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素质教育杂志投稿聋人大学生通识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20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我国教育的种类有很多,尤其是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中,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本文是一篇 素质教育杂志投稿 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聋人大学生通识教育研究。 摘要

  我国教育的种类有很多,尤其是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中,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本文是一篇素质教育杂志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聋人大学生通识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杂志投稿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需要,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逐步提高。高校重专业、轻通识的弊端显现出来,加强通识教育成为近两年高等教育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在对通识教育内涵介绍的基础上,阐述了对聋人大学生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聋人大学生通识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通识教育建构策略。

  关键词:通识教育,聋人,大学生

  通识教育成为近两年高等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经济新常态提出经济结构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结构的转型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须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长期以来,我国聋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以专业化为主,这种专业教育虽在一定时期内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所需人才,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专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创新能力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聋生的基本素质,聋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通识教育也就肩负起推动高校培养“全人”“完人”的使命。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一)概念界定。通识教育一般被理解为通才教育。我国学者李曼丽从已有的50种通识教育内涵表述中提取若干共同核心概念,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定义了通识教育的概念。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由此可见,通识教育是提倡聋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培养聋生形成新思想和独到行为判断力的教育,是促进聋生身心、知识、价值观与世界观协同发展的教育。

  (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专业教育是指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专业划分为大学生提供的专门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成为该专业领域的人才。实行专业教育主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专业教育曾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专业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专业教育的弊端也日加凸显。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只精通自己的专业领域,而对其它领域知识知之甚少。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长期形成了人才的片面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目前体现为三种观点:(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都反映为人才培养模式,即两者是并列关系,相辅相成;(2)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识教育应起着主导和统帅的作用,即专业教育的开展应以通识教育为中心;(3)专业教育是根本,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即将狭窄的专业教育沿横纵向拓宽。我国聋生通识教育的实施模式应然为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实然聋生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欠缺。

  二、实施通识教育对聋人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聋生知识结构综合化。通识教育所形成的知识结构体系具有面广、基础厚和交融性强的特征。美国教育家布劳迪认为:“正式学习过的大多数东西在学生毕业以后的生活中仍在默默地而不是明确地发挥作用。通识教育发挥作用的方式是联想性和解释性的,而不是重复性和应用性的。”[2]通过多学科知识间的交叉融合学生可形成对原有知识结构的升华与超越,通识教育的本质是“通”,但并不是要求聋生在学习阶段样样都通,样样都知道,通识强调的是聋生掌握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即能够融汇贯通,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有利于聋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是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每个专业都有经过前人的努力而形成的学术规范和专业文化。聋生在接受专业教育、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被灌输着相符合于专业特点的逻辑思维模式,聋人大学生的工科类专业就是很好的诠释,该专业注重聋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而发散性思维强调较少,学生学习迁移能力不足。通识教育帮助聋生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加强联想,提高学习迁移能力,实现聋生思维方式的系统化和整体化,激发聋生的创造力。(三)有利于聋生精神世界的发展。通识教育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教育,这些基础教育正是人格发展和陶冶的主要途径,通识教育的基本精神就是对知识和文化的完整性追求,对健全、完善人格的追求。[3]进行通识教育的学习,可使聋生对自我有明确的定位,对自身价值和目标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帮助聋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人生观和世界观,丰富聋生的认知,促进聋生精神世界的发展,改变聋生由于沟通障碍在面对学习生活困境时所产生的偏执心理。

  三、聋人大学生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表现。1.专业口径窄不利于实现通识教育目标。专业设置反映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就业方向,当前为聋生开设的专业主要有计算机类和艺术类专业。在对聋人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中专业口径过窄,知识的综合化程度低,导致聋生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视野不开阔。此外由于聋生听力语言障碍,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限,在聋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又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致使聋生的人文教育极度缺乏,聋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对历史、文学、哲学知之甚少,一定程度上导致聋生发展片面化。2.通识课程质量低。通识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目前为聋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有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程设置的质量不高,“杂、乱、散”拼盘化严重,而且课程内容的深度不够,往往作为聋生混学分的课程,没有体现通识教育的理念。此外,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割裂的,两者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上是分开实施的,造成学生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文理知识融汇贯通,影响了通识教育质量。3.教师的素质极大影响通识教育课程的效果。承担通识课程教学的教师有一部分是为增加课时,有的是教师兴趣所在,教师对课程重视不够。由于聋生特殊的生理特点及教师手语水平限制,使得通识教育课程的质量大打折扣。通识课程教学基本是大班授课,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弱。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高尚品格的教育,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有待改进。4.功利主义学习观影响教学效果。功利主义学习观表现为学习动机和学习内容的功利化。学习动机的功利化表现为聋人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眼前的、局部的利益,把学习工具化,认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实现顺利就业。学习动机的功利化直接导致了学习内容的功利化,在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则体现为聋生轻视公共课和基础课的学习,出现逃课、态度上怠慢等问题,只选择学习他们认为对将来就业有用的课程,这种实用主义的学习观严重影响了聋生公共课和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二)原因分析。1.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功利主义在大学里主要表现为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重实用知识,轻理论知识,把大学变成职前培训的场所。[4]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解决聋生的就业难问题,在聋生的人才培养方式上越来越趋近于职业教育,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作为提高职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这种实用主义思想使我们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上忽视冷落通识教育的学习,尽管它为聋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它的直接作用并不凸显,所以短期内未必能看到它的价值。2.通识教育理念缺乏。梅贻琦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校长时,十分注重通识教育,在《大学一解》中,他指出“大学期内,通专里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5]可见,通识人才的培养应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但目前在聋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偏离了教育的本真,通识教育理念极度缺乏。首先,通识教育并没有上升到教育理念的层面上,我们所理解的通识只是“知识”层面的学习,即“通识就是什么知识都知道点”,这与通识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相违背;其次,在通识教育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关系上并未认为通识教育是灵魂和根本,应成为聋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最后,在通识教育具体实践上,理解片面化,认为通识选修课或课外实践活动就是通识教育,而这两者只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

  四、聋人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建构

  (一)改革教育观念。观念是先导,要实施通识教育,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聋人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它首先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一方面,专业分化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不断涌现,综合化速度愈演愈快。因此必须要加强聋生的通识教育,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专业背景知识越宽厚,越有利于聋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视野的开阔,从而提高聋生的创造力。

  (二)拓宽专业设置。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实现聋生的全面发展,即聋生的个人需要、能力、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现阶段,供聋生选择的专业比较少,主要是计算机和艺术两大类,专业设置的局限性限制了聋生能力和视野的开阔。因此要从聋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增加聋生感兴趣的专业,满足不同层次类型聋生的需求,同时专业设置要留有弹性,不同专业之间实行打通式培养,不仅有利于聋生间情感的交流,更能增加知识面,拓宽视野。

  (三)丰富课程内容。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为例,通识课程的门类主要有思想政治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英语、高等数学、和其它素质文化类选修课程。一方面各科课程所占比例存在不均衡,其中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程占比较弱。另一方面在通识课程教育的内容上,人文、社科类课程少,聋生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能力较健听人低,课程内容的贫乏更使得聋生人文基础薄弱。我们应在实践过程中依据聋生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科学合理划分通识教课课程所涵盖的领域,使其尽可能覆盖人文科学、语言、写作等领域,考虑到聋生对知识的接受度,所选择的课程应是基础的、聋生易于吸收的理论性课程,从而保障聋生对人文知识的总体把握。

  (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识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师资。目前担任聋生通识课程的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师根据预定内容讲授课程,缺少针对聋生的认知特点和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程度及时调整所讲内容并更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师不注重在通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建立跨学科知识的连接和跨学科理论的构建。聋生通识课程的传授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具备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学科间知识的交融,此外,教师还应具有丰富的教学技术和教学经验。具体来说:(1)学校应当整合教师资源,开设广泛的教师培训类课程,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2)教师通过作业、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巩固学习成果,避免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将教师的学习成果内化为教师的素质。[7]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100.

  [2]布劳迪.什么知识最有价值[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智育[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05-206.

  [3]石美萍.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张英.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5]孙希慕.“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偕模一中国近代教育家梅贻琦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4):78.
  相关期刊简介:《素质教育》杂志创刊于1999年,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重点刊物。刊物经过了十多年的历练与成长,已经发展成了一本以素质教育为主旨,“培养健全人格,学习人生之道”的品牌期刊。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