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素质教育投稿回归历史教育的真谛

发布时间:2016-05-27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新课程的改革的号角在本世纪初已经吹响。各省已先后进行新课程改革,包括教材改革、课堂改革、高考制度改革等,随之出现了各种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本文就针对 素质教育投稿 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回归历史教育的真谛。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

  新课程的改革的号角在本世纪初已经吹响。各省已先后进行新课程改革,包括教材改革、课堂改革、高考制度改革等,随之出现了各种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本文就针对素质教育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回归历史教育的真谛。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和疑惑。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高中历史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历史教育本质的实现遇到了哪些障碍?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不论是一线实践,还是理论研究,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可以说成绩斐然。走在历史理论和实践前沿的一些学术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中学版)》等,历史学习网站,如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历史风云网汇集了一批知名专家理论研究和一线教师的实战心得。

素质教育投稿回归历史教育的真谛

  但是,课程改革仅仅是刚刚起步,还存在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疑惑。笔者有幸拜读了叶新建老师的《课堂的追问,让历史课更厚重写》一文(见《历史教学》2012年第01期),叶老师的三个课堂的追问、拓展确实引发了师生的思考和探究,赋予了历史课生命力,使历史课堂多了份历史味,使学生领悟了历史的真谛。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即,历史教学中,历史学习的真谛是什么?课堂追问探究会遇到哪些阻碍?怎样的课堂操作才行之有效?

  1高中历史教学的真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到: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在这段总体概括中,不难看出中学历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1.1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对历史规律的最初步的了解,这是由历史学科的学科属性,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独一无二的核心功能。新课程历史应该着力展示历史学科的性质和规律,讲明历史学科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文化、思想活动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这个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态发展,说明了历史如何从野蛮向文明不断演进。新课程应当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使学生基本认识到人类在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各方面的一部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永无休止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各国的历史发展路径未必完全一致,但都在遵循着同一个方向,即经济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社会更加平等,政治逐渐民主,思想更加解放,科学日趋发达的过程。通过历史史实的学习,让学生领悟到:历史依时间的先后为序,记录人类为争取理想社会而进行的经济、政治、思想等一切活动的记录。对中国学生最最重要的,要看到中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如何从古代辉煌到近代衰败,再到现代振兴的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从中汲取社科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激励他们为中华文明和人类进步作出的贡献的责任感。而这种教育效果只有通过通史教学才可以基本达成。

  1.2铸造爱国主义的精神。中国中学历史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深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就中国史教学而言,要发挥历史教育在促进民族认同、发现可资借鉴的历史规律的功能,建立一步为广大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反映自己民族核心价值观和文明进程的国家历史,这对正在经历剧烈变化的中国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世界历史教材的学习则应当更加平衡地、客观地、以泱泱大国的宽阔胸襟介绍人类历史进程中各个文明对历史的重要贡献,认真审视和反思我们民族过去的光荣与耻辱,正确汲取各国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与和谐世界的建立的决心和信心。

  1.3促进个人成长,成为合格的公民。有这样一种诗意的说法:历史是人类精神的故乡,历史是人类智慧的行囊。历史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都最终指向人――历史上的人,生活中的人;课堂上的人,社会中的人。古人已然逝去,学生正在成长,人人借助于形形色色的人来思考如何做自己。历史教育的本质,乃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包括古人与今人对话,教师和学生对话,学生和学生对话。通过对话,我们希望自己能抛弃愚蠢,学会睿智,忘掉仇恨,增加理解,生活更加美好。在对话中,教师如何对待历史,就是如何对待生活;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就是如何对待自己。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育,必须时时要着眼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正向度发展。也就是要通过学习人类发展的历史,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和自然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历史教育应当以陶冶和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为根本。历史在人类成长历程中的作用不可谓不大,肖川说,历史“给了我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的广袤的空间,给了我们的心灵自由地舞蹈的宽阔舞台。在历史的荒原中,有我们可以发现的、能够深刻地校正我们观念的最为异己的文化,使我们获得对于我们自身所处状态的一种洞见,从而使我们自己获得应付陌生事物的信心,就是这样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从狭隘走向广阔”当我们对历史教育的功用加以梳理之后,内心是不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也进一步明晰为什么说历史教育有两个基本的理论支撑:即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

  2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但是,这些目标的实现遇到种种现实问题的阻碍,叶老师的课堂追问看似在目前的历史课堂中很难进行。历史教学长期以来都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干巴枯燥,死记硬背,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为什么肩负传承民族文化和塑造民族精神重要使命的历史教育会有如此境遇?

  2.1社会人文科学教育没有应有的学术地位,加之“文化大革命”等社会运动造成的影响,历史教育忌讳犹深。如今,我国的发展虽然异常迅速,但从公共教育的角度看,还没有形成社会人文科学产生质的飞跃的社会环境。

  2.2长期以来,人们对基础教育普遍不够重视。教育的重心在大学。无论是高中教育,还是初中教育,都瞄着升大学的思路办。结果是:历史教育不是大学的热门学科,甚至被排除在人们必备教养之外,当然无需重视;校长就不齿教育家的涵养,自然不想让学科教育家存活。高考模式的影响及行政的干预。高考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高考指挥棒指到哪里,教学就打到哪里。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教学是充满功利性的。目前很多高中学校编制教学案,在学案的第一块内容便为考纲要求。如果课堂教学超出考纲范围,就被会评价为不达标的课。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和竞争,总是强调不超纲。还有,鉴于高考模式的影响,历史教学也受到一定冲击。例如,江苏省目前的高考模式是3+2,历史学科的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仅算等级。一方面,行政干预使得开课节数不能正常,同时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变为副科,这些问题不能提高历史课的质量,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不停地赶进度;为了提高分数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做题目讲练习。至于课堂追问似乎成为一种奢侈。除非是开公开课,为了表演的精彩,才会制造出一些花架子以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2.3新课程教材模式的负面影响。历史课程有其固有的学科特点,那就是依时间先后为序,记录人类为争取理想社会而经济、政治和思想等一切活动的记录。其实不少专家指出目前的高中历史教材的模块编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某个历史阶段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由于分布在三本书中,导致学生难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把握,所以学生对历史阶段的相关史实的掌握是零碎的。目前的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分为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模块,而非传统的通史形式。那么学完我们现在的历史新课程,高中学生头脑中能否形成一幅相对完整的世界和中国历史的基本途径和大概线索,能否悟出人类历史各方面是怎样在相互作用中推动历史前进的?这一点很难肯定。学生不大容易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更谈不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了解。虽然很多版本的课程标准教科书绞尽脑汁地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补充、重新排列,制作知识网络和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但终因总体结构框架和知识点已经固定,便使这些努力显得牵强而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2.4历史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不够。师范院校学科教育的苏联模式仍在延用,教师们的“师范专业性”,即表现在“学教学法”上。这样环环相扣,与时俱进的教学法不得不背着沉重的包袱气喘嘘嘘往前跑,到头来,既进不了历史学的门,也进不了教育学的门。进而使教学法训练出来的教师,都没有做教育家的抱负,做个好的教书匠已经满足了。这便是历史教育的现代尴尬。

  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历史学科一直被人们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和塑造民族精神的一门重要学科。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历史学科教学的尴尬境遇,究其原因,首都师大刘新成教授说:“现在的历史教学抽走了历史的故事性,使历史课本成为枯燥无味的文字堆砌。”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进一步指出:“应试教育体制,教科书的枯燥,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得本来非常精彩的历史变得很无趣,面目可憎。”“史学变成这个样子,一半是因为体制的问题,一半是我们自己的原因。”

  3重建有生命力、有历史味的历史课堂

  历史本来是很生动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教学和考试却把历史变成了死记硬背,失去了应该有的历史厚重。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才能真正使历史起“死”复“活”呢?在我看来,这就必须要变僵死的“课堂教学”为充满勃勃生机的“课堂生活”。历史课堂不是课本知识传授与习得的场所,而是促进人的生命不断发展的场所,它“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强调对智力的挑战,强调对激情的引发,强调生命对生命的呼唤,强调人性对人性的交流理解,因此更具人文色彩”。

  3.1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助动器,要像导演一样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历史教学活动的展开,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经过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历史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特点;注意参考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否则,脱离了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无用功。历史教学设计,要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而历史问题的设计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既要有定向思想的训练,也要有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

  3.2从教学内容而言,要有一定的“史料”教学。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3.3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已经消逝的历史现象。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历史多媒体教学,无疑有利于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可以说,历史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历史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方式,很多历史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的体系要科学,内容要精简,尤其是史料的选择要恰当,形式不要过于花哨,更不能本末倒置,使教学受控于课件。

  3.4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这样的一句话: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而改变自己,提升自身价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可以使我们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我们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新课程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重构。自主、合作、民主、宽容、反省、创新,是新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找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就得明了这一点。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叶建新:《课堂的追问,高中历史课更厚重些》,历史教学2012(1).

  [2]曹学勇 周华勇《论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同一化与历史教育本质的背离》教学与管理2011 (2).

  [3]张汉林《由历史的本质反思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4.(7).
  相关期刊简介:《素质教育博览(中高年级版)》由多位著名教育专家策划,确立了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生存,承受挫折,树立竞争意识;学会做人,培养爱心,关怀社会人生;学会学习,掌握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学会健体,强壮体魄,迎接未来挑战”的办刊宗旨。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