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历史论文发表探究西藏茶的文化历史  

发布时间:2014-07-10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

摘 要: 论文摘要:由于西藏是茶马古道的重要目的地,所以这股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的风潮对西藏社会的影响更为深刻,构成了其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这种文化纽带作用进一步拓展。 一、茶碗文化及其社会喻意 木碗的使用存在等级之分,禁止相互使用。甚至一个家

  论文摘要:由于西藏是茶马古道的重要目的地,所以这股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的风潮对西藏社会的影响更为深刻,构成了其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这种文化纽带作用进一步拓展。

  一、茶碗文化及其社会喻意

  木碗的使用存在等级之分,禁止相互使用。甚至一个家庭的不同成员所用的木碗也有区别。如有的地方,丈夫的木碗比妻子的木碗大一些。“孩子们长大以后另立门户,各过各的日子,回家看望父母时,仍用自己以前的木碗。所不同的是,儿子和儿媳一同前往时,儿子仍用他以前的木碗,儿媳没有,给她的碗则是临时用碗,即我们现在的瓷碗。如同儿媳一样,女婿上岳父母家也没有他的专用木碗,若是上门入赘的女婿,则另当别论。他是未来的一家之主,不能没有专用木碗。”西藏传统社会中的铁匠、陶工、屠夫、猎户地位很低,被当作贱民、黑骨头、不可接触的人。但即使他们一无所有,却也有一只属于自己的木碗。这样,木碗就从日常生活用具转化为一种谋生手段。茶碗在宗教仪式和祭祀中也有广泛的用途,有着特殊的喻意。如在某些地方,举行葬礼前后要在其生前用过的碗里盛满茶,供放于遗体前。葬后,在“一七”内,家人、亲朋以及天葬师一起到拉萨河边举行平安仪式,将其生前用过的碗(以木碗为主)放于地上,再向碗中斟满茶,表示怀念与送行,最后再把碗里的茶泼于河边,碗则送于葬师,这是丧葬习俗中的一种不成文的规矩。

  二、茶的实用性与社会符号

  高海拔与严酷的气候条件要求西藏必须要有合适的饮用物以提供营养与热量。所以,茶对西藏日常生活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汉族饭饱腹、藏家茶饱肚”等藏谚也证明了这一点。BethMcKillop研究认为,面对批量生产的食物取代茶叶在西藏百姓饮食中的地位的时候,那些年长之人表现得极不情愿,他们不愿失去以酥油与茶为基础的饮食传统。茶在西藏传统社会中的实用性及社会地位之重由此可见一斑。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奖励常使用茶。赛马比赛中,不论是骏马赛、马狗赛,还是成人赛、孩子赛,胜出者均会得到一定的奖励。一般而言,首先由德高望重者或者姑娘献上哈达,再领取物质奖励,如牦牛、羊、茶、丝绸等。茶的物质实用文化中传达着西藏社会的变迁声音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造成的摩擦与冲突。甜茶在西藏的传入、传播与流行过程即是重要体现之一。1920年前后,在拉萨曾流行过一首歌谣,歌谣唱道:“坐在茶馆喝甜茶,表明你无处栖身。头戴金花礼帽,说明你没钱做头饰。涂脂抹粉好打扮,只会使你更难看。常吃松软的锅盔,表明你没有糌粑。”当时,甜茶已经在拉萨得到了较广泛的传播,逐渐成为一种休闲文化的重要组成。一些人爱喝甜茶,另一些人又在讽刺甜茶。一方面体现了酥油茶与甜茶在市场中的地位与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传统价值观念与新兴生活观念的角逐,成为西藏社会变迁的一种表征。

  三、茶在生活互动中的纽带作用

  西藏有着浓厚的茶礼仪。体现着把“俭”与“礼”相结合的酥油茶就传达着一种藏族同胞的人生价值理念:重勤俭,强调物为人所用,去浮华而享其真。藏族同胞把忽视茶礼往来视作败坏家门的事。在日常交往,尤其是家庭招待客人时,一般以敬茶、喝茶为开端。泰国学者KrisadawanHongladarom介绍了家庭女主人为客人先敬上藏茶(TibetanTea),然后开始关于牦牛与生活的谈话的待客之道。在西藏山南洛扎县嘎布乡还有唱茶歌的习俗,表达对客人的欢迎之情。甜茶兴起后,甜茶馆的社会交往纽带作用大大强化。甜茶馆虽然以“茶馆”为名,实际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人们甚至去那里讨论生意买卖问题。在送别时一般要有敬茶与献茶的礼仪,而红白事中也存在着必要的茶礼仪。在社会的中下阶层中存在着一种亲友之间的相互周济现象,周济茶叶是重要的一类。如拉孜宗杜素谿卡中的差巴吉布?旺堆于1958年时收到亲友周济的茶叶2块,价值4元;堆穷旦真旺姆接受姐姐送茶共计4.5元。一些特殊群体也存在着茶叶的接济现象,如杜素谿卡中的尼姑贡呷1958年接受亲戚接济共计11.2元。这种周济现象体现了同群体内,尤其是亲友间的互助,同时也体现了中下层群体中茶叶的缺乏。更大范围的多种多样的社会互动也通过茶的社会纽带角色构建起来。如复杂且绵延几千公里的茶马古道不仅推进了小区域内的贸易互动与生活互动,而且促进了沿古道周边地区的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由于西藏是茶马古道的重要目的地,所以这股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的风潮对西藏社会的影响更为深刻,构成了其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这种文化纽带作用进一步拓展。

  茶也在西藏传统社会的丧葬仪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藏传统社会存在着多种宗教化的丧葬仪式,以天葬为主,包括土葬、水葬和火葬等。《西招图略?西藏图考》中对天葬过程有详细描述:“西藏凡人死,均用绳缚,令膝嘴相连,两手交插腿中,以平日所著旧衣裹之,盛以革袋。男女罗哭,复用绳系尸于梁,延喇嘛诵经。量其贫富,以酥油送大小诏,供佛前点灯之用。并将死者所有物,以半为布施布达拉,以半为延请喇嘛念经,并熬茶、及一应施舍之费,即父子夫妇亦不私蓄一物。其尸数日后,负送剐人场,缚于柱,碎剖,其肉喂犬为地葬。其骨以石臼捣成粉和炒面搓团,亦喂犬或饲诸鹰,谓之天葬,以为大幸。剐人之人,亦有碟巴管约。每剐一尸,须费银钱数十枚。无钱则水葬,弃尸于水,以为不幸。喇嘛死,其尸皆以火化筑塔。凡人死,亲友吊唁,穷则助以银钱,富者以哈达慰问,并送茶酒。其孝服,男女百日不著华服,不梳不沐,妇人去耳坠念珠而已,他无所忌。富者时请喇嘛念经,以冀冥福,至一年乃止。”在这段关于天葬的文字记述当中,茶既是仪式中的实用之物,又扮演了沟通生者之“此岸”与亡者之“彼岸”的纽带作用。

  四、茶在婚姻关系中的纽带作用

  藏族婚姻关系中也存在着深厚的茶文化。《西藏志》和《西藏图考》中不同程度记载了婚嫁情况。婚姻重视程序性及物品的使用性。茶是所使用众多物品中重要的一种,主要作“聘礼”、“婚姻仪式”(男女双方敬茶及喝茶)和“款待亲朋”之用。在迎娶礼俗中,女方要送出嫁姑娘至男方家,先在女方家门外搭一个凉棚,里面放置被褥等物,新娘坐中间,父母旁坐,亲友列坐两边,把茶、果品、糖枣等摆到小桌上,让新娘与家人饮茶、用酒、食米粥,然后,亲友们扶着新娘去男方家。到达男方家后,先让新郎新娘坐在一起,然后饮茶或酒。第二天,男女双方父母及亲友穿上漂亮衣服,脖颈上挂着哈达,拥着新郎新娘绕街而游,到亲友家门口时以茶(有时以酒)在街上敬奉。西藏一些地方的婚礼上有唱婚礼歌的习俗,其中以茶为主线的婚礼歌占据了重要位置。主要分为“扬茶歌”、“赞茶歌”与“敬茶歌”三类。通过扬茶、赞茶以及敬茶三个阶段的唱词,把茶的诸多社会特征与美好爱情相联系,既是颂茶也是对爱情与婚姻的美好祝福。

  扣洋———扬茶歌此歌是一首祝福歌。新娘要遵守的程序为:新娘进门后先进灶房,由男家的姐姐把锅盖揭开,新娘拿起新木杓,扬茶三次,再为男家长者的碗中盛满茶汤。在这一过程中,有老人要唱起这首“扣洋”,以示对美好婚姻的祝福。扬茶歌唱于女进男家的最先阶段。歌唱者为德高望重的老人,歌唱的核心内容是“幸福”,以“海”为喻,祝福新人幸福。这一过程中,新娘要“扬茶”,并向碗中舀茶。

  加勒———茶赞参加婚礼的客人来到家中送祝福,要设宴席款待,这是第一天的第一道宴席中向客人敬茶时唱的茶歌。另需说明的是,西藏传统社会中某些地方有在羊圈中招待参加婚宴的习俗,这源于羊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财产,以羊圈中的宴会代表“人畜两旺”,以此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茶赞歌借对茶的描述来赞美新人及婚姻,同时把美好的祝福寄喻其中。唱词中介绍了茶的不同颜色,不同产地,茶叶的贵重,熬茶的要求,水、茶、盐的使用及关系,奶茶的制作以及茶碗的图案等等,内容十分丰富。唱出这样丰富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让客人好好享用,为新婚之人带来幸福。同时,从中不难看出,当时藏族地区所有茶叶来自于“汉地”,展现了当时茶叶贸易的繁荣以及茶叶在藏族百姓生活中不或缺性。他们宁可倾其所有也要拥有茶叶,所以有“满把的黄金付茶价”,也展现了西藏统治阶层利用茶叶对社会底层的盘剥程度之深。

  加玛罗———敬茶歌“加玛罗”意为熬茶妇人。在首道宴由敬茶的妇女们和首席客盘唱。通过敬茶者与首席客的盘唱,以茶喻人,歌颂了爱情的忠贞与美好。尤其以“阴阳两山合一包”之茶代表两个人心心相通,婚姻幸福。

  五、结语

  在西藏传统社会中,茶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西藏传统茶文化不仅是“物为人用”的实践观念的应用,也是西藏人民创造精神的体现与产物。正是因为在西藏社会生活中这种非凡的地位与作用,茶才能够通过文化形式构建起多种生活的纽带,巩固着自身“一日不可无茶”的角色,除去那些西藏旧制产生的压榨剥削与性别歧视外,茶文化使传统西藏的各类日常生活形成一种有机网络,传承与发展了许多与茶相关的西藏优秀文化。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