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4所属分类:经济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实施,我国同沿线地区的跨境贸易日趋密切,货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张,这对该区域进行货币合作提供了重大的机遇,也使人们看到了在该地区实行货币一体化合作的契机。本文以历史经验的视角出发,考察各国历年的经济数据和货币合作历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实施,我国同沿线地区的跨境贸易日趋密切,货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张,这对该区域进行货币合作提供了重大的机遇,也使人们看到了在该地区实行货币一体化合作的契机。本文以历史经验的视角出发,考察各国历年的经济数据和货币合作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基于最适货币区理论,以均处在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地区的中亚和东盟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内各国开展货币一体化合作的可行性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本地区目前尚未具备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的条件,最后给出推进“一带一路“地区货币合作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货币一体化,生产要素,汇率
一、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地区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发展问题。为促进地区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打造自由开放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我国建设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倡议秉承的共商、共享、共建原则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这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对促进区域货币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我国金融货币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历史经验视角出发,考察各国历年经济数据和货币政策实践,基于罗伯特·蒙代尔的最适货币区理论,重点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生产要素流动性和汇率制度的差异,从静态和动态两种历史视角来看区域内各国生产要素流动性的现状和汇率制度发展变革的趋势,分析区域内各国进行货币一体化合作趋势的可行性条件,得出本地区货币一体化的合作前景,并给出启示和建议。
二、可行性分析
由罗伯特·蒙代尔提出的最适货币区理论是当前最为重要的货币一体化理论之一,自蒙代尔于1961年提出该理论后,该理论不断完善,最终成功在欧洲实践,诞生了欧盟和欧元,极大促进了欧盟各国的经济发展。该理论认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是国际收支平衡,而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和汇率则可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因此主张在经济高度开放、生产要素高度流动、汇率制度趋同的国家间推行货币一体化,建立统一货币区,以实现各国收支水平的最佳平衡,稳定价格和就业水平,促进各国经济发展。该理论对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和汇率水平尤为看重,强调生产要素流动性和汇率稳定性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因此,结合“一带一路”地区实际情况,判断“一带一路”地区是否具备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就表现为以下五点:
(一)各国之间文化差异较大
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华文化影响力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地区。历史上中华传统文化在该地区拥有强有力的文化影响,这意味着沿线各国对富含中华文化内核的“一带一路”具备一定的认同感,这为区域内推进货币合作提供了一定便利。然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固然深远,却要认识到一个更为重要的现实:沿线各国在语言、宗教、文化制度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东亚、西亚和欧洲分属不同的文化区,各文化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不仅在各大文化区间存在着政治、文化制度上的冲突,而且在文化区内部国与国之间也存在着分歧和芥蒂,这意味着将很难在各国民众之间形成一个针对货币一体化的广泛共识,各国民众也很容易对建立货币区信心不足。总的来说,虽然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但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依旧大于各国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因此,未来在“一带一路”地区推进货币一体化合作将会面临较大的文化阻力,各国迥异的文化将会带来不小的挑战。
(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差异较大
“一带一路”涵盖由东亚到东欧的广大地区,而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差异巨大。欧洲部分发达国家和亚洲的新加坡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东南亚、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则较低。若以人均GDP指标衡量经济发展水平,2019年人均GDP最高的新加坡达到了6.523万亿美元,最低的尼泊尔只有0.0859万亿美元,差距高达75倍,远高于欧盟的29倍,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不对称性。要想实现货币一体化,必然要求统一币种,这就需要各国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各国需要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将会阻碍各国的货币利益。
“一带一路”涉及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各个产业,而各国的产业经济结差异巨大。在区域内部,除了中国等少数国家的产业结构完整,其余部分国家产业结构单一,多数以能源、农业等初级产业为主,极易受到外部经济危机的冲击。同时,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现代化国家在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上逐渐接近了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部分产业优势正在逐渐丧失,部分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将由互补逐渐转变为竞争关系,这都不利于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各国的货币合作。
(三)生产要素流动性不足
最适货币区理论强调生产要素的高度自由流动,并一般以经济开放程度作为衡量生产要素流动性的指标。对外经济关系的主体是进出口贸易,其中对外贸易又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一般选择对外贸易依存度(即一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经济开放程度。
一般来说,经济开放度越高,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就越大,区域内使用单一货币的效率就越高。由表1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主要16个经济体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总体差异较大,其中亚洲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整体上低于欧洲国家,过半国家贸易依存度不足100%,这意味着域内多数国家经济开放程度不够高,从而会导致劳动力和资本这两类主要的生产要素将无法在区域内高效流动,即域内生产要素流动性不足。域内生产要素流动性尚未达到建立统一货币区的要求。
附注:①对外贸易依存度=货物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本国国内生产总值
②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四)各国实现内部固定汇率外部对外浮动利率制度的可行性较低
根据最适货币区理论,要想建立统一的货币区,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对外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将是核心措施之一,而该制度的实现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1)区域内成员国经济开放程度相近。如前文所述,该项条件可由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衡量,即对外开放程度越是高的国家,越是可能组成一个固定汇率区。从表格中的16个主要经济体的对外依存度来看,过半的国家对外依存度不足100%,且亚洲国家的对外依存度普遍低于欧洲国家,各国的开放程度不一对于建议统一汇率区是一个不利的条件。
(2)各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般由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来衡量。从以下的两张表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都处于5%以下且近5年趋于稳定,只有极个别的国家长期超过5%。区域内稳定且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有利于固定汇率区的建立。再来看另一衡量宏观经济政策的指标:失业率,在16个主要经济体中,虽然有个别国家的失业率较高如: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但是大多数国家的失业率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且稳定的水平(5%)。总的来说各成员国间的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大致相同,这对于建立汇率统一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建立固定汇率区的部分条件存在,但是也有阻碍,要想让固定汇率区成为可能,各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就需要趋于一致,当然,有利条件也需要继续保持,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保持长期稳定且一致。
(五)最适货币区理论的固有缺陷
最适货币区理论存在着一个固有缺陷,即货币一体化政策会使成员国丧失独立调节货币政策的权力以及失去获取铸币税这一重要财政收入来源。货币主权和铸币税收都会对一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该缺陷的存在可能影响到最适货币区的建立,因此需要评估该缺陷对建立货币区的实际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成员国将丧失独立调节货币政策的权力。实行货币一体化的区域,其货币政策都由该区域的中央银行统一制定,成员国只能按照统一规定执行。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解决所有成员国的个性化问题,因此,当其中的某个成员国出现相应的经济问题时,该成员国只能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节。货币一体化后,利率和汇率这两大货币工具的丧失造成了货币一体化区域的成员国过度依赖财政政策,这极易使处于经济萧条的成员国面临巨额的债务危机,2010年的欧洲债务危机就是由此而来。当时,欧洲各国为了走出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各国只能执行扩张型的财政政策,结果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脱离了国家的还债能力,进而引发了主权债务危机。
(2)统一货币发行所产生的巨额铸币税收入的分配标准难以确立。铸币税并不是国家的一项税收,而是铸造货币的实际成本与货币面值之差,如:制造一张面值为100美元的钞票只需要1美元的成本,那么余下的99美元就是铸币税,这项收入归货币的发行者所有,也是一项弥补财政支出的重要手段,合理的铸币税还能适当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社会的经济增长。如果一个国家使用的货币不是本国政府发行的,那么该国将会失去铸币税这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例如欧元的发行机构是欧洲中央银行,随着货币发行量的增大,各成员国开始看中铸币税这一块大的“蛋糕”,但各成员国的经济特点不同,难以找到一个能公平衡量的指标来分配欧元发行带来的铸币税收入。
三、推进货币合作的启示和建议
总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最适货币区所需要的条件还未完全满足:各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各国的文化差异性较大,各国的生产要素流动性(劳动和资本)在区域内的流动性还未达到建立最适货币区的条件,不能建立稳定的固定汇率区。此外,最适货币区理论本身也存在着缺陷。目前“一带一路”地区实行货币一体化尚不具备可行性。
然而,虽然“一带一路”地区货币一体化的条件尚不成熟,但和货币一体化相关的货币合作依然对我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地区实行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条件分析,也得出了对我国国际货币合作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第一,各国之间在经济制度,特别是货币制度上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为了帮助我国企业在跨境结算中规避风险,保证投资安全,需要加强和当地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机制,完善跨境支付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
第二,“一带一路”地区的生产要素流动性不高,而经济开发程度是衡量生产要素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因此我国及沿线各国需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保证金融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国家间经济合作,推动各项贸易壁垒的有效化解,不断推进生产要素流动性的提升。
最后,虽然“一带一路”地区实行货币一体化的时机尚未成熟,但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各国能加强合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融合,克服各种困难,加快实现最适货币区的建立,并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论文作者:谢启源、彭江
相关期刊推荐:《中国货币市场杂志》本刊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主办。主要内容:宏观经济金融管理部门对形势变化和政策走向的权威评述;全球财经和亚太金融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全面详实的报道中国外汇市场、货币市场、黄金市场、票据市场及其他金融市场的政策、理论、实务的新最动态等。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