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连云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1所属分类:经济论文浏览:1

摘 要: [提要]十四五时期是国家两个百年的交汇期,也是连云港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要准确领会连云港市高质发展精神,后发先至,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书写好新时代的西游记发展定位的内涵,充分把握文化和旅游业发展重要机遇,通过加强文旅公共设施

  [提要]“十四五”时期是国家两个百年的交汇期,也是连云港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要准确领会连云港市高质发展精神,后发先至,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书写好“新时代的西游记”发展定位的内涵,充分把握文化和旅游业发展重要机遇,通过加强文旅公共设施建设、推进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扩大对外文化旅游交流,推进连云港市文化和旅游业融合高质发展。

连云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关键词:连云港;文旅;融合发展;发展措施

  一、“十三五”时期连云港文旅产业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是连云港文化、旅游高质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文旅融合和全面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期。连云港文旅产业准确领会促进连云港高质发展精神,后发先至,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书写好“新时代的西游记”发展定位的内涵,充分把握文化和旅游业发展重要机遇,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优质文旅产品和空间平台规模扩大。全市文旅产业按照“一核、两极、三轴、全域发展”的空间格局和融合发展的理念快速发展。东海县、连云区获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花果山景区创成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实现 5A 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全市 7 个文化馆、8 个图书馆全部建成国家一级馆;新增市民文艺培训中心、非遗资料中心、民主路非遗博物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和非遗展厅(传承基地),市“三馆一站”覆盖率达 129%,文旅空间平台不断增多;艺术精品《辣妈犟爸》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同时获得省文华奖和省紫金文化艺术节的优秀剧目、优秀表演奖;孔望山摩崖造像、藤花落遗址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项目;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初步建成,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基地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历史文化保护正在不断深入,优质文旅产品和空间平台不断增多,有利于产业更新升级、品牌打造。

  (二)营销宣传方式优化。连云港市利用电视、网络、交通工具等宣传媒介开展城市旅游形象宣传,不仅于境内外重要客源市场举办连云港专场文化旅游推介活动,设立连云港旅游推广中心,持续做好“连云港·花果山号”高铁冠名宣传和“连云港号”飞机宣传,开展“云推港城” 网络直播活动;还策划举办“连云港之夏”旅游节、西游记文化节、丝路音乐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配合江苏女子民族乐团精心打造了《丝路回响》《苏韵流芳》《丝竹华韵》等特色音乐会,在 11 个国家、20 多个城市举办专场音乐会,在国内 15 个省、50 多个城市展开巡演,用民乐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推广连云港文化旅游,加强了文化交流。除此之外,推出免费旅游电子票、“景区+”旅游消费折扣优惠、连云港旅游消费券等旅游促销惠民活动,通过扩大文化交流、区域合作、网络营销、惠民促销、节庆活动等切实加大“大圣故里西游胜境”——神奇浪漫之都连云港的城市旅游形象宣传。

  (三)文旅市场规范化,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显著。“十三五”时期,文旅市场规范有序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不见面审批”,实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建立“1+3+N”旅游综合执法模式,以“分片驻地综合执法”为基础,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全市有星级酒店 12 家、绿色旅游饭店 5 家,有旅行社 119 家、持证导游 1,656 人,有省级绿色网吧 19 家。在加大力度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后,连云港文旅行业生产形式更加平稳。据统计,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由 2015 年的 2,684.77 万人次增加至 2019 年底的 4,200 万人次,旅游业实现产业增加值 240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8.2%,已经成为全市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汇报》预计到 2025 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突破 7,0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 1,200 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达 580 亿元,占全市 GDP 比重争取达到 9.3%左右。

  二、新形势、新环境下面临的阻碍和挑战

  “十三五”期间,连云港市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体制、政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和旅游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为“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实了优良的基础,但在推进产业融合迈向新阶段的新形势、新环境下,连云港仍面临着许多阻碍与挑战。

  (一)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整体机制尚未健全完善。“十三五”规划下还没有形成完整规模的文化旅游产品聚集,文化和旅游的乘数效应未能全面释放,文化旅游产品结合仅停留在文化表层,融合内容简单、形式单调,游客体验差。产品的设计总体上还处于起步、模仿的阶段,缺乏对现代元素、创意 IP 等内容的应用,产品创新性不足。

  (二)商业化产品和服务尚未完成高质量转化。盲目商业化导致文化体验下降。随着文化不断向旅游商业化、产业化发展,文化遗产旅游地商铺越来越多、产品也越来越同质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呈低质状态;且季节性产品供给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未能根本解决,高质量特色旅游成品开发和供给不够丰富,旅游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短板突出。

  (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有待拓展。主动融入大运河国家文化战略的意识和方法不够;具有连云港文化旅游特质的西游文化、徐福文化、淮盐文化等内涵挖掘和价值阐述不够充分;海洋、山体、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利用程度较低;旅游文创、旅游演艺、特色民俗文化等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资源纵深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城市文化特质进行高质量的提炼和价值释放。

  (四)连云港市文化旅游整体低阶段发展。连云港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偏弱,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结构不尽合理。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文化服务业占比较低,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有待完善,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产品缺乏新技术赋能,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夜间经济、休闲度假等新型消费潜力有待激活,构建连云港市级层面的文旅集团未能完成。

  (五)西游文化、历史神话等特色不够突出。安徽省 11 个 5A 景区(其中山地型景区 4 个)、浙江省 14 个 5A 景区 (其中山地型景区 7 个)、特别是山东省 11 个 5A 景区与连云港市景区同质,西游非连云港独占的 IP,全国多个景区争抢西游文化“蛋糕”,西游品牌文化老化,缺乏文化赋值,花果山景区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面临饱和;全域、全龄、全季、全时的旅游格局不完善,品牌打造和行销不够精细,宣传推广形式陈旧,“神奇浪漫之都”连云港城市知晓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十四五”时期连云港文旅融合发展建议

  “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文旅产业发展也相应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机遇。在思路、方法、路径上,对于文旅融合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与建议。

  (一)发展布局

  1、打造文旅消费集聚区。深入挖掘西游文化、山海文化,提炼人文内涵,着力增加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整合孔望山、石棚山、桃花涧等城区景区和老新浦风情街区等资源,推动淮海戏、五大宫调、童子戏等非遗文化进景区,建设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打造集旅游观光、都市休闲、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商务会展等多功能的“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

  2、打造滨海旅游产业带。推进滨海旅游资源点线面融合发展,提升海洋旅游品质。开发渔文化遗产,建设海洋博物馆,以赣榆徐福东渡日本的历史典故为蓝本,打造“徐福东渡”大型演艺产品;以渔文化和民俗活动为基础,开发游客参与性强的沉浸型旅游产品,带动休闲渔业、海上运动、海岛休闲等相关产业,促进滨海旅游产业发展,培育连云港海洋旅游发展核心产业带。

  3、打造水晶温泉产业区。通过“产业+”理念,重点建设青松岭森林温泉公园,丰富业态,打造参与度高、体验度好的温泉主题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同时和水晶文化产业、乡村旅游形成配套、协同发展,打造综合性特色康养+休闲体验文旅产业区。

  (二)发展建议

  1、加强文旅公共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全市公共文化、旅游设施,统筹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旅游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连云港文化特色的城市地标;服务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市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和市民俗博物馆提档升级,规划建设市博物馆新馆。

  2、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力度,组织开展系列广场文化活动、社区艺术节、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增强基层文化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水平;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和节庆礼仪活动;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优秀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

  3、加大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内容,扩大旅游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推动重点景区实施门票减免、赠送等惠民活动;推进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游客群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特殊群体游客旅行服务保障;推进花果山、连岛、海上云台山等实行门票和景交车票一票制,探索重点景区弹性门票制度。

  4、推进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挖掘连云港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实施重点文学作品创作、特色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影视剧精品创作、重大主题美术创作、优秀少儿作品创作等精品工程;扶持专业院团围绕时代主题,创作高品质剧目,打磨打造艺术精品,冲刺“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国家级、省级重要奖项;在重点景区设立“连云港艺术创作基地”,打造“手绘小镇”,吸引国内外艺术家来连云港采集素材、挖掘题材,抒写新时代连云港的发展和变迁,创作出更多艺术精品。

  5、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举办的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官方与民间并重的对外文化交流体系;以连云港之夏旅游节、西游记文化节、丝路音乐节、连云港文化产品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为平台,加快对外交流的步伐;梳理整合全市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文化资源,在舞台艺术、造型艺术、文化遗产等各领域开展国际文化交流。

  6、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展文物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各级政府机关、保护机构、保护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文物保护意识,提高科学保护的能力和水平;设立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落实《连云港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加快推进考古前置工作,实现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7、打造城市旅游品牌。以山海风光和西游文化为重点,依托连云港山、海、河、湖、岛兼备的特点,坚持“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以“两书(西游记、镜花缘),四山(花果山、海上云台山、孔望山、大伊山),两岛(连岛、秦山岛),一泉(东海温泉)”为先导,做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合的文章。

  8、提升文化旅游消费水平。广泛发展大众文旅消费,针对性开发中高端和特色文旅消费,申创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挖掘名小吃、老字号、传统民俗等资源,加快旅游文创商品开发和营销;构建规范的文旅消费市场,丰富文化夜市街区经营业态,打造精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

  9、促进文旅新业态发展。深挖“西游文化”“山海文化”“徐福文化”“淮盐文化”等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旅+”,推动工业、研学、体育、康养等行业与文旅融合发展;开发连云港夜游市场,促进“旅游夜经济”发展,促进自驾游和房车基地提档升级。——论文作者:白天羽 何华安 吴 涵 常文洁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德刚.以文旅深度融合为主线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中国旅游报,2020-01-06(001).

  [2]李雪.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J].旅游管理研究, 2018(11).

  [3]张朝枝.文化与旅游何以融合基于身份认同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18(12).

  [4]李欣.文旅融合发展迈入“聚变”时代[N].青海日报,2020-01-16 (008).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