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25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毛泽东青年时期即注重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在长沙求学期间,他曾邀同学游学千里,步行考察了长沙周边的五个县。面对当时许多同学出国留学,毛泽东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他认为,外国固然要研究,但首先要把中国自己
摘要: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毛泽东青年时期即注重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在长沙求学期间,他曾邀同学“游学”千里,步行考察了长沙周边的五个县。面对当时许多同学出国留学,毛泽东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他认为,外国固然要研究,但首先要把中国自己的问题搞清楚,这就要求对中国的复杂情形“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
后来他在回顾自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时说,他只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以它作为指导去分析中国的情况。因为,在马克思的书上,并不可能找到中国问题的具体答案。正是对中国实际的强烈的“问题意识”,使毛泽东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和认识工具,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独创性的思想理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以实事求是作为历史起点,也是将其作为逻辑起点的。写作于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的第一篇哲学着作,在该文中,他针对当时党内理论家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和照抄照搬共产国际决议、指示的思想倾向,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命题,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即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从主观想象出发。毛泽东思想在此后的逻辑展开,就是以这一思想路线作为逻辑基点的。
毛泽东思想认为,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只能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和一切剥削阶级和历史唯心主义者存在根本区别,“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5],因此,共产党人不能有自己的私利,必须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服务。经济上,毛泽东主张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干部应该关心群众生活。尤其是农村干部,应重视土地、劳动生产条件甚至柴米油盐等与老百姓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政治上,毛泽东始终追求的是一种没有阶级剥削、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制度。如何防范领导干部背离人民民主的精神,凌驾于群众之上,是毛泽东终生思考的问题。文化上,毛泽东主张建立起一种真正的“人民文化”,这种文化不只是少数上层人士的专利,而是属于广大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他强调,“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两个“最大”的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原则。
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决不是以哪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而不过是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如果“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7]注重事实,从实际出发,归根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中也有着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传统。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这一中国古代成语作了新的阐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8]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和中国传统的实事求是传统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实事求是价值观和实践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中国化,奠定了党的思想路线基础。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从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着作来看,无论《反对本本主义》,还是《实践论》、《矛盾论》,或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贯穿其中的主线无不是实事求是。众所周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三方面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实事求是正是将三者联系起来的核心。首先,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应用和基本要求。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实际。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12]其次,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应用和必然结论。历史地来看,独立自主的提出,正是缘于解决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中国革命道路只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走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的社会,是毛泽东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平等与公正,毛泽东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和实践。同时,他希望,人与人之间不仅应具有地位上的平等,还应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可能达到良性循环。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政治范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13]显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中的未来社会就是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和不平等关系的社会。自从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毛泽东就是把平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来理解的。
在毛泽东看来,人民之间不仅应该实现平等,而且应该建立起互相帮助的新型人与人之间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存在本质区别,前者强调互助合作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后者则强调个人独立,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子化”。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推翻旧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这是一场伟大的斗争,是社会制度和人的相互关系的一场大变动。”[19]这样大变动,就是从不平等的、分离的关系,变为平等的、互助的关系。尤其是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为了摆脱贫苦,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20]毛泽东关于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已经为当代中国农村发展的实践所证明。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就是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顶住共产国际的压力,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其后,又顶住苏联的压力,坚持走自己的路,取得了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创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中国革命的胜利证明了独立自主原则的正确性。毛泽东这样总结道:“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建国后,由于面对国际反华势力的封锁,中国在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面临着艰苦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22]正是在这一路线的指导下,毛泽东开始了对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并依靠自己力量在中国初步建成了完整的比较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在外交上取得了可贵的成绩。毛泽东不仅把独立自主当作一种原则,更把它当作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艰难形势下,他用通俗的诗歌语言号召:“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23]毛泽东的号召,充分振奋了民族精神。
毛泽东思想认为,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一个弱小的党发展成为执政党,为什么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除了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之外,作风上的优势是非常关键的,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25]作为“本色”,艰苦奋斗首先指的就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建国前夕,胜利在望,毛泽东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50年代初期,军队中个别人要求改善待遇,说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则是盐水加酸菜。毛泽东则说,这是好事,“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26]所谓“出政治”,就是指锻炼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素质。
在毛泽东看来,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作风,还是一种传统、一种信念。他说:“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27]他多次讲到长征中共产党的军队怎样风餐露宿,怎样吃树皮树叶,他说:“这是我们过去干过的,为什么现在不能干呢?”[28]因此,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只是按照中共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是按照中华民族光荣传统的继承者和革命接班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坚持艰苦奋斗,也就是传承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同时也是一种信念。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驱之所以能够终生奋斗,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1940年,毛泽东在吴玉章同志六十寿辰的祝词中写道:“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29]毛泽东希望,中国共产党人都应该是这样的人——为革命理想孜孜不倦永不停歇的奋斗者。他们将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作为通向美好理想的阶梯。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提出这样的号召:“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30]
建国后,毛泽东不仅在理论上强调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也将这一思想贯彻到工作实践中。建国之初,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全国开展了一次主要针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运动共查出贪污分子和犯贪污错误的党员干部120.3万多人[31],并查处了刘青山、张子善这一新中国第一大贪污案。此后,毛泽东又通过多次思想斗争和思想教育运动来坚定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的艰苦奋斗作风。历史地看,在毛泽东领导的二十多年中,党的主流是健康的,尤其是五十年代,无论党风还是社会风气都让人感到“清新优良”[32],人们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