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3-09-23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对中、美两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形式与指导思想、受教育程度与出路、后备队伍规模与选材覆盖面、对竞技水平的影响、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投资社会效益以及奥运战略布局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初步探讨, 发现美国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在多方面优于我国。提出了我

  摘 要: 对中、美两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形式与指导思想、受教育程度与出路、后备队伍规模与选材覆盖面、对竞技水平的影响、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投资社会效益以及奥运战略布局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初步探讨, 发现美国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在多方面优于我国。提出了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体育后备人才; 培养体制; 中美比较

  继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美国在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上再次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巩固了其在世界体坛的霸主地位。美国体育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使得其竞技体育后备力量雄厚,优秀运动员层出不穷。因此,对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不断发展的我国国情,借鉴美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某些成功经验,努力探索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方向,将有助于我国整个体育事业在21 世纪得到更加全面、健康、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1 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主要方面比较分析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指通过某种渠道把具有运动潜力的少年儿童逐步培养成优秀运动员的制度。以下对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主要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1 体制的形式与指导思想

  我国体制的基本形式为:少体校,青年队,专业队(职业队) 。指导思想是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为国争光。其明显特征是竞技体育与教育分离。这种体制与指导思想的出发点无可非议,但从全面培养人的角度来看却有失偏颇。美国体制的基本形式为中小学,大学,职业队或俱乐部。没有全国统一的指导思想。全国大学体育协会的宗旨是促使校际运动竞赛成为整个教育计划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促使运动员成为整个学生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校际竞赛达到多方面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目的[1 ] 。其特征是体育与教育基本融为一体。两种体制在形式与指导思想上的差异导致了其它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1.2 运动员受教育程度与出路

  由于体教分离以及指导思想的单一性,我国运动员已成为独立于广大学生之外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倾力从事运动训练的同时无法顾及必要的文化学习,到了退役或中途离队时除了运动技能外,缺乏其它专业的文凭和能力,难以被社会所接受。这对他们个人来讲是耽误了前途,对国家来讲则是浪费了人力资源。美国青少年运动员的首要身份是普通大中学的学生,其主要任务当然是学习。他们的受教育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学校对他们在学业上的要求与普通学生别无两样[1 ] 。美国绝大部分职业选手都经过正规的大学或高中教育[224 ] 。

  体教分离的一个明显缺陷在于实施训练和学习的不是同一机构,运动员难以在运动与学习之间及时作出选择。运动员一旦发觉自己没有进一步提高成绩的可能,再返回学校学习已为时过晚。我国不少运动员就遇到了这种“鸡飞蛋打”的结局。同理,有些长期在学校的学生即使有一定的运动天赋,但如果错过了最佳的运动训练培养期,再去从事专业运动训练也很难成为优秀运动员。美国体教结合的体制的优点在于实施训练和学习的机构都是学校,学生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均由学校统一管理[5 ] 。所有学生运动员或学生面临的信息与机会是等同的,这就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情况对前途作出较正确的估计并及时在学习与运动中调整自己的侧重点,从而在二者中确保其一,不致于因为没有文凭或缺乏专业技能而遇到就业难的问题。

  表1  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主要方面比较

  方面 中国 美国

  1. 形式与指导思想 少体校———青年队———专业队( 职业队) 。体育与教育分离。刻苦训练,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为国争光。 中小学———大学———职业队或俱乐部。没有全国统

  一的指导思想。大学运动竞技的宗旨是“体育融入教育”,通过体育达到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目的。

  2. 运动员教育程度

  与出路 运动员受教育程度很低。多数人除了运动外无一技之长,出路不畅。 多数运动员最终都经过高等教育,除了运动专长外还有其它专业的文凭和能力,出路畅通。

  3. 后备队伍规模与

  选材覆盖面 后备队伍规模与选材覆盖面都很小。 大、中学运动员队伍规模极其庞大。选材覆盖面近百分之百。

  4. 对运动水平的影

  响 对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没有长期和持久的促进作用。 对各项目长期和稳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5. 对学校体育的影

  响 没有促进作用。学校体育的落后又使之无法支持竞技体育。 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成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坚实基础。

  6. 投资效益 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7. 奥运战略 实施奥运战略,成果显著。 没有相关的战略。体育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

  1.3  后备队伍规模与选材覆盖面

  我国专业运动员共有近20 000 人,这里已包括全部的一、二线运动员和一部分最有希望的三线运动员。其余为业余体校运动员,人数估计为200 000 万。一些项目的一、二线运动员加起来只有几百人,无法形成竞争所必须的人才梯队。我国体育后备队伍规模不大的根本原因在于体育与教育在体制上脱节,学习与运动在目标上冲突,各层次运动员的出路不明朗、不顺畅。多数家长只要其子女有一点升学的希望,就会千方百计去实现这种希望,而不敢冒让孩子搞体育结果既练不出成绩又念不了书的双重风险。只有在孩子的运动潜能表现突出或书念得太差时,家长才会考虑送他们去运动队。因此,我国各级运动队的选材覆盖面实际上也很小。美国的体制谈不上由国家来规划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但美国大部分运动项目后备力量的规模极其庞大:大学生运动员35 万余人,中学生运动员(9 —12 年级) 650 余万人[6 ] 。如果将职业运动员或能参加国际比赛的业余选手列为一线队伍,大、中学运动员分别为二、三线队伍的话,美篮球、橄榄球、棒球、田径、游泳等项目一、二、三线队伍的比例都在1∶20 —200∶400 —4000[3 ,4 ,6 ,7 ,8 ] 。

  美体育后备队伍之所以如此庞大雄厚,其主要原因就是体教结合,学生运动员学习与运动在时间上的冲突因两者在目标上的统一而得到缓解,加上学校各种灵活的相关机制及一流的学习与运动设施,学生运动员可以灵活与合理地安排好学习与训练。在上大学费用日趋昂贵的今天,能够获得体育资助对于喜欢独立自主的美青少年显得格外具有吸引力。因此,美各级学校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教练员则从大量的比赛中来挑选运动员。从某种意义上讲,美运动员的选材覆盖面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

  1.4  对运动竞技水平的影响

  我国体制对运动竞技水平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少量的优秀运动员在各种训练条件上和出路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他们能够全力以赴地投入长期和系统的训练,从而获得优异成绩。消极作用表现在由于后备队伍的规模太小,多数二、三线运动员缺乏竞争的对立面,有练无赛,难以提高。美国学校向学生运动员提供运动员资助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运动员必须以学习为主,兼顾训练[1 ] 。美国学生运动员在训练时间和精力上相对我国运动员处于劣势,但美国学校运动竞技高度发展,规模庞大,运动员每年参加的比赛比我国同层次运动员要多,竞争也更激烈。美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经验丰富,独立性强,心理稳定,很少出现不应有的失误。这与其运动员能够比赛从小伴到大,越大比赛的机会越多,比赛经验越来越丰富有很大的关系。

  1.5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虽然也有“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9 ] ,但大多数学校因体教分离而早已不具备相应的机制、条件和功能。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在运动竞技方面落后,对体育教学和健身娱乐起不了什么促进作用。而学校体育的落后使之无法支持竞技体育,于是竞技体育不得不继续单独发展,体教分离的现象愈加严重,产生了恶性循环。美国学校虽然不强调培养运动员,但许多学校几十年来不间断地开展运动竞技,不仅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运动员,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生源,增加了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还带动了健身、娱乐、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等学校体育其它方面的协调发展。而学校体育广泛和强劲发展使之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坚实可靠的基础。

  1.6  投资的社会效益

  我国的体制决定了体育投资只能高度集中于为数不多的体工队和体校运动员身上,其中还包括比赛与训练场馆的建设与维持费用。就我国的体育基础、运动员数量、近3 届奥运会的成绩与申奥成功等因素而言,应该说我国这种体制下的投资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由于投资集中而且有限,后备人才少、队少,竞争少,对全社会起不了直观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各种比赛或训练场馆也远未发挥应有作用。从这一意义上看,我国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资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并不高。美对学校体育投资的巨大社会效益不仅反映在不断地培养出优秀运动员,使美长期保持世界体坛的领先地位,还表现在每年帮助约8 万名中学生运动员进入大学,支持30 余万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业,使约7 万名运动员完成高等教育[6 ] ,吸引了千万名青少年儿童学生投身于体育;频繁的校际竞赛对推动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明显和直接的示范与指导作用;数以万计的学校体育场馆不仅为运动员所用,也能为人数更多的师生员工所用。

  1.7  奥运战略项目布局

  我国多年来实行举国体制,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已形成了较为适合我国运动员特点的奥运战略布局。第27 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在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和举重等项目上都取得多枚金牌,显示了我国运动员在这些项目上所具有的人类学特征的优势,也体现了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行以奥运战略为主导的举国体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美现行体制不可能搞什么战略或布局。在大、中学开展的20 来个项目中,34 个非奥项目运动员的人数都占了总人数的1/ 5 以上。篮球与棒球人数虽多,但其中最优者的奋斗目标也不是奥运会或世锦赛,而是国内的NBA 和MLB。美职业拳击世界一流,在第24 届奥运会也曾取得3 金,但在第25、26 届都只有1 金的进账,到第27 届时1 金未得[10 ] 。自行车是体能项目,同时需要场地与资金,美在这些方面都没有问题。但除了1984 年奥运会因前苏联与东德未参赛而取得3 金和2000年奥运会夺得1 金外,美自行车在“二战”后所参加的其它11届奥运会上1 金未得[10 ] 。美业余拳击的滑坡与自行车的薄弱与其大中学都未发展这两个项目有直接的关系。因体制原因,美在奥运会上并未充分发挥出它在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体育资源优势。

  2  结论和建议

  2.1  结 论

  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之间的最重要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体教分离,从整体上看陈旧落后;后者是体教结合,从整体上看先进科学。因此,后者在运动员教育程度与出路、后备队伍规模与选材覆盖面、对运动水平的影响、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和投资社会效益等5 个方面上不同程度地优于前者。前者仅在奥运战略上优于后者。我国目前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虽然使竞技体育挤进了世界前列,但是这种体制已落后于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潮流,也跟不上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迅速发展的步伐,抑制了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学生尝试或参加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对竞技体育乃至整个体育事业和长远发展弊多利少。美国体育虽然搞不了

  战略布局,其学生运动员在训练时间和精力上也不具优势,但其体制在其它各方面的巨大优势加上它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综合国力却保证了其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包括职业体育) 和大众体育能够长期获得协调和稳定的发展。

  2.2  建 议

  为了使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逐渐走上真正意义上的体教结合的发展快车道,建议: (1) 继承原体制的优点,强化国家队、职业队训练体系,少数项目继续走“精兵”之路;即一线队伍保持职业(专业) 化; (2) 少体校和专业队的二、三线运动队转并入相应层次的普通教育体系,即二、三线队伍基本实现学校化; (3) 以国家队、职业队和大学队为龙头,体育局与教育部门及学校联手,大力发展学校运动竞技,制定、建立和健全能够保证全国大中小学重视运动竞技和激励更多的学生投身于新体制下的业余训练的政策和机制。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