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09所属分类:经济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现如今,人们对交通的需求逐渐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然而其中的交通状况恶化及相关安全事故、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在困扰政府有关部门。如何解决
现如今,人们对交通的需求逐渐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然而其中的交通状况恶化及相关安全事故、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在困扰政府有关部门。如何解决大城市周边的交通拥挤和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交通运输,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方向
一、交通运输的概念
广义上说“交通”指人、物以及信息的空间移动,即人和物的转运和输送。但随着科学在交通上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专业化的物和信息的传输系统,使“交通”可以仅仅定义为:“运输工具”在线路上的流动。“运输”通常指“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交通和运输单纯的从概念上来说所侧重的点是不同的。交通关注的是运输工具的流动情况,与所承载的物品的数量等无关。而运输则侧重运输工具上的人和物资的多少情况。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交通是运输的前提,运输又是交通的目的,所以交通运输一词才全面的描述了运输工具、人员、物资在运输路线上的情况。
二、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
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基本方式组成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物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工具、运输线路等方面各不相同,并且货物的运输也不是仅仅通过一种运输方式就能完成其运输过程,其往往需要多种运输方式结合的运输方式才能完成。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得到了很好发展,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综合交通系统。
㈠铁路运输
虽然1881年唐胥铁路的建立,揭开了中国自主修铁路的序幕。但也因为近代中国战火不断,使我们错过了工业革命的高潮时期,中国现代化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我国交通事业的起步也要落后。
铁路运输具有运载量大、运输成本低、受季节变化影响小等特点,是中、长距离运输等的主力。我国对铁路建设的投资也不断的加大。2006年我国对铁路基本建设的投资达155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4.9%,年均增长20.4%。而到了2010年我国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8426.25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6977亿元增加了35.1倍。加速了我国铁路网的建设速度。2005我国铁路总里程为7.54万公里,2010年我国铁路总里程为9.10万公里,年均增长3.83%我国铁路的货运及客运也在逐年的攀升。2011 年10 月全国铁路客运量为1.73 亿人,同比增长13.09%,旅客周转量为803.86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6.3%。货运方面,全国铁路货运量为3.42 亿吨,同比增长9.13%,货运周转量为2592.96 亿吨,同比增长10.74%。
特别是在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包括了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1686m的昆仑山隧道,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特大桥—11.7km的清水河大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5068m的唐古拉山车站。其标志着我国技术在铁路方面值得飞跃。据统计仅到2006年底半年的时间里其客运量已达到110万人次,货运量为871万吨。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2008年,铁道部依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做出调整,调整后2020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将增加到12万公里以上普通铁路的电气化率达到60%。 ㈡公路运输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作用日益显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其发展速度、建设规模、投资强度以及工程质量等方面都是历史上少有的。
“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五射两纵七横”共14条线路。到2010年基本建设成西部开发8条省级公路通道。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形成比较完善的城际高速公路网;中部地区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干路公路网线,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高所公路通道;基本贯通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内引外联、通江达海。到2020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十万公里左右,基本建成国家高速路网。
新改建农村公路186.8万公里,新增农村公路52.7万公里,总里程达345万公里。极大的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是农村与城市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截止到2010年我国公
路总里程已达到398.4万公里,其中高速路总里程为7.4万公里,而2005年时我国公路总里程为334.5万公里,高速路占4.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公路是最主要的短途运输方式。它虽然与在量比较小但对于不同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很强。一般公路基础建设投资比较小,汽车交通广泛服务于地方和城乡的物资交流和旅客来往,便于实现货物运输的“门到门”。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的公路建设仍处于“以通为主”的触及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应该看到我国高速公路质量、管理水平和网络建设等方面与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我国高速公路采取的是“统一规划,以省为主”的建设办法,虽然调动了各个方面建设的积极性,但也导致了“断头路”现象比较突出。调查表明棺椁高速公路网中“断头路”达6130公里。
㈢水路运输
水运是公认的绿色运输方式,也是最古老的运输方式之一,主要担负着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其运输成本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是比较低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以来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外贸额经几年来快速增长,开放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之一。而国际贸易的进行90%都要凭借水路运输和港口来完成,所以港口建设质量的好坏和水路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劣。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港口,1997年完成吞吐量1.64亿吨,居世界第三,完成集装箱252TEU据当时世界第11位。
“十一五”期间我国沿海港口深水泊位由“十五”的1110上升到1774个年增长速度为9.83%。内河航道由123300公里到12276公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在会上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央将安排450亿元财政资金,加大航道、支持保障系统和中西部地区港口等的资金投入,同时安排50亿元财政引导资金,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和运力结构调整。
由于长期以来资金投入不足,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薄弱,内河水运仍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短板。“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内河水运总投资约为1000亿元,超过新中国成立至“十五”期末的投资总额,已是历史新高,然而这还不足全社会交通建设投资的2%。2010年内河货运量和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仅分别占5.8%、3.9%,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也不适应国家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快内河水运发展,航道建设全面提速,新增三级以上航道
649公里,使高等级航道达到9280公里;建成22个通航枢纽和34个船闸,减少碍航闸坝24个,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路运输格局,初步形成了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络,对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㈣航空运输
民航具有速度快、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少、灵活性大、可以跨越任何天然障碍等特点。他在长途和国际旅客运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的交流、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机舱容积和载重比较小、成本高、运价也比地面运输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气候条件限制,从而影响运输的准确性和经常性。
我国民航机场由2005年的142个增加至2010年的175个,这证明了我国在航空运输上的发展。
㈤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已成为世界各国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它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等一系列优点,是油气运输的最佳选择。
我国主要的管道运输为西气东输工程。它的建成和运营,开通了中国横贯东西的大动脉对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在2005年管道铺设总量为4.4万公里,而在2010年其长度为7.7万公里。
三、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㈠综合交通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即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我国将大力发展综合交通体系。通过深化改革,使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大幅扩展,结
构进一步调整,运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得到保障,初步形成布局更合理、结构更完善、能力更充分、质量更可靠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效缓解运输紧张状况,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此,我国加快了铁路建设速度并扩大规模,较强能源运输大通道和集装箱系统的建设,扩大城市群间快速旅客运输专线建设,加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和农村交通的建设,加强枢纽和综合交通信息网络建设,构建现代化智能交通系统。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要点为:
⒈要搞好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和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综合运输网,因地制宜的发展相应的运输方式,发挥城市交通在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枢纽作用,大力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
⒉铁路仍将是中、长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要加快铁路的技术改造和新线建设,特别是以运煤为主的干线建设。近期内要加快既有线路的改造和扩建,又要发挥铁路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中的优势,对短途客货运输以及成品油运输应逐步有其他运输分担。但当前铁路仍要为此做不懈努力。
⒊充分发挥公路运输的机动灵活、送达快、“门对门”运输的优势,发挥公路运输在短途客、货运输中的主力作用。随着公路状态的改善、汽车技术改进和大型车的增加,公路运输将逐步成为高档工农业产品运输及中距离客运的重要作力量。要加快公路尤其是干线公路的技术改造,在公路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上,使公路运输地得到较大发展。 ⒋沿海和内河运输是大宗和散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加强内河航道建设以及沿海和内河港口的改造和建设,发展沿海和长江等主要内河运输,实现干支道联合运输和江海联运。
⒌航空运输将设周期短、效益高、速度快。大中城市长距离客运,应优先发展航空运输,对发展边远地区、高档外贸和急需物资的运输,航空运输也有其特别的优势。 ⒍出发展原油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外,在成品油集中的流向上,要建成成品油管道,及机慎重的发展输煤管道。
㈡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ITS)就是通过对关键基础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在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用的、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利用现代科
学技术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智能的联系。借助系统的智能,车辆可以随时在道路上安全自由的行驶,靠智能手段将车辆的运行状态调到最佳,保障人、车、路的和谐统一,在吉大的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目前,它是世界公认的解决城市以及解决公路交通拥挤、改善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的最佳途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ITS的诸多领域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我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开发比较晚,但各级政府对智能运输系统的意义和作用认识清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计划纲要中指出“建立健全现代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在交通拥挤、道路堵塞、交通事故频发的各大城市发展ITS刻不容缓。
在2001年我国制订了自己国家的ITS体系框架,2002年全国有10个ITS重点示范城市开始了示范工程建设。10个重大技术专项的技术攻关工作也在科技部的组织下基本完成。我国ITS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先进的交通控制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作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交通诱导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和交通电子收费系统,为公众出行提供了便利。ITS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运输企业的生产效率,一些ITS产品的开发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ITS研究和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展开相应的ITS战略规划研究,以期为城市的交通乃至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论:
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实现智能交通,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行车安全,提高运营效率,减少大气污染。构建和谐交通的社会。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条件是什么
交通运输专业人员想要评定中级职称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和本专业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较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除此外,交通运输专业想要评中级职称还需满足以下业绩成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