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论金融专业将向什么方向发展金融证券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4-05-05所属分类:经济论文浏览:1

摘 要: 论文导读:随着经济理论和数学等分析工具的发展,金融学的知识体系不断更新,为解决金融业创新与风险并存的矛盾不断提供有力的支持。从金融学理论研究前沿来看,已经融入了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行为金融等新理论已经进入主流金融学教材。当

  论文导读:随着经济理论和数学等分析工具的发展,金融学的知识体系不断更新,为解决金融业创新与风险并存的矛盾不断提供有力的支持。从金融学理论研究前沿来看,已经融入了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行为金融等新理论已经进入主流金融学教材。当前,金融学学术型硕士的课程主要集中于金融理论和金融机构管理,包括了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形成了金融机构运作机制与操作的问题的知识储备,从较为宏观的层面阐释了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原理。随着这几年的发展金融行业的人员不断递增,但作为快要迈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如何看待所学的金融行业呢?对此做了一下论述。本文选自

  一、规范化培养质量考核

  作为就业前景好、薪酬高的热门专业,我国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学人才培养层次。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分别有341家、112家和28家院校具有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2012年,全国具有培养金融专业硕士有85家。我国金融学人才培养的数量逐年增长,但是结构性矛盾仍然非常严峻,各地纷纷将高端金融人才列为紧缺人才。当前,仍然有一些地区将学历作为衡量高端人才的依据,例如《广西“十二五”人才开发目录》提出重点引进本科以上层次的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一直是重视科研水平,论文发表数量是最重要的指标,这一评价标准导致了激励导向与社会需求严重偏离。金融业相对发达地区更加重视人才的从业能力,具有相关从业资格或权威的职业能力水平资质的人才更受青睐。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国际公认的注册金融分析师不足10名①。《重庆市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将金融分析师、保险精算师、资产评估师、证券分析师等专业人才列为最紧缺人才,预计到2015年需求人数将达到近5000人。新兴服务业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以高技术服务业为例,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服务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行业在发达国家主要依赖直接融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科技类企业比重达到17%。我国创业板市场设立目的也是便于新兴产业融资需求,但是运作过程出现了过高风险和非理性投资等问题。因此,需要更多具有合格资质金融分析师担任投资顾问、财务顾问。针对这一需求,我国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质量考核需要规范化,实现高层次人才能够真正适应高层次需求。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应该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接轨,按照广泛公认的评价标准为导向培养人才。国外已经广泛采用这一模式,英国很多大学金融专业学生需要参加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黄方亮(2009)研究显示:美国金融硕士的培养遵循市场原则,执业资格认证对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提供了一个外在约束。通过专业硕士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对接,可以进一步提升社会认可程度,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前景。

  二、优化课程知识体系

  随着经济理论和数学等分析工具的发展,金融学的知识体系不断更新,为解决金融业创新与风险并存的矛盾不断提供有力的支持。从金融学理论研究前沿来看,已经融入了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行为金融等新理论已经进入主流金融学教材。当前,金融学学术型硕士的课程主要集中于金融理论和金融机构管理,包括了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形成了金融机构运作机制与操作的问题的知识储备,从较为宏观的层面阐释了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原理。在当前知识体系中培养的金融人才,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但是金融产品和交易设计、产品定价的教学相对欠缺。周德才(2012)研究显示:我国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复杂化提高了人才需求的层次,资产证券化和金融结构化等创新扩大了人才缺口。当前,掌握现代金融技术与方法的人才成为社会紧缺人才,需要针对这一趋势完善金融专业硕士的知识体系。以《福建省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目录》为例,产品研发已经超越业务管理成为最急需的人才,金融产品开发、信托、基金、设计都是以掌握先进金融技术和方法为基础。以文化创业产业为例,缺乏固定资产作为合格抵押品制约了银行信贷融资,以版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当前金融创新的重要思路,对此类资产进行评估和产品开发的人才成为紧缺人才。因此,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应该增加金融产品设计的内容,增加金融市场和公司金融的知识比重,例如固定收益证券,金融产品定价,金融工程等等,从产品的开发、定价、模拟交易等多个环节提高金融投资工具的应用能力。

  三、调整专业方向设置

  为了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我国金融人才培养的方向在不断调整,向由原来单一货币银行专业方向转变为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保险学等多个专业。同时,一些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例如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已经进行了理论、应用和数理金融的划分。随着产业结构不断的高端化、高新化和高质化,服务业呈现了服务形式多样化和服务层次精细化的趋势。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织部分,金融业不但要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金融工具的创新;还要适应产业链组织形式的变化,进行服务模式创新。因此,原有按照银行、证券、保险和衍生工具等金融业务类型划分的专业需要进行调整。按照原有划分标准,一些新兴的金融业务类型需要补充,例如融资租赁、理财规划等等。有报道显示:2012年前4个月,证券行业从业人员离职人数约为1万人左右,去向主要是第三方理财等新兴金融行业②。同时,理财规划又是很多新兴消费性服务业的重要支撑,教育服务业、社区服务业都与家庭消费和储蓄计划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增设一些专业或专业方向。同时,原有的划分标准需要调整。当前,金融业服务外包日趋增多,这一趋势与金融产业链的细分存在密切关系,对人才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达到323.9亿美元,占据全球的23.2%。据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预测,未来5年,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尤其是离岸服务外包将面临34万合格人才的缺口。造成人才缺口的原因是金融产业链细分,而人才培养的专业方面没有按照产业链进行细分,从而无法达到对某一产业环节高度专业化的要求。曹俊杰(2011)研究认为:发达国家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的特点,专业设置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从而培养了综合技术素养专业应用人才。因此,有必要与其他相关专业重构新的专业方向。例如,数据处理、支付结算、信用卡业务等与应用统计、市场营销等学科密切相关。新专业方向设置不但有利于适应产业融合和细分的需求,还有利于结合业务环节整合相关专业教学资源。

  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现代金融业集高创造、高技术、高风险、知识密集的特点,需要适应市场环境和业务开展多方面能力的人才。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实践能力是对接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需要在人才培养环节重视实践能力的提升。当前,很多新兴服务业都位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市场不确定性非常显著,更加需要综合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上海市是新兴服务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对金融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加重视实践能力。《上海市金融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将“知识、能力、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导向,具有扎实较强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执行能力和熟练掌握相关政策都是基本要求。以医疗服务业为例,2009年以来,共有24家企业获得VC/PE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将超过14.81亿元,平均单家企业融资0.99亿元③。风险投资相对信贷融资而言需要更强的实践能力,不但要有投资机会的项目筛选能力,还要有实现价值的管理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在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实践能力需要从多方面推动,实现“产学研”多方的衔接、配合。建立实训基地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模式,通过高校与金融机构建立稳定合作机制,提供实际参与金融业务的机会。同时,还应进一步多元化实践渠道和方式。从国外经验来看,作为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更多的发挥了主导作用。外资金融机构普遍采取“管理培训生”的模式培养后备人才,可以将一些培训项目引入实践教学,加快与金融机构需求的对接。我国的政府政策导向作用也非常重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育人工作,新增教学经费优先用于实践教学。教育投入除了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还应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资助,鼓励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金融服务,为金融机构发现、筛选有潜力的项目提供广泛的基础。综上所述,金融专业硕士培养需要以科技和金融创新为导向,研究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方法,对金融专业硕士的未来发展是前瞻性的理论探索;通过研究,构建“系统、开放和灵活”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人才。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更好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为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扩展新业务。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