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23所属分类:经济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射阳农户的借贷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分析,从全部样本来看,有资金缺乏状况的农户占样本总体的78.50%,共计158户,说明多数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有资金困难。那么应该如何选择金融创新方式呢?本文通过对农地流转下农户对金融创新方式的选择进行了一些研究
本文通过对射阳农户的借贷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分析,从全部样本来看,有资金缺乏状况的农户占样本总体的78.50%,共计158户,说明多数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有资金困难。那么应该如何选择金融创新方式呢?本文通过对农地流转下农户对金融创新方式的选择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农业经济论文范文。
【摘 要】 本研究以盐城市射阳县的大农户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走访以及数据整理分析,对农地流转下农户对金融创新方式的选择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将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农户对农地抵押这种金融创新方式的选择倾向。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户贷款需求仍有很大部分无法得到满足,农村金融市场仍然存在供给缺口;在对金融创新方式的选择上,农户年龄、家里的劳动力人数、农地的面积、总产量、是否有贷款以及首选的融资方式等等因素具有重大影响。最后,在政策以及金融体系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农地流转,金融创新方式,logistic模型
一、土地流转下农户金融需求现状分析
(一)农户借贷情况分析
有些农户不愿向银行借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正规融资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一方面,就是大部分农户认为办理贷款的过程繁琐、需要长时间沟通、阅读并签署大量协议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这说明银行等金融机构要针对农户的实际情况改进贷款业务工作,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另外,抵押不足又一次占据了较大比重,这无疑体现了农户贷款困难问题的核心所在,就是缺少贷款抵押物,无法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只能转向亲戚朋友等民间融资渠道来解决问题。
(二)农户融资偏好与资金使用情况
在缺乏资金的158个样本中,借贷来自于金融机构的有72个,占总数的45.57%。贷款来自于民间借贷的有86个,占54.43%,可以看出农户在面对资金困难时选择民间借贷多于金融机构。这体现出农户习惯于向民间融资这种偏好。农户习惯于向民间融资的这种偏好,李晓明,何宗干(2006)将其归因于:一是民间借贷由于其借贷手续简单、违约风险小、交易成本低等优点;二是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门槛较高,服务体系不完善等缺点,造成农民偏向于向亲戚朋友邻居等借钱。费孝通(2001)认为不管是从某个区域还是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农户融资大致遵循如此顺序:农户的内源性融资、亲缘血缘性融资、区域内有息非正式借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商业贷款等。
二、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研究数据发现,土地流转背景下大、中、小农户的金融创新状况、土地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小型农户对金融创新需求相对较小,且基本多为民间融资、个体借贷,主要原因在于小型农户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资金投入少,只涵盖种子、农药等成本;中型农户对金融创新大,与小型农户相比,中型农户投入成本和日常开销更大,而且中型农户有向大型农户发展的趋势,规模化的经营生产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而大型农户由于生产规模稳定,机械化水平较高,资金回笼较快以及生产的多样化,因此大型农户存在金融创新,但是没有中型农户那么大。
经过研究发现,我国农户存在金融创新状况,且主要存在民间借贷和向金融机构借贷两种方式,但是民间借贷仍然是当下农村土地流转下农户的主要选择,为什么民间借贷仍是农户解决金融创新的主流来源?经研究调查,我们将从金融机构角度和农户自身角度两个方面分析原因。
一方面农业特殊的生产风险直接导致了农业借贷的高成本和低收益,因为农业固有的高风险和低收益特征与金融机构追求利润、规避风险的属性相矛盾,这严重制约了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农业贷款监督困难,农户经营财务状况难以了解,且多为个体农业户,担保抵押物和担保人难以达成一致,这一系列因素也是制约金融机构农户贷款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农户资产不稳定,以农村合作社为例,农村合作社的市场准入条件很低,成立一个合作社只需5个以上农户就可以办理注册,而且自愿进退社原则使合作社的资产运营状态不那么稳定。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审批流程复杂,研究可见,农户多为50岁左右的小学初中文凭劳动者,文化程度的限制,导致农户对银行借贷仍存在抵制情绪,相比较而言,更愿意倾向亲戚好友的民间借贷。
通过理论研究以及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农户贷款需求仍有很大部分无法得到满足,农村金融市场仍然存在供给缺口,农户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缺乏有效的融资体系,需要进一步扩展融资渠道,实现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市场化融资多渠道相结合
(二)政策建议
从金融机构及农户两方面给出如下建议:
1.大力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改变金融机构与农户一对一的传统授信方式,着眼于整个农业供应链。
金融机构对农业放贷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农业自身的固有性风险,即投入产出比例的不确定性,所以改变土地流转背景下的针对农业单一金融创新进行放贷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从现有的单一性资金放贷转而向整条产供销农业链条放贷,相当于金融机构间接参与到农户的经营生产中,资金的投入以及应用具有了针对性,从而有效分散金融机构向农业贷款的风险。
2.促进以农行、农发行为核心、农信社为主导的农业金融生态圈建立,降低农户创新金融的准入门槛。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大量撤出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肩负起为“三农”服务的艰巨任务。尤其在当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已逐渐普及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选择从农信社取得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农业金融生态圈的建立显得迫切而又迎合实际。简化农业小额贷款的审批手续,做好农业小额贷款在农户中的宣传工作,使农户一有金融创新首先想到的是农信社,架起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桥梁。
3.加大政策扶农力度,促成农业产业化经营。
我们在研究农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时发现单一的资金来源一方面阻碍农业走向产业化道路,而要走创新金融道路,研究样本未形成农业发展产业链又成为拦路虎。政策扶持与技术支持配合,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对农业自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点也是拓宽农业创新金融道路、降低金融机构农贷风险、增强金融机构信心的关键。
[项目课题]本研究得到南京农业大学SRT计划基金资助
农业经济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农业经济问题》(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办刊宗旨:在遵循“创办学术期刊、探索农村改革、面向宏观决策、促进学科发展”宗旨的基础上,洞察农业发展焦点问题、辨析农村改革热点问题、探讨农民奔小康难点问题。在反映农业经济理论、介绍农业经济政策,提供农业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农业经济学科核心期刊。荣获北京科技期刊全优期刊奖。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