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9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还拥有魅力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历史积淀十分丰厚,在中国的史书中有很多德育教育人物、传记,这些可以被教师作为教学小学德育的例子,进而增强教师德育教育的质量。教师在进行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还拥有魅力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历史积淀十分丰厚,在中国的史书中有很多德育教育人物、传记,这些可以被教师作为教学小学德育的例子,进而增强教师德育教育的质量。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小学教学;德育;爱国文化
1 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拥有浓厚的底蕴,从尧、舜、禹到如今社会主义社会,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一直在不断地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奠定了基础。当下的小学生处在不同国家文化不断地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而且也是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需要加强小学生的德育管理,从而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品质培养精髓加入到学生的培养中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将是小学教育需要不断地探讨的内容。
相关期刊推荐:《中小学德育》是由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全面反映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专业期刊,同时作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会刊。致力于为中小学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提供最新的德育改革动向、权威的德育政策指引、新锐的德育研究成果、鲜活的德育实践经验,力争成为中小学德育改革的“风向标”,锐意改革的“排头兵”,德育工作者交流经验、探索德育规律的“大舞台”,引领德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广大德育教师的“参谋部”。
2 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关联性
传统文化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如古文,诗词、民族音乐、戏剧、曲艺、书法等。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落实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更是将当代小学生培养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路径。我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德育有关,这些文化均可以成为教育学生的素材,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德育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有利于德育教育目标的高效实现[1]。
3 小学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意义
3.1 有利于道德品质的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品质培养,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传统文化的德育传承有助于培养符合现代化需求的人才。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国家在素质培养中道德培养上的着重强调,都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优秀的人才如果不能够爱国、具有完整的人格,那么久将会是社会发展中的不定时炸弹,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第二,传统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需要将其优秀的内容继续进行传播。作为华夏民族,在面对当今国际交流,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击,物质利益至上的当下,如果没有好的道德培养和精神的引导,人们容易迷失,导致价值观念的混乱,或者盲目崇外的心理。
3.2 有助于培养学生礼仪
我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着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等优秀的社会道德规范,礼仪作为社会文明的主要象征,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在古代“礼”既包含着人类对宇宙天地之间的敬畏之情,还包含着对道德品质的追寻,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这一发展氛围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秩序进行协调。同时,优秀的礼仪文化中还包含着浓烈的爱国之情与忧患意识。 例如,《礼记》中的礼运篇提出的“天下为公”,所描述的大同社会表现出古人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向往,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也充分体现出古人所具有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思想,众多忧国爱国的诗句得到了广为流传,这些名人名言和优秀的文言文,都能够作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主要教育资源[2]。
3.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加强其爱国情怀的培养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国民族向来提倡民族至上、国家为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强大的渗透力。例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岳飞的“精忠报国”等,这些无不体现了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借用这些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的信念[3]。
3.4 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但现在它依旧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像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的节日已经成为了中华人民追思或者团聚的重要时刻,还有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二十四节气等,这些璀璨的文化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自信。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进行的同时进行文化教育,能让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3.5 有利于推动学生勤奋学习
勤奋是一切成就获取的基础,只有通过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更好的成果,早在我国古代就提出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思想观念,勤奋的精神塑造不只是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体现,还在未来学生工作的场地和企业中受到广泛的欢迎,也是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关键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勤奋理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养成勤奋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了解“今日事今日毕”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优秀的名人案例来告诉学生勤奋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勤读、勤思、勤问、勤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教学成效,优化学生的道德素养。
4 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具有密切联系,中国自古便重视道德教育,在西周时就已有“敬德保民”的思想,因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非常有必要,而且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不但能提升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也能更好地鞭策教师,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及文化修养。——论文作者:李亚天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