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社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1-06-15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社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包括减轻学生对社会统计学的畏惧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进学生学习社会统计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强互动式、实践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社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包括减轻学生对社会统计学的“畏惧”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进学生学习社会统计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强互动式、实践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三个方面。

社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关键词:社会统计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学习效率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专业的必修课,是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调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推论的课程[1],其在社会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尽管教师认真教,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是很好:每年社会统计学考试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卷面分不及格,而且考试分数普遍比较低。此外,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为欠缺。不可否认,出现这种情况,与社会统计学课程本身的难度有关。社会统计学由于内容丰富、概念复杂,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其教学难度显然比其他社会学课程大,因此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教师也觉得难教。但这是教学效果不好的唯一原因吗?其他影响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哪些?教师的教学方面有没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所教授的2016级社会学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询问他们学习社会统计学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及他们对于课程教学的建议。

  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个人经验,笔者将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总结为学生的畏惧心理、学习方法不当、教师教学方式传统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社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数理基础较差,学习信心不足

  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社会统计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数理基础不好。因为基础不好,导致学生对数学类课程难以投入兴趣,学习社会统计学课程自然信心不足,甚至会产生抗拒心理。例如,有学生说:“从小到大数学都是弱势科目,就比较排斥和厌恶,很多时候不能克服这种心理”“从小学到现在数学一直都不好,大学关于数学方面的课程都是靠背过的”“一直对数学难以投入精力,之前选文科就是不想学数学,一见数字就忧惧万分,毫无半分研习的兴致”。此外,大学的数理类课程也给他们留下了痛苦记忆:“高数和概率论太难,不敢学,也学不会”。

  学习与数学有关课程时的抗拒心理,加上学习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痛苦”经历,让很多学生内心排斥,甚至害怕和数学有关的东西。进而对学习社会统计学课程也先入为主地产生抗拒心理和失去信心,若学生带着这种心态上课,其结果就是课上不懂,课下迷茫,学习信心越来越弱,抗拒心理越来越强,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社会统计学课程虽然具有一定难度,但既然学校开了这门课,就表明学生是可以学好的,不过需要花费比一般课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类先入为主的“畏惧”心态,让很多学生消极对待社会统计学的学习,由于心理不重视,其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强,投入学习的精力和时间也就远远不够。

  (二)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果不佳

  要学好社会统计学,学生不仅需要从思想和认识上提高学习的重视度和主动性,还需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认真努力,学习积极性也高,希望能够学好社会统计学,但是由于采用的学习方法不对,导致其学习效果不好,并逐渐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学习社会统计学的方法用四个字形容就是死记硬背,如记符号,背公式等。但由于该类公式和概念比较复杂和抽象,背起来很枯燥,还容易记混淆,计算的时候数据代入也容易出错。再加上很多学生不理解公式和它的使用情境,做题的时候很有可能使用不匹配的公式,导致学生往往花的时间多,但却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可谓事倍功半,效果很不理想。还有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练习,他们虽然基本听懂了课上的内容,也能理解书本里的例题,但是课下很少花时间温习知识和做练习题。由于缺少训练,学生容易遗忘公式和做题方法,使其脱离课本就难以进行习题的计算。

  这些情况都表明学生在学习社会统计学课程时,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统计学课程本身的难度,以及本课程与其他社会学专业课程之间的区别,只将一般理论性课程的学习方式套用在社会统计学的学习上,寄希望于通过背诵和记忆的方式能快速掌握这门课的要领。

  (三)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式教学,难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笔者观察,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仍以在课堂上讲授为主。讲授式教学一般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互动和实践环节比较少。这种单方面的讲授式教学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学生听了一段时间后就容易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继续听下去。其次,由于缺少互动和实践,教师往往只关注课堂整体听课氛围,难以兼顾和掌握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状况。比如,教师不知道哪些学生有哪些内容没有听懂。对于学生听课时出现的疑问,教师也难以及时掌握和进行解决。

  笔者在教授社会统计学时,虽然安排了分组讨论、做习题等形式的互动和实践环节,但只占整个教学时间的很小一部分,所以授课方式仍然是以讲授为主。同时,由于教室里固定桌椅的限制,每次小组活动都不能很好地开展,学生相互讨论的程度不高,所以互动、实践的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笔者感到教师教得也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可以说,目前这种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也是社会统计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社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

  学生对社会统计学的畏惧心理、不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传统性是影响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改进教学效果,也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减轻学生对社会统计学的“畏惧”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社会统计学的认识存在问题。在他们看来,学社会统计学等同于学数学,因为自己数学基础差,所以对学习社会统计学也很“畏惧”,不肯花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不可否认,学生想要学好社会统计学,乃至运用社会统计学的知识科学地开展研究,是需要一定的数理基础的。但是,社会学专业大多数学生的数理基础比较薄弱,短时间内难以有质的提升,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强化数理方面的能力,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想其他办法减轻学生的“畏惧”心理,而不是不断强调学生的数理知识。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理念:社会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掌握社会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清楚在什么情境下运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解释社会现象,而不是强调具体统计学原理、公式的推演过程[2]。同时,教师要告诫学生,不能因此认为社会统计学很容易学,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例子,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使枯燥、艰涩的统计学知识变得“接地气”,让学生觉得有用、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改进学生学习社会统计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好一门课,方法最重要。很多学生学不好社会统计学的原因在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具体来说,学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学习方法。

  首先,做好笔记。据笔者观察,有些学生不做笔记或笔记做得不到位;有些学生上课时听得认真,但却仅限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还有些学生做着笔记,但基本上是将书本的概念公式进行抄写,没有突出教师课上讲的重难点和反复强调的内容。因此,学生要真正做好课堂笔记,将教师讲的重难点和自己的易错点都记录下来,从而帮助自己及时进行复习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加强课后练习。很多学生课后缺少练习。根据笔者调查,90%的学生都反映课后缺少练习是学习成绩差的重要原因。对于课后习题,很多学生做完交差就算完成了,没有研究习题的习惯。而教师讲解习题后,很多也没有认真总结、梳理自己的不足之处。导致学生做了很多题目,但是薄弱之处依然没有改善,曾经出错的地方基本上会再次出错。社会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课程,涉及大量的计算类知识点,学生要想学好它,必须花费足够的学习时间,进行反复练习才能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生不仅要做足够多的试题,还应将不同的试题进行归类总结,分析试题所代表的情境及社会统计学方法在相应情境下的使用过程。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社会统计学知识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逻辑。

  (三)加强互动式、实践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社会统计学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改变单方面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向互动式、实践式教学方式转变。不过这个转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合力才能做到。第一,要创造互动式、实践式教学的硬件环境。改变教室内桌椅固定布置的风格,改成活动座椅,便于小组坐在一起,进行讨论。而这需要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介入才能实现。第二,增加实践和互动的时间。没有时间的保证,实践和互动效果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笔者建议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专门的实践学时,使其占总学时的一半左右。第三,安排好实践式和互动式教学内容。小组实践内容应当以社会统计学试题的练习为主。教师应该收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试题形成试题库(尤其要注重收集各重点大学的考研真题),并在相应章节结束时,安排小组学生进行当场练习。此外,教师还要发挥好引导回应的角色。对于每一个小组的讨论和练习过程,教师都要有一定的参与,从而引导小组做好分工,鼓励基础差的学生投入小组活动,并要及时对学生的实践作业予以反馈,使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薄弱之处。

  三、结语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社会学量化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社会统计学课程由于内容丰富、概念复杂,且数学基础要求较高而“令人生畏”,其教学难度显然比其他社会学课程大,因此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教师也觉得难教。在这种背景之下,本文对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难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提出要提高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需要从减轻学生畏惧心理、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创新教师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入手。

  最后,还需要指出两点:第一,本文仅是作者根据所教授学生的情况对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和分析,并不具有代表性,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二,对策中的第三点创新教学方式,乃是一个系统性的课题,本文论述较为简略,期待后续同行另外专门撰文分析。——论文作者:叶平芳

  相关期刊推荐:《西部素质教育》是由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管/主办。本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教育界,以“重点反映我国西部地区素质教育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教育成果,反映我国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动向与经验,打造西部地区素质教育研究与交流平台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