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27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这篇数学教学通讯论文发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应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这个问题也受到很多教育界学者的关注,那么如何才能针对这种现状,提高教学效率呢?论文对作业分层的含义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实施策略。
这篇数学教学通讯论文发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应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这个问题也受到很多教育界学者的关注,那么如何才能针对这种现状,提高教学效率呢?论文对作业分层的含义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实施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通讯,分层作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进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认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相关的理念,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其日常课堂教学中需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了解学生独特性认知,有区别、有层次的进行教学活动。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对教学活动中的作业环节进行分层设计,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1 作业分层含义及意义
作业分层,通俗讲就是教师把以往相同内容、相同标准、相同模式、相同分量的作业根据难度、分量、题型等不同划分为A、B、C不同层次的作业,从而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机会。
作业分层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对学生进行多个分层的划分,制定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以供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选择。在设计作业时,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相应层次的作业,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初中生因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教育熏陶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形色各异的个性特征,在开始接触数学这种抽象理论学科的时候,难免出现接受知识效率的差异的现象。如果笼统地将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成统一模式,而没有进行任何的区分,那么就会使得优等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而学习差的学生又会感觉到很大学习压力。关于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就是在正视初中生数学学习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给予学生不同的选择。让其根据自身能力和承受力进行不同层次级别的练习,以便得到不断地发展和提升,这也是当代教育背景下科学地作业设计。
2 分层作业的实施策略
2.1 学生主体分层为前提条件
作业分层设计的对象为学生,所以教师对于学生主体的分层是关乎作业分层成败的重要前提保障。教师应做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从学生性格特点、日常课堂表现、期中期末测试成绩、课外活动能力、家长反映和评价等等方面综合考量,将学生主体科学地分为三个层次:A类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强,成绩优秀的学生;B类学生,综合能力一般,学习比较积极,有一定上进心的学生;C类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的学生。
对于学生主体分层时应注意两点:第一,分层应该是一种模糊区分,不设置具体框架,分层结果最好是不公开,以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第二,分层应该是一种动态的,不固定每层学生人数。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得低层级学生努力超越层次,提升自身的能力,跨越到更高一层。
2.2 作业有效分层为主要手段
在对学生主体进行分层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作业分层,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实践经验,作业的分层设计一般可分作两部分:一是针对课堂练习的分层,二是有关课后作业的分层。
课堂练习是反映一个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多少的直观参照,也是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内化手段。一般可将课堂练习分为三个层次:A类综合性练习,这类练习适合A类学生,在拓展和深化所学知识基础上将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这类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及灵活运用的能力,使得A类学生在“吃饱”的基础上增加学习兴趣;B类巩固型练习,这类练习是对课程标准的稍加变化,在基础知识基础上略有发展。通过这类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并巩固基础知识,这类练习适合B类学生,C类学生也可以选做;C类模仿性练习,这类练习是针对基础差的C类学生设计的,主要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以一些简单的、相仿的题目为练习标准,目的在于使得C类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在对于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中,一般可以设计成四类:提高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模仿性作业。在这样分层的四类中,C类学生必做模仿性作业,对于巩固性作业可以选做;B类学生必做巩固性作业,同时可以选做更高一层的综合性作业;而对于A类学生而言,综合性作业是必须要做的,其他类作业都可以选做。通过这样一种作业的分层设计,使得学生有了自己选择的空间,可以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承受力去选择相应的作业练习。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但完成了相应层次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他们尝试更高层次的练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3 立体评价分层为促进完善
适当的评价对于初中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有重大的激励作用,而初中生正处于个性明显时期,对其客观科学评价的标准和方式的选择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过程,所以对于初中生实施立体的分层评价是有必要的。
在实际情况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分层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第一、对于不同起点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进行认可评价;第二,对于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性予以尊重和激励;第三,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为目的,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根据上述分层目标,我们建立起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的立体分层评价模式。比如,可以给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把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同学的评价以及自己的评价都记录在里面,使学生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逐渐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使得以往的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演变成立体动态的评价体系。这样做,促使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做到了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最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分层作业设计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尤其适合初中数学提高各层次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作业设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和学习能力。初中数学对于作业的分层设计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
推荐期刊:《成人高教学刊》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成人高教学刊》面向全社会从事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成人教育管理工作者、成人高校教师,以及修习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高等教育的成人求学者。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