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文化差异对英语交际能力影响学术论文刊发

发布时间:2013-06-14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恰当地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从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相互关系、情感、历史典故等方面研究了中西文化差异因素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恰当地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从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相互关系、情感、历史典故等方面研究了中西文化差异因素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文化;语言;交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来,英语的学习成了全民的学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也被普遍认知、接受。而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来自不同文化(社会)的人们要进行交际,其最大障碍不是语言,而是文化。不同的民族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土壤,并随着该民族的文化发展而发展,因此,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真正学懂这个民族的语言,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一切交流,都必须建立在互相理解和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之上。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显性的物质文明和财富,如生产资料和交通、通讯设施、服饰、日用生活器具等。制度文化是指种种法律、制度和它的理论体系,如国家法律、法规,经济制度、家庭制度等。心理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是指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这些虽然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根深蒂固的影响着对人们其他相关事物的看法和行为方式。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风俗习惯、价值观、相互关系、情感、历史典故等。本文旨在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化内容,而文化同时又影响制约着语言,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人们可以从语言了解文化,也可以从文化理解语言,文化的创新离不开语言的反映,语言往往也随着文化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而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尤其要侧重于文化差异的学习、了解。文化差异现象在英语交际过程中普遍存在,现从生活、社会风俗习惯、价值观、社会关系观、情感观念、历史典故等几方面探讨文化差异对英语交际的影响。

  一、生活、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

  生活包罗万象,文化千差万异,这些差异虽然不是需要理解的高深理论,但需广泛接触、了解,否则会造成交际双方的误解和不快,更谈不上理想的成功交际。如:最简单的日常打招呼,中国人见面打招呼通常问“吃了吗”,而如果问外国人“Have you had your meal·”外国人多数会认为你是想请他吃饭;汉语中常用“上哪儿去啊·”(Where are you going·)和“去哪儿啦·”(Where have you been·)这两句话打招呼,而大部分外国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会认为你喜欢打探别人隐私,他们可能会认为 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关你什么事)。在平时生活中祝贺和赞扬别人时,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回答完全不同,美国人热情、开放、直率,一般表现为很高兴,欣然接受,并连声说:Thank you!而中国人一般会赶忙回答“哪里哪里。”“还差得远呢!”来表示谦虚和受之有愧,如果按照中文的方式来回答,外国人便会感到你认为他刚才说了假话,是虚伪的奉承。这些差异最明显地表现在饭桌礼仪上,中国人总喜欢向客人敬酒敬菜,生怕客人没有吃饱喝足。而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请客吃饭完全不一样,男主人或女主人通常只敬一次酒,也只问一次“Do you want some·”你不能假客气,不要指望主人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问你,否则你就会饿肚子。这些差异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在中国,如果被邀请去他人家里做客,被邀请者通常都会早到,表示对邀请者的尊重,也避免邀请方等待、着急。而在西方,被邀请者通常晚到,他们认为如果提前到会浪费别人时间,因为邀请者势必要抽出时间来陪着客人。因此,对于从事英语语言工作的教师来说,需要了解、熟悉、习惯交流方的生活、习惯差异,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才能充分、成功的沟通交流。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教育,从小就接受不能太自私,不能只考虑个人,要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在发生矛盾时,要牺牲个人利益等教育。而美国人似乎更注重个人,甚至以法律形式规定: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力,任何人、任何机构或政府都不能干涉别人行使个人权力。他们崇尚个人奋斗和成功。在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指使下,中国人会认为英美国家的人太自私自利,而他们又会认为中国人太傻、太迂腐可笑,不会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因此,无法合拍相处,但如果能事先相互了解各国的主流价值观,给予相互的理解包容,就能够更成功地相处、交流。

  三、社会关系观的差异

  在社会关系方面,中国人喜欢设法和不同圈子里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网,以防关键时,利用这些关系办事。而美国人认为,个人努力、奋斗是成功的最佳途径。他们尊重靠个人刻苦、奋斗而成功的人,同时对祖产继承也从不引以自豪或沾沾自喜。观念支配着自己的行为,在不同观念的支配下,会出现不同的行为表现,即行为上的格格不入,因此,只有相互理解、尊重,才能和谐、融洽的相处,也才会出现真正意义的沟通、交流。

  四、感情观念的差异

  在感情表达上,中国人相对保守、含蓄。一般不太直接也不轻易向别人表露感情。而美国人则相当激情、直率、开放。“I Love you”这个句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而在我国,即使恋人之间在公共场合也不常说。在家庭情感方面,西方人更倾向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独立性,孩子成年一般都要离开家独自居住、工作,不像中国家庭结了婚、生了孩子,还与父母住在一起,父母也乐于享受这样的天伦之乐。因此,在相互充分了解感情观差异的情况下,双方会更容易相互理解,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此差异而出现的误解。

  五、典故、谚语、俗语的深入、广泛了解

  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历史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也泛指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涵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中文的“孔融让梨”,英语中的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一般都是通过口头流传下来的,而且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如“造烛求明,读书求理”,英语中的“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念)。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普通民众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英语中“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典故、谚语、俗语都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由于它们的语句结构并不遵循通常的语言结构形式,有其特定的含义,而且牵涉到太多的历史、文化、民俗事件,如不多接触、了解,会直接、完全地阻断人们之间的会话交际,会成为交际中直接的、严重的障碍。因此,要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者,必须了解所交际语言的相应的文化背景。

  六、结束语

  文化差异的影响渗透于社会生活、工作、价值观、信仰、习惯、法规、制度的各个方面,虽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但都同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影响着不同文化者双方之间的语言交际。要消除这些差异,除了通过书、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电脑等媒介的熟悉和了解外,还需要多交际、多接触,正如学中文一样,在交际中了解、感受、体验、提高,只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提高交际能力。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