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9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涉及建筑设计的思路与过程、建筑物的构成与细部构造以及它们与其他专业,尤其是结构专业之间的关联关系。该课程的内容涉及面甚广,知识点较为零散,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关键词:建筑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涉及建筑设计的思路与过程、建筑物的构成与细部构造以及它们与其他专业,尤其是结构专业之间的关联关系。该课程的内容涉及面甚广,知识点较为零散,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关键词:建筑学;产业困境;教育变革
引言
建筑法规教学存在着课程内容庞杂、核心内容不清晰、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学习困难等诸多问题。通过建筑学教育发展现状和建筑法规课程教学实践的反思,抓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核心问题,通过界定“以设计为核心脉络的建筑法规课程内容”和改革“适应课程内容及科学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来探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方向。
1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讲述法主要用于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同时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或知识点的时候,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相关思考,发挥学生的潜质。例如,在讲解建筑构造时,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一些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等前沿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对于开放式的知识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例如,在讲解建筑平面设计时,将一些不同布置方案的建筑图摆出来供学生进行优缺点讨论,如此能够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2建筑法规课程再认知
现代建筑先驱N.L.迪朗认为“建筑的唯一目标是最适用和最经济的布置”。D.S.卡彭将现代建筑哲学命题归纳为“形式、功能、意义、结构、文脉、意志”六个基本范畴;其中功能、经济等命题在设计中均指向设计标准及规范。因此,建筑标准不应同空间为核心的设计教育割裂开来,而应是设计教育核心内容之一。从建筑标准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本身就是建筑“迭代性”发展的经验总结,所以建筑标准就是设计本身。此外,建筑法规是设计的强制性约束,“物勒工名”的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是每个建筑师所应担负的。不同于国内教育,欧美等国的建筑学教育中,将“法规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英国建筑学院在学院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中,逐渐加大法律的实践学习与比重”。重新认知建筑法规课程的作用,有助于推动课程建设、增加学生学习认知。
3教育特色挖掘
地方院校建筑学教育如何找到自己的特色与学科优势,这与各校的优势特长、师资力量密切相关。比如农业大学,其主要学科是农科,其建筑专业就可以向农业建筑方面发展;理工科院校可以侧重参数化设计、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等方向,因为他们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师资力量作为后盾。地方建筑学院校应结合学校所处地域特点及学科背景,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对建筑学人才培养目标范畴进行有益补充。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是地方建筑院校开展特色教学的主要途径,如利用古建测绘课程测绘相关主题建筑,并利用测绘结果指导理论教学和设计课教学,从而加强地方院校建筑学特色教学。
4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著名学者王竹立曾经将知识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他认为“所谓显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传递的;而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难以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这一类知识一般与个人的实践经验密切相关,只存在于有经验的人的头脑中,也只有借助于实践经验才能真正领会。这一类知识是不能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传递的”。建筑中总存在着这样的隐性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能被同等或更高水平者读懂,学生必须自己去悟,一旦悟到,才能真正相互沟通,从而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蜕变。比如关于比例、尺度、韵律等概念,随着审美素养的提升,会改变其隐性的状态。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难掌握,也更具有价值,那些通过不断积累形成的设计潜意识,是学生设计能力的真正体现,而那些涉及建筑规范的、能够被定量的知识,则更容易通过短时期的突击记忆获取,甚至不需要占用上课的时间,完全可以自学完成。以往建筑学教师常常使用“入门”“不入门”这一含混的词语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实际上就是对隐性能力的概括。初学建筑的学生很难理解这个“门”内外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实际上,入门就是对于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有了基础的认识,是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基础上,能够较系统的运用建筑的一般规律性理解来指导日常的设计,主要是隐性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形成灵活的不是僵化的,系统的不是片面的,是可以重复出现的,而不是偶然的设计思维和处理事情的理论与方法,需要很多具体设计或理论研究的沉淀,是对建筑学规律性的把握。因此,在建筑学教学过程中,更要把握对这种隐性知识学习的重视,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建筑认知图式。
5设计作业规范调查组织设计
设计作业规范调查是本课程实践学习环节。设计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尤其是对自己的设计评价。二、三年级设计课程的中的评价多是基于功能合理、空间丰富、建筑生成逻辑清晰,以及表达效果。而作业规范调查是对其设计作业的合乎规范的评价。作业规范调查并非要求遵循所有规范条文,而是按照图2的技术控制模块进行调查,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防火设计为重点进行规范调查,要求图文并茂,相互印证。调查中可以修改的部分需要按照设计规范修改,如出现难以或者不能修改的部分,说明与规范相冲突。通过作业,学生对建筑规范体系有了清晰了解,对控制设计的规范条文有了准确认知。
6利用建筑模型和参观工地现场,给学生建立更加直观的认识
工程概念还很薄弱。实际建筑工程是三维的,而建筑图纸的表达方式是二维。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看图识图能力,若仅对照图纸进行讲述,教学效果将较为有限,学生理解程度较低,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因此,本课程让学生参观一些典型的建筑模型,并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进行现场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讲述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在直观的三维建筑空间中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结语
时代变迁已对建筑学教育提出新的命题,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复合型建筑学人才是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应当依据堪培拉协议、《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工作指导文件》,梳理总体培养目标,明确阶段性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行横向渗透式和纵向拓展式教学,引导学生建立专业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此外,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还应重视国家绿色建筑方针的人才培养需求,同时还应挖掘自身特色,对建筑学人才培养目标范畴进行有益补充。——论文作者:周杰
相关期刊推荐:《时代建筑》(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中英文双语、时代建筑以繁荣建筑创作、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以“时代性、前瞻性、批判性”为办刊特征,以“中国命题、世界眼光”为其编辑定位。超大即时的信息容量是其一大特征。时代建筑关注国际思维中的地域特征,即用世界的眼光来探索中国的命题。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