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双一流”背景下核工业精神引导“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核技术应用”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24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核工业在其独特的发展过程中凝练了极具特色的四个一切行业精神,激励着核工业人甘于奉献、拼搏进

  摘要:核工业在其独特的发展过程中凝练了极具特色的“四个一切”行业精神,激励着核工业人甘于奉献、拼搏进取、敢为人先。“核技术应用”作为“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硕士的必修课程,涵盖范围广、时间跨度大,饱含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元素。以核工业精神内涵与“双一流”建设要求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探讨“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向、案例设计、评价机制等,以期进一步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内涵式发展。

“双一流”背景下核工业精神引导“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核技术应用”为例

  关键词:双一流;“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研究生;核工业精神;课程思政

  2018年,《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研究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生力军,研究生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2,3]。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的通知》将“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并入“能源动力(代码0858)”,旨在适应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为行业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学位类别调整不仅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带来了挑战: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2020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原“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方向接收了大量“电气自动化”“热能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等“非核”专业考生,占比达47.37%。如何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将“德育为先”融入研究生课程教学建设中,加强“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文化引导,培养创新型核专业人才,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工程与产业发展,是当前研究生教育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行业精神融入研究生课程思政改革的研究现状

  行业精神是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是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例如,中国药科大学对全国20所高校的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体系进行调研,系统性提出了“结合职业素养”的思政教学改革建议[4];苏州大学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融入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中[5];大连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围绕“核潜艇精神”开展了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教学的改革探索[6];“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是对中国核科技工业艰苦奋斗、自主创新艰难历程的高度概括,是核工业群体的精神旗帜;南华大学曾开展过“‘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在教育教学和职业引导”中的示范作用相关研究[7-9];东华理工大学“基于‘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的‘三维一体’核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0]。

  2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1方案设计

  “核技术应用”作为“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核技术发展的历史及应用前景[11]。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广、时间跨度大,教学案例丰富,专业特色鲜明,是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天然沃土”。结合“双一流”建设要求,按照“需求解构—思政要素提炼—案例编写—教案设计—教学实践—效果评价—反馈改进”的思路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如图1所示。

  相关期刊推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82年(原: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东华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它们主要任务是反映东华理工学院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教学和科研成果,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设有:临川文化研究、哲学与社会科学、文学与语言文学、教育与教学等栏目。

  将饱含“家国使命、集体主义、社会责任、进取精神”等思政元素的核工业精神与专业课程教学要求相结合,以传授专业知识为基础、核工业精神内涵为引导,依托核工业艰难发展历程中的典型事件和实例为载体,把思政元素以具体案例的形式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去,对照“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实现课程育人的新目标。最后,通过四维评价方法,即“学生对专业认知度、行业荣誉感、创新自主性和职业认同感”的提升程度,评价课程建设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而实现对教学效果的多维评价,从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

  2.2“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将“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与“双一流”建设要求进行要素耦合,通过提炼共同的精神文化特征,进而构建二者的内在联系,如表1所示:

  “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重点支撑“双一流”建设要求中的四个主要方面,即“特色一流、发展方向、工匠精神和内涵发展”。“两弹元勋”和“新时代核工业楷模”精神具备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严谨务实、敢为人先等优秀品质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现代化建设、传承优秀文化、带动科技创新”等“双一流”建设内涵的重要体现。在进一步明确“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的支撑作用后,完成了“思政教学促进专业教育、专业教育反哺思政教学”的良性闭环(如图2)设计,为后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开发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3建立“课程思政教育案例集”完善教学方法

  以核工业体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艰难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两弹研制、核电自主等)、模范人物(两弹元勋、新时代核工业楷模等)事迹为载体,结合“核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内容,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实现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等精神。以感人的英雄模范事迹,形成强有力的感召,强化学生作为未来核工业人的职业认同感,引导学生爱国奉献,进一步促进其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激励学生投身核工业建设。

  2.4引入思政教育评价机制丰富教学手段

  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改革的成果应该是可测评的,通过引入“四维评价指标”,在课程考核中增加思政教育效果考核要素,增加开放性题目比例,并针对授课内容,引导学生以分组调研、协同合作的方式,完成微型课题的技术攻关并团队汇报。如近年来,以质子、重离子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增多,在课程考核过程中,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深刻了解国产医用加速器自主研发的艰难历程。在此基础上,利用课堂研讨、作业推演、科创项目申报、成果展示等方式来综合衡量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和毕业后继续从事核科学技术相关工作的职业认同感。

  3结语

  新时代作为“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教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仅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更承担着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家国情怀、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责任。“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核工业精神”内容,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对核专业和核工业的认知程度,强化专业、职业认同感,也有利于丰富、传扬“核特色”校园文化内涵,更有利于促进新型核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作者:赵剑锟,刘义保,张怀强,杜艳军,吴和喜,杨波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