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13所属分类:经济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2020年原油,纯苯市场受疫情因素冲击走势较弱,尼龙市场年度走势弱势跟随,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有望带动纺织需求量放大,那么尼龙行业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契机? 3月29日30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己内酰胺与尼龙论坛在上海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
2020年原油,纯苯市场受疫情因素冲击走势较弱,尼龙市场年度走势弱势跟随,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有望带动纺织需求量放大,那么尼龙行业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契机?
3月29日—30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己内酰胺与尼龙论坛在上海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分会、中国化纤有限公司主办,恒天览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纤网)和泰可荣全球化学有限公司承办。论坛探讨了己内酰胺和尼龙的市场格局变化、生物基聚酰胺的研发和产业化情况、聚酰胺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技术开发情况等话题,为与会嘉宾把握尼龙行业全产业链现状和下一步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因为疫情的影响,原定于去年的会议延期至今年3月举办,会议采用了全球直播的方式,现场的参会嘉宾约300多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在线观看。不能来现场的海外参会代表,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全程收看了会议直播,而线下的会场出现了很多新面孔,为论坛带来了新气象。会场内演讲嘉宾侃侃而谈,同台下观众分享行业动态与变化中的国际局势,思维碰撞的火花激起了与会者的共鸣。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分享会场上的精彩观点,承办方中纤网利用中纤资讯APP,将精彩的演讲保留在移动端,方便与会嘉宾随时回放观看。
化纤行业原料风险显著下降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助推百年变局演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产业竞争更趋激烈,贸易摩擦风险始终存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产业安全对于各国经济决策的影响加深,都将促进国际纺织产业链、供应链格局调整重构。
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础材料产业,是纺织产业链稳定运转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也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正司级巡视员贺燕丽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今后一段时期,纤维新材料仍是世界纺织强国竞相争夺的产业战略制高点,纤维新材料总体发展趋势是向资源多元化且可持续可再生,加工技术与装备更高效、更环保、更智能,产品高性能化、智能化、专业化定制方向发展。材料技术革新将占据新科技革命前沿。”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分会秘书长邓军带来了“后疫情时代大重构与中国纺织化纤行业”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后疫情时代产业生态重构,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形成了追求廉价劳动力、产品和零部件的准时制供应体系。如今,产业开始转向更加注重供应链安全和韧性。
产业安全的核心是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为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推进方向和要求。针对化纤行业而言,在技术与政策的双重支持下,原料风险显著下降。随着上游合成纤维原料投资准入管理放宽,以及国产化关键技术突破,主要合纤单体品类自主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对苯二甲酸(PTA)、己内酰胺(CPL)进口依存度已从十年前的超过50%下降到个位数;对二甲苯(PX)、乙二醇(MEG)虽然目前进口依存度超过50%,但按照我国化纤骨干企业炼化一体项目投产规划看,未来两年内国产PX将完全有能力替代进口,MEG国内供给增量将超过需求增量。
相关期刊推荐:《纺织科学研究》(季刊)创刊于1984年,本刊是纺织染整工业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本刊注重论文内容的前瞻性、新颖性、实用性、理论性和时效性,欢迎广大读者刊登广告、踊跃投稿、及早订阅。设有:关注WTO、综述与专论、科研报告、国外考察、未来展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计算机应用、科学管理、生产实践等栏目。
邓军指出,“‘十四五’时期在立足国内大循环、双循环格局之上,建立优质高效、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是纺织行业安全发展的重任所在。”
己内酰胺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
近年来,己内酰胺的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中石化化工销售江苏分公司龚小军对中国己内酰胺市场供需格局进行了分析。他表示,从供应端看,2020年,中国大陆己内酰胺产能为433万吨,产量为363万吨,表观消费量为389.7万吨,表观消费量增长率为11.6%。在出口市场受阻的情况下,这样的表观消费量增长难能可贵,体现了企业在推动市场扩张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在己内酰胺主要生产企业中,2020年9家企业产能超过30万吨,规模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己内酰胺上下产业炼化能力有所提升。目前,国内11家己内酰胺生产企业(占全国企业数量的69%)拥有聚合产能224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的42%。从己内酰胺的商品化率来看,2016年,己内酰胺的商品化率为84%;2020年商品率下降至56%,己内酰胺商品化率逐年下降,也从侧面说明己内酰胺一体化发展正在继续推进。
从需求端来看,2020年,己内酰胺下游消费前三大领域依旧是锦纶长丝(58.5%)、工程塑料(17%)和工业丝(8.6%)。展望2021年,疫情受控后,运动、社交型的锦纶制服装需求将可能大幅增长,也将推动己内酰胺的增长。中纤网行业研究员孙红芬对己内酰胺未来的市场走势进行了分析。她说道:“2014年以来,中国己内酰胺产能、产量均稳步增长,2020年需求增长率为14.4%。预计2021年底己内酰胺产能达531万吨,表观需求量440万吨左右,增长率为10.94%。2020年中国市场新增产能较少,2021-2023年市场每年均有60万~120万吨的新增产能,但这些新增产能投产将会给未来几年己内酰胺的盈利情况蒙上一层阴影。”
尼龙6,6需求有望呈几何级增长
与产能持续扩张的己内酰胺不同,尼龙6,6的关键原材料己二腈在2020年经历了“供应危机”,国外知名企业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装置低负荷,2020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不可抗力涉及装置产能占总产能95%。对于后势的判断,孙红芬指出:“己二腈的供应危机只是短期的,产能从2021年底开始进入扩张期,预计2022-2025年产能将进入快速扩张。”
孙红芬表示,未来几年,尼龙6,6需求有望看到几何级的增长,伴随着产能的增长,产业链目前的暴利情况将得以纠正,产品价格将会逐步回归到合理水平。“预计到2023年,国内己二腈产能可以到70万吨/年的水平,尼龙6,6需求量有望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倍。”
泰可荣全球化学有限公司高级顾问赵娜表示,中国正在经历己二腈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多种工艺并存,但不可否认,这些项目在工业放大过程中,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而国外现存装置的整体开工经常会受到很多意外因素的影响,这些方面值得企业关注。
可降解、可再生材料备受关注
后疫情时代,全球化纤工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愈发凸显。在本届论坛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与会嘉宾关注的重点,“可降解”“可再生”“生物基”等词汇被多次提及。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东工程塑料部部长张永表示,为了实现废物再利用,材料环保化,可提高材料效率和再生成分的利用率,更换危害环境的材料。目前,金发科技在北方基地——徐州的再生料设计产能为200000吨/年,南方基地——清远的设计产能为300000吨/年,预计到2030年产能分别提升至400000吨/年、600000吨/年。
传统的生产工艺中,聚酰胺是基于化石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法获得。化学合成法较为成熟,但生产工艺复杂、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制造以生物质为原材料或运用生物方法进行大规模物质加工与物质转化,其实质是以生物催化代替化学催化工艺路线,是完全有别于石油化工路线的新模式。生物制造过程绿色、条件温和且具备经济性,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材料应用开发首席科学家官冰指出,要实现零碳社会就要寻找地球上的绿色碳源,木质纤维素是能源和材料可持续生产的重要原料。利用生物基长链二元酸技术,推动生物尼龙单体产业化发展,比化学法更具成本和质量优势,应用也更加广泛。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易春旺在介绍多功能尼龙6复合材料改性技术时提到了通过半芳香改性方法,不需要开环剂,不需要额外使用有机溶剂,即可实现尼龙6复合材料生产工艺的绿色环保,简洁高效。多位嘉宾的演讲内容为尼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得行业在“十四五”时期绿色、优质、高效的路径建设变得有迹可循。——论文作者:赵颖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