 的背景信息支持;另 一 方 面,数字人文项目实施的跨媒体性、跨平台 性、动态交互性为数字档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带来挑战,在实施及成果展示方面涉及的数字化档案、原生数字档案著录、存储、关联标引等问题,成为数字时代档案馆研究与探索的新主题,推 动其研究职能的履行与兑现。

  3.2 数字人文研究变革档案馆业务活动的内容

  数字人文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档案馆传统业务 活 动 的 变 革,促使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在内容、深度、形式 上 的 反 思 和 创 新。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数字人文项目促使档 案鉴定工作的重新思考。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馆业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作 环 境 下,档案工作者从文件对生成机构的重要性和学术相关性等角度,对 文 件 是 否 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展开鉴定理论与实践研究。伴 随 着数字人文项目深入发展,海量原生数字资源的产 生、收集、长期保管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原 生 数字资源鉴定工作既需要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专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同 时,也需要档案工作者从档 案保管角度提 出 参 考 建 议,帮助数字人文学者从海量原生数字资源中明确具有永久保存 价值的内容信息。但是,档案工作者如何对由成千上万个数字对象组成的数 据 集 进 行 鉴 定,并从中抽取最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需归档管理的数字资源,以 满 足 后 期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研究与利用需求,并 非 短 期 内可以妥善解 决 的 易 事[18]。传统档案内容鉴定理论、后保管时代的宏观职能鉴定理论在原生数字资源 鉴定中的 适 用 性 有 待 探 索 和 检 验。立足数字技术环境,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需求的原生数字档案鉴定工作成为档案馆业务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环节。

  第二,数字人文项目驱动数字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度开展。传统人文研究主要以围绕档案文献的形式展开,然而,数字人文项目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成果更多的以数字化档案、原生数字档案的形式展现。为了积极适应数字环境下人文研究的发展变化,档案馆传统业务工作的内容与重心出现转移,由纸质环境下档案物理保管到计算机环境下档案数字化管理,再到数字环境下的数字档案管理。因此,数字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度开展成为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馆业务转变的重点任务,具体 内 容 包 括:①制定原生数字文件档案化管理的方案与相关标准,保证数字人文项目中原生数字文件的真 实 性、可 靠 性、完 整 性、可 用 性,以 为 数字人文研究提 供 可 追 溯、可 查 证 的 研 究 资 料,提 升 数字人文研究 成 果 的 质 量。②搭建服务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特定主题的数字人文仓储,基于研究对象的知识本体实现相关数字对象的采集、加工、组织和保存,并为对应用户群体提供集成化、专业化、精确化、智能化、互动性数字 信 息 服 务[19],夯 实 数 字 人 文 项 目 的 信息资源基础。③设计、开发档案工作者与数字人文学者共同的、可互操作的数字工具。开源社区驱动式数字资源开发工具是档案工作者、数 字 人 文 学 者、档 案馆馆藏捐赠者三大主体合作的交汇点,通过开发SEA-SR、Bamboo等数字平台,为人文学者提供共享数字研究材料的虚拟工作环境,将档案馆馆藏原生数字档案资源开放,并通 过 数 据 挖 掘、可 视 化 和 GIS 技 术 实 现对原生数字档案资源的分析与挖掘。

  第三,数字人文项目推动档案用户界面的设计升级。近年来,档案与文化藏品的数字界面已经成为公众访问、获取社会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与手段,该 类数字界面设计也成为交互设计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尽管档案馆长期以来以静态化、权威性文献机构的形象存在于社会之中,但是需要承认数字档案和文化藏品是动态化的事物。档案编目、著录和数字化是耗时长、成本高的过程,同时,档案存在格式的多样化和不兼容性使得档案馆面临巨大的数字藏品分享压力[20]。因此,档案馆馆藏资源的全面性与人文研究机构数字档案资源需求间存在着矛盾。为 了 解 决 此矛盾,Schofield、Kirk等学者提出引入“档案活化”(Ar-chivalLiveness)概念指导档案用户界面设计工作[21]。 “档案活化”实质上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档案建构方法,通过在档案架构中搭建大量的应用场景,打 破档案藏品与用户群之间的界限[22]。在 此 概 念 的 指 导下,档案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升级成为档案馆业务活动的拓展 领 域。例 如,澳大利亚原住民数 字档案馆项目,试图借助社交媒体与智能手机等数字化工具技术搭建档案用户 界 面,创 新 档 案 在 时 间、空 间 维 度 的 存储形式,冲破传统社会权力运作对档案组织、编目、呈现、利用的影 响,创造以澳大利亚原住民社群为核心对象的知识共享模式[23]。——论文作者:张 斌1,2 李子林1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