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区块链技术的金融行业应用前景及挑战

发布时间:2020-03-07所属分类:经济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兴金融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凭借其分布式、弱中介化等核心特征,引起国内外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关注,有望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产生变革性影响。尽管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区块链技术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仍面临着来自法律框架、商业模式

  摘要: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兴金融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凭借其分布式、弱中介化等核心特征,引起国内外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关注,有望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产生变革性影响。尽管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区块链技术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仍面临着来自法律框架、商业模式、技术标准等多重挑战。从区块链技术的产生背景和主要特征出发,简要分析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优势、前景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合理化建议。

区块链技术的金融行业应用前景及挑战

  关键词:区块链;金融市场;金融科技创新

  一、区块链技术溯源

  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近年来在科技和金融领域受到广泛关注。2008 年,化名为 “中本聪”的个人(或组织)发布了一种点对点现金系统及其基础协议,2009年诞生了名为“比特币”的加密货币。与法定货币不同,比特币没有集中的发行方,完全由网络节点计算生成。在经历了大幅价格波动之后,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讨论逐渐回归理性,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支撑比特币连续7年稳定、安全、无中断运行的技术基础架构,即区块链技术。

  相关期刊推荐:《金融理论与实践》杂志级别:CSSCI扩展 北大核心。系中国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主管的以金融理论经研究和金融业务实践探索为主要任务的刊物。其宗旨是:探索发展金融理论,服务金融改革实践,拓展金融业务领域,反映金融运行信息,展示金融科研成果,培养金融科研人才。目前,本刊设有:理论探索、金融观察、问题探讨、政策性金融、农村金融、银行与法、证券之窗、参考与借鉴等栏目。

  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网络各个节点共享的数据库。通俗来讲,如果将数据库比作一个大账本,读写数据库相当于记账行为,每个人都可以在账本上记账,通过竞争记账机制,选出记账记得最好的人,获得一次记账权力,并向其他人同步新增账本信息。

  二、区块链技术主要特征

  区块链技术是涵盖了点对点网络、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技术等多种技术要素的组合。分布式、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不可伪造是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根据不同技术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区块链技术有望解决多种应用场景中的特定问题。

  (一)参与者可以通过节点实现点对点连接

  节点是运行软件、共同维护数据库记录的设备,区块链技术通过节点之间相互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验证。理论上,这种结构可以实现让每个拥有节点的用户,以点对点方式直接共享数据库管理责任。区块链技术还可以使某个主体跨多个节点维护其数据库记录,进一步增强操作弹性。

  (二)资产所有权和交易信息分布在账本的节点中

  区块链中的资产可以设计为多种形式,既可以是在账本中发行和交易资产,也可以是账本外资产的表现形式。无论何种形式,资产的所有权和交易记录等信息可以分布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上,经参与者同意,作为共同账本在网络中共享,这种分布式理念正是区块链技术的基础。

  (三)通过加密技术保障交易活动安全性

  一般来说,即便所有节点都拥有账本的完整副本,仍可通过加密技术对账本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密,实现只有经授权的参与者才可以解密并读取信息。交易发起方通过非共享的加密证书(即私钥)创建数字签名,交易验证方通过算法和公钥对账本记录进行解密,验证资产权属的真实性。由于区块链技术一般要求在账本中公布交易记录,因此加密技术是实现信息隐私保护的重要工具。此外,加密技术也可用于实现共识机制。

  (四)通过协议定义资产交易流程

  协议是定义参与者之间交互方式的语法和程序,将各类条件进行编码放置在协议中,以实现各类交易的处理。与传统协议与流程有所不同,区块链技术中的结算是将相关对手方新的所有权状态更新到共同账本中,交易及其后续的所有权状态向所有持有账本副本的节点公布,并最终形成新的账本被各节点接受。在交易验证的协议和流程中,通过共识算法可避免系统接受无效交易,解决“双花”问题,并强化账本的防篡改性。协议的设计可能对系统整体的可扩展性和性能特征产生影响,市场主体目前正在对多种共识算法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减少延迟并提高系统可扩展性。

  (五)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特定交易

  智能合约是一种可用于自动执行预先设定条件的交易编码程序。与传统合约类似,智能合约以参与者对条款的一致同意为基础。智能合约可基于账本接收的信息进行自动执行。比如,使用智能合约模拟公司债的发行,发债机构规定合同参数,如债券面值、期限和息票支付结构等,债券发行后,智能合约将自动进行所需的息票支付直到债券到期。

  三、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以跨境支付为例

  金融服务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金融市场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无法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产业链条中存在大量中心化的信用中介和信息中介,减缓了系统运转效率,增加了资金往来成本。区块链技术公开、不可篡改的属性,为弱中心化的信任机制提供了可能,具备改变金融基础架构的潜力,使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不可低估。通过技术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区块链技术可应用于不同金融细分领域[4] 。目前,国内外金融市场参与者已在区块链技术领域进行密集布局,数字货币、支付结算、票据、证券、保险等领域的概念验证持续推进。下文以跨境支付为例,简要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模式及核心优势。

  (一)跨境支付市场业务规模

  支付是资金融通过程中的基础环节。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转移,特别是在跨境支付场景中,在跨国收付款人之间建立直接交互,简化处理流程,实现实时结算,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业务成本,由此推动跨境微支付等商业模式的发展,潜在优势格外突出。目前,全球跨境支付市场(国际汇款)规模以每年约5%的速度持续增长,2016 年将达到6010 亿美元①。与此同时,跨境支付成本居高不下,最终用户(付款人)的平均成本达到转账金额的7.68%。伴随着新主体涌入跨境支付市场,通过非银行机构处理的交易已达到总体规模的10%②。

  (二)区块链技术为传统跨境支付模式带来的变化

  通过表 1 简要说明传统跨境支付流程、存在问题,以及区块链技术能为跨境支付流程带来哪些变化。

  (三)潜在效益

  一是显著提高交易速度。传统跨境支付模式中存在大量人工对账操作,银行在日终进行交易的批量处理,通常一笔交易需要至少24小时才能完成,而应用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可提供 7 × 24 不间断服务,并且减少了流程中的人工处理环节,大大缩短了清结算时间。比如,使用Ripple分布式金融解决方案,加拿大ATB Financial银行发起1000加元跨境汇款,款项兑换为欧元支付给德国的Reisebank银行,总共用时8秒,而在传统模式下这类交易完成需要2到6个工作日①。

  二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通过代理行模式完成一笔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在25美元到35美元之间,是使用自动清算所(ACH)完成一笔国内支付成本的 10 倍以上[2] 。传统跨境支付模式中存在支付处理、接收、财务运营和对账等成本,而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削弱交易流程中的中介机构作用,提高资金流动性,实现实时确认和监控,能够有效降低交易各环节中的直接和间接成本。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改善成本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可以减少各类交易费用,使得原先成本过于高昂的小额跨境支付业务成为现实,因而更具普惠价值。

  三是为客户身份识别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根据反洗钱法律法规要求,世界各国金融机构需在交易过程中严格执行客户身份识别流程,履行了解你的客户(KYC)义务。传统业务模式中,金融机构对客户身份相关证明材料和文件的控制力有限,在核实身份真实性的过程中,面临着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信任,存储客户身份的电子档案,实现身份信息的安全管理,满足反洗钱监管的核心要求,为 KYC 流程和反洗钱监管合规领域,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挑战

  截至目前,除了比特币本身之外,真正在市场中实际运转并形成商业模式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尚未出现。金融行业目前处于区块链技术研发的早期阶段,在技术成为行业实际应用方案之前,仍存在以下几方面挑战和问题,需业界共同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法律挑战

  目前,规范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的法律框架已较为成熟,大部分法律、法规和规章是根据目前的金融市场结构设计的,区块链技术的部分构成要素的法律基础仍存在空白,将对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和范围产生一定影响。一是账本中同步并向参与者公布的记录,其法律效力如何认定,是否可以作为确定基本义务和履行义务的依据;二是与数字令牌和数字资产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现行法律框架中并未明确界定,需通过详细分析确定法律适用问题;三是智能合约的执行需具备健全的法律基础。《合同法》确立了合同订立、修改、终止和争议处理等领域的基本原则,其中一些经典原则与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相冲突。此外,智能合约的应用可让传统组织机构通过编码规则运营,这类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责任承担问题尚未明确。

  (二)技术挑战

  区块链技术仍存在来自技术自身的瓶颈。一是区块链技术需实现足够的处理和存储规模,以满足金融市场中的大规模交易需求。共识算法和加密验证带来的延迟和处理笔数上的限制对系统运行效率带来一定挑战。此外,账本中不断添加的交易数据也对系统存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多个区块链技术方案、新旧系统并行,带来互联互通性和技术标准化方面的问题。建立标准有助于实现不同系统的底层互联互通,开放的行业标准有助于降低应用和整合成本,并确保区块链系统构建和访问方式的一致性。由于目前技术仍处于开发和测试阶段,行业缺乏足够信息建立适当的通用标准。三是区块链技术的信息管理和系统安全问题。系统参与者在账本中共享信息,且几乎不可能对信息进行更改,因此确保共享信息的正确性,对错误和欺诈信息的处理措施是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此外,区块链系统同样存在端点(节点)安全性问题,其分布式结构使端点更易遭到攻击,在市场应用与推广之前,需进一步评估系统安全管理流程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三)金融市场设计挑战

  区块链技术带来金融工具的设计方式,以及在某些场景中对金融中介机构必要性和作用等问题的探讨。以证券交易流程为例,一些市场机构正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引入证券交易流程中,可能对传统证券的设计、持有和流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以编码数据(“令牌”)代表证券资产,实现账本中的证券交易。证券仍为最终发行人的负债,而令牌却不等同于证券,也不代表证券所承载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令牌的定位成了新的问题。此外,目前有观点认为,区块链技术可能淘汰传统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交易将以“去中介化”、点对点方式开展。长远来看,金融中介机构的地位和职能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而发生一定变化,但金融中介在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提供安全金融工具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跨行支付结算为例,在区块链系统中,各银行维护自己的账本,实现客户之间直接支付,无须通过银行发送支付指令。当交易涉及多个银行,客户需进行跨行支付时,仍需配套的机构间结算机制,仍需通过某种形式的专业化金融中介机构实现。因此,从目前的市场结构来看,对金融中介机构存废的判断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四)风险管理挑战

  银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等中介机构是传统金融领域风险管理和控制中的核心主体,通过中心化治理结构建立有效风控措施。政策和监管框架多以确保核心中介机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为目标而建立。区块链技术的“弱中心化”“弱中介化”特征,对现有风险管理框架带来了全新挑战。以结算最终性为例,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结算最终性无法确定的问题。结算最终性是一个法定或约定时点,交易双方及各自的中介机构依据最终性的定义和时间,更新各自账本以实现结算、确定资产所有权并衡量和监控相关风险。在区块链系统中,多个主体可以更新共享账本,并通过共识机制确定账本的特定状态,结算最终性取决于概率。通过概率确定最终性,法律责任可能难以分配或较为模糊,且这种不确定性对于参与者的资产负债表及其客户和债权人的权利都会产生影响。如果同时考虑资产交割和资金交付两方面,结算最终性问题就更为复杂,比如DvP结算方式,资产与资金同步进行结算并互为结算条件。此时,如果资产交割和资金交付不是在同一个网络、平台或账本中发生,且没有中介机构提供结算最终性担保,那么这种相互依赖性就成了新的问题。

  (五)商业挑战

  首先,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大规模应用需解决网络外部性问题。网络外部性是指网络中每一个新增用户都将提升现有用户的效益,如果缺乏足够数量的参与者,早期应用者无法实现净收益的增长目标,阻碍网络中参与者数量和普及率的提升。因此,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参与者采用区块链技术,将是影响其未来应用和普及的关键因素。其次,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商业考量也是制约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现实因素之一。如何确定适当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实现投资成本和潜在收益之间的平衡,以及与现有或其他替代技术相比,区块链技术运营的长期成本是否具有比较优势,需结合案例进行对比评估。

  五、相关建议

  区块链技术为各类金融活动中的资金流转、资产交易、信息存储、身份管理等流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借助点对点网络、节点之间的分布式共享账本以及加密技术等核心要素,区块链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获得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场景。作为新近涌现的金融科技创新,区块链技术具备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化和调整的可能性。区块链技术的潜在应用场景和范围,及其与金融市场结构变化之间的联系,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的挑战,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议:

  一是密切关注技术应用可能对现有金融法律法规和风险管理框架带来的挑战。由于缺乏先例与实践检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落地和普及过程中,对金融市场结构、风险管理模式带来的变化与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等市场参与者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与合作。在此领域,可借鉴部分国家提出的“监管沙盒”理念[3] ,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有资质的企业在一定范围深入推进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展原型验证和项目试点,并根据应用的实际情况,探索形成适当、有效的监管和风险管理框架。

  二是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金融行业应用标准。目前,区块链技术标准化领域仍属空白,国内外尚未形成通用标准。如果市场参与者采用不同的账本或应用周期,将产生后续的兼容性和互联互通问题,不利于整体效益的提高。2016 年,工信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提出及早推动开展区块链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并确立了我国区块链标准化路线图。而在具体应用场景中,除技术自身标准之外,也应结合金融领域实际情况,及时研究制定区块链金融行业应用标准。此外,在标准制定领域,除加快推进国内标准化体系之外,还需积极关注和参与国际和区域统一标准的制定过程。

  三是探索建立有效的产业主体合作机制。从技术研发到金融行业应用层面,区块链技术产业中包含了众多不同类型的主体。主体类型的多样化,在客观上增加了区块链技术合作领域的复杂性和协调难度,需要金融市场参与者、技术企业、监管部门等主体通力合作,加强沟通协调,建立有效、持续、深入的合作机制。可通过行业协会等平台,积极推动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的联动与合作,实现技术应用中的自主可控,确保金融信息安全。同时,高效合作模式的搭建,有望进一步解决技术发展初期存在的网络外部性、互联互通等问题,以尽快寻找到可行商业模式,实现技术的市场应用价值。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