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8所属分类:经济论文浏览:1

摘 要: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目前中国正在经历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老龄化进程,根据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76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目前中国正在经历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老龄化进程,根据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76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2.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人,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而养老问题又是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老有所养”是现代公民社会的一个基本诉求,也是“中国梦”的基本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尽可能地积累国家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发展研究

  一、我国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

  养老金融是指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养老金融,不仅包括养老金金融,即为储备未来的资产进行一系列的金融活动;还包括养老产业金融,即为养老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同时还包括养老服务的金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人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而这些需求的供给也都与养老服务金融相关。

  期刊推荐:《河北企业》主办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要登载经济、管理理论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突出重点、跟踪热点、解决难点以及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是本刊的特点和风格。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经济纵横、国企及民企改革、经营之道、企业文化、管理荟萃等。

  (一)应对老龄化挑战,增强养老金系统性可持续性。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养老金体系面临的最大的系统性风险。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老年人口抚养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导致现行养老金体系的制度赡养率不断增加。从养老金制度看,我国实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如果需要保持可持续性,前提是必须足够多的劳动年龄人口,来为退休者支付养老金提供足够的缴费。但是在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随着养老金支出的持续攀升,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扩大养老金缺口,养老制度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今年以来,由于企业社保费阶段性减免政策,人社部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基金收入2.35亿元,总支出2.68亿元,已经收不抵支。

  养老金融是资产保值增值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解决养老资金的长期可持续性问题。不论是基本养老金还是个人账户缴存的养老金,都必须投资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保值增值。老龄化的巨大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去认真反思养老金融发展的现状,充分认识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从养老金管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美国情况看,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不仅直接推动401K计划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张,还间接起到普及投资者教育,提高养老金计划参与率的作用。

  (二)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进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目前中国整体养老金资产约10万亿元,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占GDP比重仅有11.4%,与OECD国家平均50.7%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尽管我国已经建立起“政府基本养老+职业补充养老+个人养老储蓄”的三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但从养老基金的规模来看,我国当前仍然是以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此外随着职业年金逐步进入市场化运营,基金规模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有30个统筹区完成管理人招标,预计2020年末进入投资运营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而非政府主导的二、三支柱养老领域发展仍相对落后。截至2019年末,我国企业年金基金1.8万亿,占比仅18.11%,且发展陷于停滞,长期依赖存量增值。个人养老储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金融与产业融合化加速。围绕老年群体实际生活、服务及消费需求,构建以金融为核心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初步形成对于养老用品、养老服务提供商的吸引力和聚合力,形成多个面向社会群体的“金融+服务”综合产品,并培养成熟的运营能力。保险公司的优势在于资金和产业链联动,通过保险产品和养老服务相融合切入养老业,其基本模式是与保险产品挂钩,以房屋的租住权替代传统的保险现金收益。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一是投保人具备入住养老社区资格,并缴纳一定的月租或服务费;二是通过实物租赁的方式来实现收益。泰康的“养老社区+分红险”养老计划是金融与产业结合的典型。

  (二)创新驱动数字化经营精准发力。数字化创新应用成为疫情后社会运行新动能,将嵌入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养老生活等诸多领域。海量客户+流量入口+底层数据的创新模式频现,开放平台将一端连接个人需求,一端连接多种多样的服务,形成连接资源的无限可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5G等数字化技术,通过平台化运营,为养老产业客户积累信用数据,为开发基于相关信用数据的信用贷款提供支持。充分发挥技术、资金、产品、客户资源优势,实现G端连接、B端赋能、C端突破,打造养老产业生态圈。

  三、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建议

  (一)政府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政府应尽快制定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结合的相关政策、法律,建立从养老金筹集时的税收优惠到投资运营贯彻市场化原则的养老金融法律体系,研究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形态与养老金的结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扩大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基础,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资本市场的繁荣也为入市的养老金提供了保值增值的绝佳渠道,养老与金融的结合和发展,将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成为政府解决养老问题、资本市场发展两方面问题的同一个突破口。

  (二)健全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有效促进三大支柱均衡发展,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养老金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养老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一是抓住机遇推动企业年金发展。国家降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费率后,为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腾挪了发展空间。同时,职业年金迅速发展,将产生示范效应,倒逼有条件的企业抓紧启动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将加速发展,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职工建立企业年金也将会成为企业年金市场未来几年的主要新增来源。二是建立完善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尽快完善税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扩大试点地区范围,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支出力度,提高参保人缴费水平,简化税延抵扣业务流程,制定出台第三支柱养老金积累的投资收益免税等相关政策。

  (三)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养老需求,助力C端有效需求。一方面金融机构要着力提升投资管理能力,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职业年金、企业年金投资收益水平,为制度性养老储蓄保值增值保驾护航,进一步增厚个人养老资产积累。另一方面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丰富社会民生领域金融产品供给。金融机构需要细分个人与家庭各类的养老保障需求,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深挖个人客户在养老金积累、支出上的消费潜力,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向不同生命阶段的个人客户提供与其生命规律向匹配的多元化产品组合,满足其在生命不同阶段的需求,保险机构可以大力拓展满足消费者终身、长期领取需求的养老保险产品;银行可以开发养老型理财产品;基金公司探索开发生命周期基金等。同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形成对客户的全面画像和立体认知,“千人千面”,为客户个性化需求打造创新产品。

  (四)加大养老产业金融支持力度,提升B端供给质量。养老服务业涉及领域广、产业链长、投入大、回报慢、综合效益不明显,必须依托金融机构的大力配合和支持。金融机构通过为养老产业的投融资、设计开发、运营管理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降低机构融资和运营成本,整合存量物业资源,扶持一批区域性的养老服务龙头企业。从而保证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论文作者:陶星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