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培养应用型人才目的下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改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8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 要】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就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现阶段国家发展和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一项指导思想和理念。 而翻译课程,是从实践的角度实现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一类涵盖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个部分,并将两

  【摘 要】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就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现阶段国家发展和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一项指导思想和理念。 而翻译课程,是从实践的角度实现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一类涵盖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个部分,并将两者融为一体的课程类型。 这也是此课程的学习适应于现阶段翻译人才培养的应用型要求的重要原因,本文重点讨论此课程教学的优化和改革路径。

培养应用型人才目的下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改研究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与优化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现阶段我国在发展和进步过程中,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实际要求。翻译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存在经过细化分类的不同的课程类型,其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翻译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从现阶段此课程的教育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只有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实施科学的改革和优化,才能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和要求

  (一)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翻译专业,从其教育和学习的本质上来讲,此专业属于一种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够开展学习并对教学成果进行观察和锻炼的课程类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翻译人才的培养,从目标上来讲,是为了给国家涉及到翻译专业的,例如跨文化传播事业、外交事业等领域提供更加专业和优质的服务,而无论是外交事业还是跨文化事业,翻译专业都是一种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事业。因此,其本身不但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在沟通的灵活性和应用上,也有很高的要求。而从其作用和意义的角度上来说,通过翻译专业,能为国家输送更多更好的高质量专业翻译人才,才能不断地推动和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拉近世界与中国的距离,从沟通交流领域,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基础保障。

  (二)翻译课程的学习应当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我国的传统学习模式下,《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学习,在理论基础方面普遍以国外已经成型的理论内容为基础。这种理论依据虽然能够在专业性和针对性上有所保障,但从与我国翻译课程教学的适应性的角度上来说,其普遍性有待提高,因此,我国的此课程教学中,除了借鉴和学习已有的国外成熟的翻译理论知识以外,还应当结合我国的翻译课程学习环境和现状,不断地完善、总结和发展具有我国自身特色的翻译理论知识。当然,发展和完善的前提是,尊重我国已有的传统翻译理论并以此作为翻译理论学习的初步基础。

  (三)要求教师应当具备明确而科学的教学思路

  虽然翻译课程属于我国高校学生学习的一门专业类型,但要提高课程学习的质量,达到培养翻译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1.教师自身首先应当明确一个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学开展思路

  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两种不同类型课程的科学融合的方法,从而通过提高引导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的途径,顺利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的课程学习模式下,针对不同的学习侧重点,教师还应当注意应用宏观的思想理念,综合审视这门课程的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以便更加合理地分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并通过下达学习任务的方式,辅助学生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辅助提升课程教学的时效性。

  2.教师应当灵活开展课程教学,适当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下,只有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作用和实践性课程学习的发展性作用共同发挥,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效果。但基于理论课程的固定性较强的特点以及实践性课程开展效果欠佳的实际情况,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和不足,保证相应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思想和模式方法上进行优化和丰富。例如,在翻译实践课程中,选取一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兴趣爱好相近的翻译话题内容开展实践课程,在理论学习中以基础理论知识为起点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发散等,都是对教学的实际过程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有效方法。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实际上属于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类型,如对其进行细分,还可以分为不同主题和重点的细节性课程内容,正是由于此课程的丰富性和体系性,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才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障碍和问题,也只有对这些具体和典型的问题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识,才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好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下文中重点针对现阶段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课程改革和优化的科学方法。

  (一)对课程教学认知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探讨的,由于翻译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外来语言文化和理论知识,因此,在我国的传统翻译课程教学中,就出现了与外语教学同类的问题,即教师在认知上,希望通过将翻译理论知识总结和整理成一系列统一的、标准化的理论知识内容和体系,通过模式化的方法开展教学,意图让学生通过背诵和记忆的方式,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期望通过这种途径完成的理论教学内容,能够直接套用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这种认知上的偏差,从学生的角度来讲,难免会让学生产生理论学习的知识在应用中无法切实发挥作用的感受,从而对翻译理论课程的学习信心有所下降,且这种教学认知,也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所冲突。

  (二)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落实的问题

  从现阶段的翻译专业课程教学安排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作为了现阶段教育体系工作开展的核心要求。但从翻译专业的教学实际来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安排比例,仍然存在不合理和不协调的情况。即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学习的比例过高,而相应的实践课程内容比较匮乏。这一方面与学校的翻译专业教学实力有关,一方面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关。其中,从校方的角度来说,翻译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必然需要搭建一个适宜的实践教学平台,并为学生创建或搜集具有先进性的实践课程资源。这一系列的投入,都需要校方的资金和设施设备支持。如果校方在实际的资金储备量和教育思想观念上不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则很难给予相应的支持。另外,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翻译专业的实践课程,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发散性,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实践教学组织和效果检验能力,但部分教师由于个人综合教育教学能力的限制,会使得实践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实现教学效果优化与改革的科学路径

  (一) 根据具体的课程分支制定差异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要想切实获得较好的课程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对这门课程中包含的分支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根据不同的分支课程,制定具有适宜性的差异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但应当注意的是,从宏观上,应当把课程教学的不同分支课程看成一个统一的教学体系,把握好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侧重点,整理和分析不同课程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重叠部分,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安排进行一定的调整,避免理论知识的重复讲解。实现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对于翻译理论课程来说,包括了视译和笔译还有口译等几种不同的课程类型,其中,不同的翻译课程类型,其侧重点和教学方法也不同,笔译中,需要结合实际对翻译内容的书写顺序进行微调,而若是在实际中需要应用视译的方法,则其侧重点在时效性上。另外,对于口译而言,由于其直接性特点较强,在实际应用中允许出现一定程度的松散性。口译的这一实际要求,看似是降低了口译教学要求的标准,实际上,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做考虑,这种口译要求是为笔译和视译提供更充分的余地和空间,为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翻译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打好基础。只有根据不同翻译课程的特点,以具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才能确保教学工作取得切实的效果。

  (二)结合实际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法

  所谓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就是将教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看做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然后将这一部分的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开展。这种教学模式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动因主要来源于这部分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分支课程的多样性。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及时巩固和提高一部分翻译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想要提高这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则需要教师在模块化教学的课程选取和教学材料的准备上加强合理性和针对性,即用于实践的翻译材料,必须与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匹配程度。另外,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法上,教师也应当注意提高其灵活性,例如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实践练习模式,都是比较可取的教学方法类型。同时,在灵活性的提升上,可以通过应用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专业和丰富的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将微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模块化教学模式实现融合应用,一方面从网络平台上获取更加多元的实践教学资料。另一方面,网络化的教学氛围也是学生所接受和熟悉的,这无疑会提高学生对于翻译课程的主动参与度,使得翻译课程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效果和程度都会提高和加深,这就实现了切实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

  (三)提高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和质量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环境来看,其都是在具体的工作环境或者交流情境中完成实际工作的。可见,只有提高实践性教学的真实体验感,才能更进一步地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层次和质量。基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前提,教师应当对实践效果的过程提高重视程度。例如,在初级的实践教学阶段,注意翻译练习任务的布置应当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并同时注重实践练习材料的可操作性,也就是,学生在实际投入练习的过程中,不会因为理解上的问题给练习的推进造成障碍。另外,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说,现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注重借助外援建立实践课程的实训基地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翻译专业的教学来说,这种方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践。例如,学校可以聘请具有工作经验的翻译专业人才面向此专业学生开展理论知识教学,通过与其工作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渠道,真正打破在校教育的局限性,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空间。

  四、结束语

  总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且翻译专业课程的学习本身,不但需要依靠过硬的理论知识水平,必要的实践学习内容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校方面,应当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结合目前翻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应用针对性的方法和路径进行教学改革,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关论文推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自动控制原理是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为了顺应当今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趋势,需要通过对传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具备一定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通过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新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MATLAB仿真软件引入课堂以及实验教学环节改革等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课程中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实际应用的缺点,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使得学生称为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