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当代社会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2-23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本文从当下公众的美育需求入手,开宗明义地指出进行社会美术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在深入分析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揭示社会美术教育产生的背景,阐明新时代社会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详细说明了其学科定位,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

  摘要:本文从当下公众的美育需求入手,开宗明义地指出进行社会美术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在深入分析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揭示社会美术教育产生的背景,阐明新时代社会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详细说明了其学科定位,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从跨学科的概念出发,进一步阐述了其学科建设的基础,并分享了近年来在社会美术教育领域取得的重要实践成果。

当代社会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美育 社会美术教育 艺术素养 视觉艺术

  我国已步入社会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公众的美育需求及社会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8年全国美术馆共举办展览7021个,参观人数达到3721万人次,全国各类文物机构共举办陈列展览27919个,博物馆接待观众达10.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5%。(1)一线城市的社会美育事业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快速发展。以上海市为例,2018年8月上海启动了“1+16”美术馆市民共享计划,以全市80多家美术馆为基础,通过举办数百场活动邀请全市市民走进美术馆,共享艺术资源,接受美育熏陶。这一项目在2019年继续深入,并收获明显成效,2019年上海全市美术馆接待观众达 841万人次,较比2018年增长近1/4;举办公共教育活动 3828场,数量比2018年增加490场,增长约15%。据统计, 2019年上海市共有60万人次参与到公共教育活动之中,平均每天全市美术馆开展活动约有10场左右。(2)在美育大众化时代,建立社会美术教育学科,进行社会美术教育研究已成为客观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民消费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高,人们对自身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闲暇之时,人们乐于走进博物馆、展览厅,了解艺术,享受艺术带来的审美体验;众多媒体和各式各样的文化机构也积极倡导大众关注艺术,用艺术知识丰富和美化生活;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加入各类艺术辅导班,家长们也利用手机、电脑等通信工具,汲取艺术营养。这些现象都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艺术的价值,并且乐于享受艺术给生活带来的改变。社会对于艺术充实人们精神生活作用的重视,是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新契机。美术教育能够提高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专业的艺术从业者,随着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关注,美术教育的对象愈加普遍化,影响力逐渐扩大,社会美术教育就应时而生了。

  一、社会美术教育理论的概念

  (一)社会美术教育的学科定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社会美育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滋养着人类的审美意识。在石器时代留下的人类遗产中,无论是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还是内蒙古中南部的阴山岩画,不难想象,在这些艺术作品被创造的时期,一代代祖辈们也运用着与我们今日相同的交流方式,互相切磋艺术技巧和作品内容,实际上,这就是社会美术教育的雏形。在西方,古希腊罗马时代光辉灿烂的艺术和建筑,将美的种子播撒在了城邦居民的心中,代代相传;中世纪的宗教艺术在教堂中诞生,以其特有的面貌回应了那个时代对社会美育的呼唤;文艺复兴以来,艺术沙龙的出现便成了孕育现代形态的社会美育的摇篮;工业革命后社会转型,伴随着现代城市的出现,社会美育获得了全新的意义,它连接了学校与家庭,个体与社群,成为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类福祉,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

  社会美术教育是社会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来说,属于范围广阔的社会教育事业。1835年,德国知名学者狄斯特威格(1790—1866)在其《德国教师陶冶的引路者》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社会教育这一概念[1];在中国,最早发现了“社会教育”这一概念的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1912年,在蔡元培的大力倡导下,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设立社会教育司,并开始使用“社会教育”一词[2]。2003年,王雷在《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中,进一步明确了其概念: “社会教育主要指学制系统以外、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私人和民间团体推动为辅助,为了提高失学民众以及全体国民的素质,利用和设置各种文化教育机构与设施,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3]从地位来看,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外的另一种教育形式,具有补充与辅助的功能,以及全面性和平等性的特点,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相关知识推荐:美术论文可以发什么期刊

  因此,社会美术教育也具有以上性质,它是以社会为背景,全民为对象的美术教育活动,教育目的是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艺术素养;教育方式是传播美术知识,引导作品欣赏,鼓励参与创作。就教育对象而言,社会美术教育面向社会全体大众,除了成人群体之外,还包括儿童美术教育、老人美术教育、特殊群体美术教育等,这使它能够为促进社会公平作出独特的贡献,并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各类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难题。

  社会美术教育是研究以社会为基础的社区美术教育、成人美术教育、博物馆公共艺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儿童美术教育、性别美术教育、宗教美术教育以及美术教育机构建设的学科领域,与学校美术教育并行,互为补充、互相依存。它从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介入,研究从儿童到老人各个年龄层次和发展阶段的美育特征,以及从社会文化服务角度对公立事业机构、私立教育单位的美术教育建设水平、服务质量和社会效能等进行分析研究。

  社会美术教育作为一个新生的学科,尽管有着广泛的社会实践基础,但其理论建构与学术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因其跨学科、跨领域的性质,所以,扩大视野,从与其关联的其他相对成熟的学科中汲取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美术教育拥有广泛的学科基础,建立在艺术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基础之上。例如,艺术学对博物馆、美术馆观众的研究成果,能够帮助社会美术教育学科的研究者建立对于公共美术教育场所的认识;教育学所归纳总结的教育实践规律,以及形成的教育科学理论,则能够指导解决社会美术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社会学能够总揽社会面貌,因此社会美术教育研究总是以社会学研究成果作为基石;经济学则能以实际数据呈现社会美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反映社会对于社会美术教育的需求程度。

  可以说,社会美术教育理论既是向西方美术教育经验学习的成果,又是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响应当前社会需求的答卷。现在,社会美术教育领域虽然获得了不少美术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但作为学科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在社会教育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发生改变,社会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社会美术教育的定义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具有弹性的,在社会美术教育的具体推行过程当中,这一概念的定义会随之丰富和深刻,并在不同的情境下,具备不同的内涵。

  (二)社会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美术教育是国家塑造文化形象和培养全面人才的要求。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大幅提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形成了繁荣发展、积极负责、和谐稳定的大国形象。然而,中国在文化形象的塑造上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各国和各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和碰撞,作为国家之间相互了解、建立连接的重要渠道,文化艺术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向世界输出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提升国民文化艺术素质是当前的迫切需要。为确保这一目标顺利实现,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美术教育在提升国民审美素养、艺术水平以及文化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培养更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弥补应试教育的局限性,教育专家们提出了素质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实施科学的、系统的、综合的素质培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素质教育开展多年,学校的考核标准依旧主要是考试,导致素质教育的时间被大量占用,学生们疲于应付考试科目的作业,几乎没有多余的精力。与之相比,灵活性强是社会美术教育不容忽略的一大优势,教育形式不再拘泥于在教室上课或由教师单方面输出知识,而是可以在博物馆、美术馆、文化艺术馆等地的切身体验与互动中达到效果。甚至可以在街道、社区、商业区走廊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区域布置美术教育展板,或搭建起临时的流动美术馆,这些都是社会美术教育者可以实施的方法。总而言之,社会美术教育具有时空灵活性、形式多样性的特点,是新时代提高全民综合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

  其次,社会美术教育是塑造现代社会公民不可或缺的要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实现大幅增长,城、乡建设都有了显著成效。如何巩固现阶段成果,建设和谐统一的现代社会,成为目前亟须考虑的社会问题之一。社会是由公民组成的,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现代社会公民应当普遍具有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与科技发达、经济全球化和强调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相适应。其中,公民的艺术素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美国在2014年通过修订国家艺术教育标准将公民获得艺术素养定为国家艺术教育的总目标,并指出了艺术素养对于现代公民最重要的五项价值:艺术作为交流与沟通;艺术作为创造性的个体实现;艺术作为文化,历史和纽带;艺术作为幸福的途径;艺术作为社会参与。此外,“价值多元主义与合理的分歧是现代社会最大的特性”[4]。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具有多样性,价值的衡量标准也是多元的。现代社会讲求以人为本,要求每个人对他人充满同情性的理解,能推己及人,充分包容、接纳与自身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的人。社会美术教育在不断提升民众审美素养、艺术水平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性格的形成,塑造谦和有礼的品格形象和高尚大气的道德情操。一位具备一定艺术素养的人,于家人亲善友爱,维持家庭和睦;于社会体谅他人,促使社会和谐。

  再其次,社会美术教育是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必然选择。大众文化是以广大的社会群众为接受主体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它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大众文化具有多种形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漫画、广告、手机上面的各类娱乐软件等都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互相依存,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大众文化的成果得以批量生产,满足了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娱乐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大众文化的繁荣发展。在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理论家看来,文化产业的产品本质上是一种商品,它迎合市场和大众的需要,追求趣味性和欲望的满足,缺乏思想深度。这种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伴随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众文化日益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5]。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大众文化中包含一些粗俗、暴力的内容,而且因为大众文化的流行性,这些内容传播速度很快,容易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为了社会的和谐,我们如何能解决文化产业问题,切实有效地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与艺术品位呢?

  无疑,社会美术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来自不同民族、地域、阶层的民众是社会中最广泛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身份和文化认知。社会美术教育的特点是生动灵活,在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差异问题上,能够针对不同人群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形式多变;此外,社会美术教育覆盖面广,对各个年龄段的社会群众都有效果。与其他形式的社会教育有所区别的是,社会美术教育是以视觉艺术、图像、数字媒体等为媒介,透过视觉媒介以形象的方式引起受教育群体广泛的兴趣和关注,从中折射出包罗万象的内容,这种独特性使得社会美术教育可以高效而直接地改变大众的思维习惯,让大众在解读文化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大众文化的筛选和淘汰过程中发挥创造性的作用,甚至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经典。由此,大众文化就能摆脱具有争议的诱导性、迷惑性和欺骗性,获得生动性、自发性、参与性和反思性,发展为一种优秀的文化。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下,社会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得以凸显。

  最后,社会美术教育弥补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空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美育素养直接影响着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儿童美术教育在中国已经蓬勃发展了数十年,今天各类线上线下儿童美育机构教育依然不断涌现,以各种创新创意为卖点的课程层出不穷。然而,如果家长对美术教育机构选择不当,安排孩子学习了不适宜其年龄阶段的艺术课程,反而会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有些家长无法给孩子在不同年龄段以正确的艺术引导,坚持安排孩子参加不感兴趣的艺术培训,甚至导致孩子对艺术产生抵触心理。可以说,儿童美术教育成功与否,前提在于家长对艺术和艺术教育的认知。目前社会和家庭在情感教育和艺术教育方面的欠缺,也是我们大力提倡社会美术教育的原因所在。其首要工作就是普及大部分家长也不了解的艺术知识,这样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时候,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促进亲子感情。在欣赏艺术作品和学着解读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会努力体会创作者的心情,与周围的观赏者交流自己的感受。由此,受教育者能逐渐培养与他人情感共鸣的能力。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不同的风格特色,体现着创作者的喜怒哀乐等各样情感表达,同时,不同的观赏者也可以在作品中体会出不一样的精神内容。也可以说,在欣赏一幅作品时,人们就是在体验不同的人生,感受不一样的情绪变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与见识。

  现行的教育体制已经有意识地将美术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初中到高中阶段,美术课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公共博物馆、私人艺术馆都有意识地对所有人开放,让大众可以享有接触美术作品、接受美术熏陶的机会,而且大部分都匹配了让参观者能理解、能学到美术知识的解说。这些教育经验固然宝贵,却也反映出了很多不足。我们需要关注社会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引导社会美术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也需要将这些经验理论化,从而让更多的社会美术教育推行者少走弯路;我们还需要明确制定出社会中推行美术教育时应当遵守的规范,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系统。——论文作者:马菁汝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