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23所属分类:经济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展了财务会计专业,会计国际化的核心也就是财务会计国际化,在有限的资源里,如何将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推向国际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目的。在这个目标前提下,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会计国际化的必选道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
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展了财务会计专业,会计国际化的核心也就是财务会计国际化,在有限的资源里,如何将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推向国际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目的。在这个目标前提下,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会计国际化的必选道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国际化,财务会计
一、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国际化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会计是商业通用语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要求会计教育与之相配套更为紧迫。关于会计教育国际化问题,近几年来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已进行了很多研究和探讨,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国际化人才需求分析。张兴亮、崔晓钟(2016)认为“互联网+”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新模式,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全球化,我国“一路一带”战略,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等加速了对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人才的需求。加速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国际化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要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识。
2.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我国高等院校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设立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和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十年规划》(2010-2020)。众多院校的培养目标类似,即按照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十年规划》(2010-2020):需要培养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
3.国际化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培养目标,多数高校的教学目标表述也类似。陶黎娟(2015)认为开展会计双语教学(会计专业国际化)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同国际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沟通和抗辩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管理者。
4.国际化会计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之下,多数院校借鉴的国际上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科目来设置有关课程。不少学校干脆将英国的ACCA,美国的CPA等考试的内容直接拿来作为本校的国际化会计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和内容。据张兴亮、崔晓钟(2016)统计,教育部共立项七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47个会计学专业特色建设点,各建设点大多通过举办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CPACanada(加拿大特许专业会计师协会)、ACA(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等国际注册会计师教学项目作为走出国际化建设的第一步,全面引进其课程设置和教材。
5.国际化会计本科教育的效果。从现有文献来看,西安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985、211院校,以及像东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基础好的财经院校反映,通过会计本科教育国际化或直接引进ACCA等课程无论在课堂教学、考证、就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田高良、张俊瑞、汪方军(2014)反映,西安交通大学通过引进ACCA14门英文课程,将会计本科学历教育与国际会计师职业职业资格相融合,已有9届534名学生顺利毕业,就业率100%。大约一半学生毕业时全科考试合格。
但是,这类院校毕竟是少数。多数应用型一般本科院校普遍反映效果不好。不少学者撰文反映本校或相关院校的会计专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效果不好。王金平(2015)指出,ACCA成建制班级课程体系没有很好地设计,简单地对培养计划中的有关课程进行了“置换”和“嫁接”,从而导致一方面国内会计知识体系不完整;另一方面ACCA课程与未被置换课程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刘静淑(2014)通过对引进ACCA课程的11所民办院校调查指出,各校培养目标模糊、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传统、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效果差。
二、明确会计国际化的重点我国应用型本科特别是三本院校会计教育国际化的首要问题
如上所述,少数985、211以及实力较强的财经院校与一般应用型院校,特别是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国际化效果差距很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本人认为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是导致一般应用型院校特别是三本院校教学效果不好的直接或根本原因。而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的主要问题或关键点在于会计专业国际化的重点不明确,进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达不到预期要求。
经济全球化使人们意识到需要统一的会计语言,区域经济合作需要有对成员国有约束力的共同准则,为此,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从70年代开始制定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继承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果的基础上,从2001年开始根据经济发展新的变化和要求制定国际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目前已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南非、新西兰、土耳其等100多个国家全面采纳国际会计准则。
美国、日本、印度包括我国在内等国家宣布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从1988年起开始研究起草企业会计准则,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以部长令的形式,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称为基本会计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对原基本会计准则作重大修订的基础上,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2014年上半年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并对部分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就目前国际上以及我国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来说,这些准则其实都是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而不是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内容。
因此,会计国际化重点是财务会计的国际化。财政部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十年规划》(2010-2020)。提出需要培养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这个目标是总括的、笼统的概念,也是最高目标,各人才培养单位应具体化和细化这一目标,并根据自身的资源来组织实施。
三、分清会计教育国际化目标层次是我国应用型本科特别是三本院校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前提
就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而言,可将会计专业国际化目标分解为:
1.能够阅读理解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资产负债表、损溢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及其附注,下同)。
2.能够正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能够分析财务会计报告。
4.能够审计确认财务会计报告4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层次,是从事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的基础,第二层次是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第一二层次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主要内容。第三、第四层次是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清会计本科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层次,是不同层次的院校结合自身的生源、师资等规划培养目标,组织教学资源的基础。不少学者认为会计专业国际化或ACC班定位模糊是导致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如:郭剑花(2014)认为,ACCA以应试为导向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非应试性的矛盾难以形成明确的定位,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从各院校的教学资料和研究文献来看,目前的绝大多数院校特别是三本院校并没有分清会计国际化目标层次。这才是一系列现实问题和困惑长期达不到解决的症结所在。进而我们也可以看到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含混不清的问题,诸如,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具体内容是什么?是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还是国际化的审计人才?是培养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还是国际化的管理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国际化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都是现成的国际化、高级会计人才吗?再者,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三本院校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应该是国内企业,或中小型合资企业,而不是大型跨国公司,更不是诸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将审计学置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当中也欠妥当,这既有会计、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的因素,也有会计、审计在实际工作中联系比较紧密的原因。从目前学科门类划分来看,虽然审计学属于会计学之下的学科,但是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审计工作明显与会计工作内容和性质均有很大不同。
从教学课程设置来看,审计学既不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不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学科门类划分脱离实际,是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含混不清的重要诱因。程乃胜(2016)在“中国首届政府审计学科建设研讨会”和“审计全覆盖视域下的审计监督与审计法修改完善学术研讨会”上呼吁,根据审计的学科属性,应将审计学科从管理学门类中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会计学二级学科中析出,置于法学学科门类,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不同学科或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课程设置上应有不同的侧重。因此,上述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国际化目标的第一二层次既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国际化培养目标基本定位。盲目超出这个基本范围,必然造成教学组织和管理、课程设置、教师配备、学生厌学、培养效果不好等问题。
四、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定位培养目标,实施会计本科
教育国际化是我国本科特别是三本院校的会计教育国际化的正确路径文辅相(1996)指出,高校培养目标就是依据教育目的,对所要培养的人才层次、类型和基本规格的预期和具体规定。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1964)认为,激励力=效价×期望值,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一成果的偏好程度,而期望值则是某一行动达到目标的概率。因此,高校培养目标的设定往往决定了教学组织者、教师,特别是作为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当前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国际化目标定位研究并不充分,对会计国际化的重点没有厘清,即会计准则趋同是财务会计的趋同,而不是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进而除课程设置过于庞杂外,从以人为本或以学生文本的教育理念上来看,学生(就业市场)需要什么,能接受什么,考虑的并不充分。甚至对于多年来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之间,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和课程之间存在的大量重复的教学内容,仍然没有在权威层级进行改革等等,自然也归因于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当然,财务会计要做到真正与国际完全接轨,还有语言、商务环境国际化等问题。显然这些都是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条件,内容多、范围广。
当前,在现有生源和教学资源约束下,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三本院校只有抓其重点,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三本院校将培养目标的定位于前两个基本目标层次,并酌情向第三层次扩展是比较实际的。而现实情况是各院校往往贪多、贪大,特别是对于生源、资源有限的“三本”院校,照葫芦画瓢,搞“大而全”,画饼充饥等形式主义,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也是学者、教育工作者和实际部门提出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三本院校应从生源实际、教学资源实际出发,结合市场需求进一步聚焦三本院校会计国际化的目标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才是正确和务实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兴亮,崔晓钟.会计学专业的国际化建设:需求、现状与路径[J].嘉兴学院学报,2016(3):136.
[2]田高良,张俊瑞,汪方军.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的ACCA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2):50-51.
[3]王金平.独立学院ACCA课程设置优化改革[J].商业会计,2015(8):121.
[4]刘静淑.民办独立学院ACCA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4):140.
[5]郭剑花.高校ACCA班定位探讨[J].财会通讯,2014(2):41.
相关阅读:河北省高级会计师论文期刊有哪些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