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高等教育论文投稿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6-10-20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现如今,很多大学中都会针对大学生开展一些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增加社会经验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本文是一篇 高等教育论文投稿 范文,主要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与对策进行了一些论述。 【摘要】本文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来开展传媒院校工科

  现如今,很多大学中都会针对大学生开展一些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增加社会经验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投稿范文,主要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与对策进行了一些论述。

高等教育论文投稿

  【摘要】本文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来开展传媒院校工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情况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情况,查找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文献分析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研究问题的原因,提出研究对策。

  【关键词】传媒院校,工科,科技创新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近些年来国家在高校大力推进的一项工作,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水平。浙江传媒学院结合自身专业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工科类二级学院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主体,作为传媒院校工科专业,其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一是传媒特色,这使得其区别于一般普通高校的工科专业,二是自身专业特色,作为工科专业,在传媒这个大背景下,又不能偏离专业发展轨迹。所以传媒院校工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也有其独特的地方。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

  2015年笔者对浙江传媒学院大二、大三年级工科学生共178人进行问卷,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反馈的结果统计数据,分析原因,对目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现状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传媒院校校园文化的潜在影响。作为一所知名的传媒院校,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许多艺术类活动做得有声有色,还兼具一定的知名度。学校目前学生总人数13000余人,工科类学生人数2200余,占其中的16.9%。以艺术类为主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广大工科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对学生就在校期间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进行问卷,其中工科学生选择最多的是参加社会实践,占41.6%;参加学生社团的占41%;参加学生会占36.5%;选择参加学科竞赛的占26.4%;参加学生科研项目申报的最少,仅占6.7%。由此可见,传媒院校工科学生参与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所占比例并不高。相比较而言,学生更喜欢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各类社团活动,而不愿意开展研究课题。(二)学科竞赛项目多,学生基数少,对科技创新活动产生影响。目前学校将大学生参加的竞赛分为学科竞赛和专业大赛,其中学科竞赛共23类。学校给予学科竞赛政策上的倾斜,并对各学院在学科竞赛获奖的数量指标进行分配考核。工科的学科竞赛类别较多,但能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基数却很小。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开展哪些学科竞赛活动,如何倡导,如何将学科竞赛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二级学院通过积极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比如大学生创新基地、大学生实训中心、大学生PAT考试训练平台,教师工作室等来吸引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但结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这其中存在着学科竞赛类别多与可参加类别少的矛盾,教育管理者精心组织与学生无力参加的矛盾,若专业学习与学科竞赛不能很好的统一,这两者也将互为矛盾。(三)师资队伍的快速发展与本科层次教育矛盾带来的影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师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进人门槛不断提高,工科类二级学院非博士不进,师资队伍的学术科研能力得到了加强和充实。二级学院对博士生进校参与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期望较高。但是学校仍是以本科层次教育为主,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时,如果由博士生来担任指导教师可能会导致两方面的结果。一是博士指导教师的专业研究领域,本科生参与不了,二是一些基础应用型的科技创新活动,博士指导教师难以指导。究其原因,主要是本科生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知识累计需要一段时间。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而言,师资队伍的快速发展与本科层次教育带来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形式带来的影响。宣传组织工作方式较为单一,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会议、班级通知下达,组织开展。学生被动接收信息,而且参赛方式多为突击参赛,学生并没有做到“有备而来”,从收到参赛通知,到构思、确定选题,着手实施,一般不会超过两个月时间。开展的各位学科竞赛讲座,并未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不够。而为了达到参与讲座学生人数上的要求,存在由负责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指定班级参加讲座的情况,导致受众质量不高,讲座效果打折。(五)科技创新活动团队构成因素的影响科技创新活动构成成员学科背景较为单一,成员一般为学生个人,或以学生个人研究为主的团体;二是学生团体。前者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如学生个体的个人状态(如自信心等)、个人事务(如考研、工作)等因素影响。后者在开展对于某些共性问题,若集体成员都束手无策,将出现对项目失去信心的状况,使项目无疾而终。即使有些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使得项目顺利进展,并且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团队队员处于同一发展阶段,随着毕业和工作的变迁等情况的发生,容易发生同一时问段内大量人员离队,人才流失,从而导致项目中断,没有持续性。后者存在另外一个问题,主要是团队成员学科背景单一,没有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背景支撑。团队实力一般。指导教师是影响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有一大因素,因本科学生基础较为薄弱,项目成员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都易受指导教师影响,可能造成项目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指导中断,项目随即停止;二指导不连续,则名存实亡。(六)学校、学院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全面落实13版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修满创新创业学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由于学生课业繁重等原因,真正投入到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中的学生数量,并没有达到预期。许多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是为了获得学校创新学分。存在学生为了获得学校创新学分,借用团队的情况,所以难以形成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与初衷不符。

  二、原因分析

  (一)学生主体原因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专业基础薄弱、专业知识累计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同时,大学本科阶段课业负担较重,或忙碌于考试以及考研、找工作等常规性事务,投入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质量。

  (二)指导教师客体原因

  指导教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一是头重尾轻,在活动前期投入较多,但是由于个人精力不够,如评职称、出差等原因,没办法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二是指导不连续,往往集中于“一头一尾”,即对学生的课题申请和成果总结阶段进行指导,而对研究过程这一中间阶段缺乏必要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大多局限于提供一定的思路、相关的参考材料引荐,而对学生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进行研究的基础文献总结等缺乏进一步的指导。

  (三)传统的教育模式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

  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研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科研能力不足,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应试教育造成的。从小到大,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所采取的方法都是以灌输式为主,造成被动学习的局面,考核方式都是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严重不足,所以不利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进行拓展性思考。

  (四)积极引导消除认识误区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大多数人认为,项目的立项及资金的获批是开展科研活动的必须条件,只有成功申请到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才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所以大学生虽然对申请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热情高涨,一旦申请失败,大部分学生就会放弃项目,停止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进一步探索。这直接导致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之外的科研活动难以开展,加上高校对大学生的科研教育缺乏经费支持,使得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仅仅成为少数大学生的专利,而不是全体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普及行为。大部分学生认为科技创新活动只有学习优秀,拔尖的学生才能参加。在问及是否愿意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时,36.7%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不扎实,没法参加。27.6%的学生认为活动太难了,参加不了。综上,64.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对于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望而却步。部分学生担心项目立项后不能结题,害怕失败。以结果论成败,以成败论英雄也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误区之一。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研究对策

  (一)抓住重点,加强引导

  结合学院专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参加一些学科竞赛项目。学院可根据学院专业开设情况,开展一些专业竞赛。对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切勿急功近利,为了应付任务而组织参赛。抓住重点,量力而为。

  (二)培养团队,建设梯队

  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骨干学生,建立团队,鼓励跨学科组队。通过团队形式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参加学科竞赛。发挥团队优势,增强团队凝聚力。积极吸收优秀的低年级学生进入团队,形成良性循环,承上启下,建立梯队。

  (三)发挥指导教师能动性

  积极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例如改进教师评价机制,在绩效工资的分配时候给予体现,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教学专项,列入教学业务费预算,有计划的加以实施执行。

  (四)树立典型,加强考核

  有计划地将一些优秀的科技创新活动案例突显出来,树立典型,同时加强考核,在分配教师工作室时,可对工作室进行考核,做到一年一考核,对于指导老师中断指导,指导上名存实亡的教师工作室进行调整。

  (五)政策调整,下放创新学分授予权

  改变学生忙于应付创新学分的局面,将创新学分授予权下放到二级学院,建立二级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库,改由指导教师考核给分,学院把关。把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做实,呈现活动效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积极引导,又要循循善诱,不急功近利,不以成败论英雄,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协调运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开展的一个重要目应该是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营造开展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之上,逐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质量。

  参考文献:

  [1]蓝夏怡;李娅;干坤涛.文科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与分析———以武汉科技大学文科学院为例[期刊论文]-{H}科技创业月刊,2011(18).

  [2]魏华.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以北京林业大学法学专业为例[期刊论文]-中国林业教育,2013(5).

  [3]邵世志.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现代管理科学,2010(11).

  [4]于蓬勃.成桂兰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5]周仲魁、夏菲、梁丽萍、唐燕玲.ZHOUZhong-kui.XIAFei.LIANGLi-ping.TANGYan-ling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高等教育论文投稿期刊推荐:《教育探索》(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优秀期刊。主要特点在于通过多各国教育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最新成果的讨论来开阔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爱好者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教育理念,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刊有姜树卿先生主编,树要关注各国教育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即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改革与实验的新成果。本刊重在突出理论性、学术性、管理性和探索性,以宣传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为重点。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