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探究中美两国关系的细微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4-10-22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当然,新闻报道中的国家形象在不同的文化、政治和不同意识形态中很容易被歪曲,一般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公正。这是因为某一文化中的报纸在报道其他文化/国家时,总是从自身的理解,和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对方,报道对方。而这一审视、报道过程中,很容

  摘要:当然,新闻报道中的国家形象在不同的文化、政治和不同意识形态中很容易被歪曲,一般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公正。这是因为某一文化中的报纸在报道其他文化/国家时,总是从自身的理解,和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对方,报道对方。而这一审视、报道过程中,很容易由于本身文化的因素,而不能对对方的文化塑造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形象。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真正形象在另一文化中塑造的形象不可能一模一样,而是一个永远接近的过程。

  本文选自:《新闻与写作》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专业期刊,集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为一体,历来为新闻工作者、通讯员、写作爱好者和大中专师生所厚爱。语 言:中文,主管单位: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单位: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创刊时间:1984年,出版周期:月刊,国内刊号:CN11-1109/G2,国际刊号:ISSN1002-2295,邮发代号:2-673,复合影响因子: 0.603,综合影响因子: 0.227。《新闻与写作》发行量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刊登的文章多次在全国、全市获奖,被评为全国核心期刊,被中国期刊协会列为向“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赠送期刊,连续4届被评为全国中文优秀期刊。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号经济大国,其国际地位仍受到人们关注。

  但是由于政治、文化和思想意识形式的差异,中美两国的关系的发展总是不那么顺畅。特别是台湾问题,50年来一直左右着两国间的关系,成为引发两国矛盾的最敏感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中美两国的报纸如何报道对方国家正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不少中美学者运用内容分析法来探讨中美两国媒体在报道对方时所运用的报道手法,因为媒体的报道往往能折射出两个大国的国家形象和关系现状。

  本文将从新闻的客观性的角度来研究中美两国间的新闻报道现状,并分析其报道手法和成因。

  二、 中美两国如何报道对方国家

  2.1 中国媒体如何报道美国

  2.1.1 总体形象

  刘力群1991年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中国报纸(《人民日报》) 对美国的报道进行了研究。他的结论是中国报纸往往把美国看成是一个富有、现代化、开放和民主的国家(Liu, 1991, p35)。这一结论与徐小鸽在1994年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进行的内容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尽管中国报纸也报道美国的犯罪和暴力现象,但总体来说,中国报纸塑造美国的形象是积极的、肯定的、正面的(徐小鸽,1996,p304)。

  2.1.2 报道内容

  根据徐小鸽1994年的调查,中国报纸对美国的报道侧重政府报道、美国与其它国家的的外交关系,军事行动,国内政治和政策,美国与其它国家的贸易关系,并较多采用官方的新闻来源,如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和政府研究等(徐小鸽,p303)。此外,徐小鸽的比较调查还发现,就报道量而言,中国报纸对美国的报道是美国报纸对中国的四倍(徐小鸽,p303)。

  2.1.3 报道手法刘力群和徐小鸽的研究还表明,中国报纸对美国的报道相对准确和公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纸不仅增加对美国报道,对美国的报道更为客观、有利(徐小鸽,p296/ Liu,p16),而且很少对美国进行评论。即使评论,也是谨慎温和,因为中国报纸不会违反政府政策去对美国评头论足(徐小鸽,p304)。

  2.2 美国报纸和如何报道中国

  2.2.1 总体形象

  根据1991年苏尚明(音译)的对《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2年至1988年14年调查发现,美国记者对中国的了解比以往有所改进,但是美国报纸更多报道一些事件,且缺乏足够的社会背景,往往忽略了报道的重要社会趋势 。因此,中国的整体形象是被扭曲的,报纸所传播的讯息是消极的(徐小鸽,p294)。

  由于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尤其是中国近几年的巨大变化,给真实地报道中国、理解中国更增加了难度。徐小鸽1994年对美国报纸报道的调查发现,美国报道中国总是持批评态度,并以负面报道居多(徐小鸽,p309)。

  2.2.2 报道内容

  徐小鸽1994年调查还发现,美国报纸报道中国的内容依次为人权,犯罪、暴力,美中贸易关系,人民和人情味,而主要以“人权”为中心。几乎把所有的新闻报道与人权问题挂钩(李希光,1999p4)。而且这些报道的新闻来源大多是非官方的,如持不同政见者,在华美国人,年轻企业家,普通人等(徐小鸽,p304)。

  2.2.3 报道手法

  有关美国媒体报道中国的手法,李希光在其新出版的《中国有多坏》一书中作了较为详实的描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

  (1) 把对中国的报道简单化,模式化,报道的题目和采访都是为树立这样一个形象服务:中国是个共产主义邪恶国家,独裁国家。

  (2) 只取对其有利的新闻报道,丝毫说不上全面和公正。这一手法在陈德智调查分析西方报纸报道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的报道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陈德智,1999,p6)。

  (3) 报道时妄加评论,乱用背景材料或直接发表恶意评论(陈德智,p7/李希光,p4)。

  (4) 模糊新闻来源,采用双重标准。

  尽管用“妖魔化”来概括美国报纸对中国的所有报道似乎有些偏激,但却从某些方面反映出美国主流媒体对待中国的大趋势。对这一论点,也得到了有关西方学者的认同。来自印地安州立大学的大卫·亚当斯博士在其《改进大洋两岸的中美新闻报道》一文中,也承认:与中国所发生的这些社会,经济和技术文化相比,美国和西方报道的内容显得像10年或15年以前的中国所发生的事情... 媒体应同样注重中国的在这方面所得成就(亚当斯,1998,p20)。

  三、 对新闻的客观性不同理解

  新闻的客观性这一概念由西方学者提出,是指新闻报道要忠实于客观事实,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它(郑保卫,1990,p56)。

  但是我国新闻界与西方新闻界对新闻的客观性的理解有一定的差距。这一现状也反映到了大陆学者与在西方接受教育较多的台湾学者之间。去年,笔者赴台参加两岸新闻界第一次交流会期间,双方代表曾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关系问题上。

  西方学者把客观性强调到了不恰当的地步。他们把“客观性”说成是超阶级,超党派的东西,是“纯客观”只陈述事实,而不表达意见(郑保卫, p57)。所以,他们认为新闻的客观性不可能有倾向性,两者不能相容。

  我国大陆学者认为新闻具有客观性,但同时认为新闻也具有倾向性,并认为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并不矛盾(孙少晶,1999,p16),因为倾向性是记者通过新闻事实,暴露出来的思想趋向,而不是随意作主观的解释和议论(刘建明,1991,p62/郑保卫, p57)。

  客观性和倾向性反映到新闻实践中则表现为正面报道、负面报道和中性报道的比例多少。说到底是指新闻报道是否能达到正确、公正和全面三个标准。虽然中西方都采用正面、负面和中性报道,但它们在各自媒体中所占比例却是很不相同的。张威在其《中西比较: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一文中指出,中性报道的分布,中西方比较均衡,但西方媒体更多倾向于负面报道和负面倾向,正面报道则是风毛麟角。同样,尽管我国的媒体近年来加强舆论监督力度,产生了很多批评性或负面报道,但正面报道仍享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他认为这种正、负面报道的不平衡成了区别了中西方新闻报道方法的重要分界线(张威,1999,p49)。

  这一结论与上面中美两国之间如何报道对方国家的众多结论不谋而合,从而也进一步证实了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之间的辨证关系。

  四、 客观性的两个方面:事件客观性与整体客观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中美两国间报纸如何报道对方国家,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下列二个概念来进一步审视客观性:即事件客观性和整体客观性。

  事件客观性指或称个体客观性,是指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客观地报道。它的报道形式可以是正面报道、负面事件和中性报道。除非是虚假和凭空捏造的报道,这三种报道形式均符合新闻客观性的原则。它们虽然所反映的只是一个事件的一侧面,但不管是正面,负面还是中性,却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上文中孙少晶所提及的客观性与倾向性不矛盾之处,主要是指正面报道和负面性报道并不违反客观性原则。

  整体客观性,顾名思义,是一个事件或个体客观性的整体结累,所反映的是一个总体形象。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它是指媒体对受众的一种长期的、有时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或效果。整体客观性所反映的形象可以是事件的客观,公正的形象反映。但由于报纸等媒体的影响,也可能是被扭曲的、偏面的形象反映。关键取处于其与事件客观性的关系:

  首先,整体客观性与事件客观性两者有关密切的关联,两者相辅相成。整体客观性是以事件客观性为基础的。如果事件客观性所反映的正、负面和中性报道的比例相对比较均衡,那么整体客观性所反映的事件也是一个全面、准确,公正的。当然,即便有正确的正负中报道比例,如果没有足够的新闻流量,也会影响对整体形象的准确了解(徐小鸽,p292)。反之,如果事件客观性所反映的正、负面和中性报道比例严重失调,持继的时间很长,且保证有足够的新闻流量,那么整体客观性也可能随之产生与事实不符的、被扭曲的总体形象。

  其次,整体客观性对事件客观性又具有较大的反作用。如果整体客观性在事件客观性基础上形成了某中固定的形象或模式,那么以后便会用这种形象或模式来选择和取余与之吻合的事件客观性。假如整体客观性所形成的形象是客观、全面、公正的,那么它所选择的事件客观存在也是客观、全面、公正和真实的。反之,整体客观性所形成的形象是不客观、全面、公正和真实的, 一旦形成一种气氛后,就会排斥那些即使是客观,全面、公正的事实。这时就会出现是非颠倒,形象扭曲的或被夸大或被故意忽略的局面。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整体客观性的客观和全面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在新闻实践中,由于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差异,真实的整体形象与媒体所描绘的形象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不可能一模一样,只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新闻的客观性,以某种程度上,不可能是纯客观,只是其客观的程度和角度不同而已。

  五、 如何看待中美两国报纸的报道手法

  从目前中美两国报纸报道对方国家的现状看,我国报纸采用的手法是以正面报道为主。这与我国的“发展新闻学”运作模式有关(徐小鸽,p309)。我国报纸是党和国家的喉舌。由于中国政府主观上支持和平事业,要发展与美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纸给读者提供的通常是比较客观的美国报道(徐小鸽,p309),强调了上文中所提到的事件客观性中的正面报道。

  虽然中美关系发生变化时,也会出现一些曝光美国的阴暗面报道,但自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在中国报纸上的总体形象(即整体客观性)是正面的、积极的,和真实的。

  对当今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美国是一个发达、富裕和较宽松、自由的国家(Liu, pp121-122)。这从目前大批中国学生涌向美国留学,中美学术交流频繁可以得到佐证。

  正是因为中国报纸中有关美国的整体客观性是正面,积极的,这也直接影响其事件客观性。假如现在我国某份报纸,想突出美国阴暗面,突出负面报道,笔者认为美国的总体形象恐怕改变不会太大。当然有可能会使读者更为现实地看待美国。

  相反,以往许多研究表明,美国报纸报道中国的时候,虽然多数也是客观报道(周胜林, 1999, p34),但其所报道的内容一直以来往往都偏向于负面报道,或者多数是负面报道。许多西方学者也公开指出这一点,并认为这样对中美的交流非常不利(亚当斯,pp17-21)。

  随着事件客观性不断强调负面、揭露和耸人听闻的报道,而且几乎所有有关中国的报道都是如此,这样当新闻流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势必会影响其整体客观性。因此,美国报纸所塑造的中国形象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和被扭曲的,与事实不相符合。

  难怪许多美国友人初次到中国来参观访问后,总是惊讶不已。他们惊叹中国文化的博大,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有许多与美国不同的地方,但他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蓬勃发展,充满自信和生机勃勃的国家。这些与许多美国人从美国报纸得到的有关中国的形象(人权问题、独裁)显然是大相径庭的。

  在美国报纸对中国形象形成一种被扭曲的整体客观性后,它便反过去影响其事件客观性,也就出现本文第二部分所列的看似僵化的报道方式:简单化,偏面、妄加评论,模糊新闻来源和双重标准。这些方式多数是客观报道,但它们塑造的却是一个负面总体形象:即中国是一个独裁国家,没有民主、只有人权问题,暴力甚至侵略。

  就这一负面报道的问题,笔者曾经与一位《纽约时报》的驻中国记者探讨过。这位记者的回答是他别无选择。作为职业记者,他也想进行全面报道。然而即使他想进行全面,客观的报道,他的编辑也会枪毙那些不符合他们报纸标准的文章。最后,这位记者坦言他来中国之前刚买了一幢漂亮的房子,现在很需要这份高薪工作来还银行贷款。所以有时即使违背他的职业原则,他也只好听从总部的指令。

  六、 客观性与国家形象

  本文所指的国家形象是一国在他国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徐小鸽, p291,)。从上面对事件客观性/整体客观性和中美两国报纸的对对方国家的不同报道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事件客观性与国家的总体形象并无十分紧密切的联系。而整体客观性则与国家形象有关紧密的联系。

  国家形象在国际关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确定各国政府、组织和人民如何交往,而且也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外交、军事政策。它可以促交流,也可以引起误解和国际冲突,并且还会影响世界的稳定和生存(徐小鸽,p292)。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对新闻客观性的认知,已不再是纯学术的问题。更好地研究探讨新闻报道客观性,认识有关新闻客观性的两个概念:事件客观性和整体客观性,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进行对外传播,为我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再看中美报纸对对方国家的报道手法,其风格截然不同,所以,其塑造形象的差异也是情理之中的。问题是如何让更多的人来正确认识这一点,以有效地进行对外传播,增进各国的了解。这将是一个值得研讨的新题目。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