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工业期刊浏览:次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中国力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科学领域的学术性期刊,1981年正式创刊,双月刊,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本刊的办刊宗旨在于反映我国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服务。刊载内容主要包括:强震观测与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结构、工程体系的震害调查总结和震害评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小区划;岩土地震工程和场地效应;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结构地震模拟实验;结构控制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结构健康诊断;抗震设计规范、标准;地震社会问题;土木建筑、道桥以及水利工程方面的抗震问题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该刊被许多著名文献数据库收录,如: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版)、《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还被由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出版的《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JISCT)以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InternationalPeriodicalsDictionary)等收录。获奖情况:1992、1996年分别获中国地震局、黑龙江省科委期刊评比优秀期刊三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杂志栏目设置
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科研简报、问题讨论、学术动态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杂志荣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剑桥科学文摘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文摘与引文数据库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科双效期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杂志社征稿要求
1.《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本刊实行网上投稿。要求文章短而精,在不影响文章质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压缩版面,能用参考文献引证的,不在文中赘述。请在稿件首页上方以简短文字写出文章的创新点。
2.《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来稿应署真实姓名,注明第一作者个人信息(出生年、性别、技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及E-mail地址)须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
3.《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每篇论文须包括中英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引言、正文、中英文对照参考文献。
4.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
5.中英文摘要须写清楚研究的问题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300字左右、英文摘要300~500个英文单词为宜(不必与中文摘要相对应)。摘要和关键词的中文与英文内容应保持一致。
6.量和单位须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正体书写。数学公式中的变量及文中物理量采用斜体,外文符号及物理量凡易混淆者,应注意文种、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等(一般变量应为斜体,矢量、矩阵及张量为黑斜体;常量e、π,三角函数,虚数单位i或j以及对数与自然对数、转置T等应为正体,上下角标符号如为标识性的,应为正体,如为量的符号,则为斜体)。凡在公式中出现的物理量均应给出说明。
7.公式、图、表全文统一依次编号(文中插图最好另存为jpg.格式文件)。图题、表题均要求注有中、英文对照。插图一般不超过5幅,写清图号、图题,插图线条不宜过细,照片与插图统一编号,表格中用三线表。表中栏目及图的栏目应按标准方式标注。如:时间的标注方式为t(s)或t(min)与t(h)等;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标注方式依次应为u(m)、v(m/s)、a(m/s²)等。
8.参考文献应注意引用近两年国内外及本刊的最新文献,需有中英文对照。所有文献限列作者亲自阅读且已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的主要文献,并按文内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文中须有注释。
期刊收录论文目录: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a seismic base isolation system for a 2D concrete frame founded upon improved soft soil with rigid inclusionsTalal Awwad;Modar Donia (49)
Improving the seismic torsional behavior of plan-asymmetric, single-storey, concrete moment resisting buildings with fluid viscous dampersFayaz Rahimzadeh Rofooei;Sahar (61)
Comparison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results for seesaw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 using fluid viscous dampersJae-Do Kang;Hiroshi Tagawa (79)
A computational platform for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aerodynamic and seismic load combination for utility scale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s
推荐阅读:电子科技论文发表简析当下地震监测器的管理新技术措施
摘要:技术的进步给地震仪升级带来了发展机遇。生产需求是地震勘探仪升级改造的内在动力,而、、、电子、、新材料和新工艺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则是地震勘探仪发展的内在动力。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