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职称论文简析当下中国工业设计的新应用模式

发布时间:2015-01-21所属分类:科技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 要:工业设计要使产品在开发过程中使用节省能源、降低消耗这一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外,还要将物的满足,转变为信息的满足。我们创造物质产品实际上是在创造物质产品的新信息,这是物质产品经济价值的主要源泉。在满足信息获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尽可能

  摘 要:工业设计要使产品在开发过程中使用节省能源、降低消耗这一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外,还要将物的满足,转变为“信息”的满足。我们创造物质产品实际上是在创造物质产品的新信息,这是物质产品经济价值的主要源泉。在满足信息获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尽可能少的使用物质资源而将信息创造出来,现在比较流行的简约主义设计就是在做这样的工作。我们发展工业设计还可以在另一个层面进行,就是不去一味开发新物质产品,而是开发新信息新服务,可以用原有的产品或简约的产品将更多的服务链接进去,使其有效地为我们服务,提高生活品质。最近,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为韩国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做的“开放的设备合作”设计研究项目,就属于这类型的工业设计研发。工业设计是创造“形态”,但形态的概念可以是有形的形态也可以是无形的形态,信息的形态也是工业设计学科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工业设计,技术发展,工业管理

  天然自然是一种合理的循环过程,植物的种子,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结出更多的种子,其植物的秸秆可以继续生长或收割后可以还原于土地的肥料,这就是合理的循环。人工自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汲取天然自然的这一特性,我们将天然自然转变为人工自然,又将人工自然转回到天然自然之中,这就表现为废弃物的二次价值开发和废弃物可以回收和还原于自然的设计计划。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近年来开展的“农作物废弃物秸秆材料工业产品开发设计研究”就是这样一个工作,尽管我们学院所完成的设计方案还有技术试验的问题存在,但我们所做的努力得到我国秸秆材料研究专家南京林业大学周定国教授的高度评价。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搞工业设计的都强调产品品种的扩大,因为只有这样,商业才更有竞争力。但是,现在我们应该转变这个观念,在发展模式上,工业设计要从扩大数量为主转向提升品质、提高内涵为主;从以经济利益为主转向整体生态利益为主,将“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的观念转变为设计的目的是人、物、环境的生态融合;从人工自然产品的经济化为主转向人工自然产品的文化为主,将文化通过艺术这个载体进入工业,将纯物质功能的满足转变为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同时满足,扩大产品的文化价值。纵观世界工业设计发展史,就是艺术不断以各种方式进入工业的历史,时刊发展到今天,特别是在我们国家,这个“进入”正在开始,这是我国在新形势下,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并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可能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是通过设计,将部分天然自然向人工自然转化的过程中,上升到生态自然的意识之中。生态自然是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交融,相互渗透互相包含,不能因为要发展人工自然就必须破坏天然自然。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这是一次创造,从人工自然再到生态自然,这又是一次创造。为了达到这再一次创造,我们要减少人工自然系统的封闭性,使人工自然的产品生态化,尽可能多的保持天然自然的因素、形式和韵味。同时在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减少天然资源的消耗。

  人造物是一个总称,其中一类不是由于自然界自身的变化所致,而是由于人的创造才产生的,例如塑料制品,而另一类是以天然自然物为原料制成的,用来取代某种天然自然物的不足以满足人类的生活。这类物品虽然也是人造物,但它直接使用了天然材料为原料来加工,例如木制品。

  人类最早的人工自然物是石器,使用石块作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工具,石块是人类智慧的第一个物化对象,正因为石器的使用实现了人类自己最初的设计。石器延伸了人类手的功能,增强了人类手的力量,在人类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自然物也在不断的发展,人工自然物的种类不断增多,分工也越来越细,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一方面成为制造者使用的工具,另一方面成为消费者生活中的器具。逐步的人工自然物就形成了一个系统,我们称之为“人工自然界”。

  人工自然界使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使人类从生活在自然界的原始状态转向生活在人工自然界的高品质状态。现在,我们已经不能离开人工自然系统了,不能想象如果人类离开了人工自然界应该怎样生存。当然,由于人工自然界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其的依赖,人工自然界也成为人与天然自然界之间的隔离层,渐渐地,我们与天然自然界接触越来越少越来越间接了,特别是城市的发展,我们已经习惯了生活在自己所创造的环境之中。我们在创造人工自然界的过程中,不断向天然自然界宣战,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的口号,我们对自己的关心越来越多,对自然的关心越来越少,比如下海捕鱼,我们从来也不会向大海撒鱼苗,却不断地捕鱼,为了更多地捕到鱼,我们创造了现代化船只、现代化捕鱼工具,征服海洋征服鱼类,同时又不断地向大海排放出污染源。我们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天然自然的面貌也在被深刻地改变着。

  逐渐地,两类自然之间的碰撞越来越强烈,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自然资源的危机和生态的危机的状态逐步显现出来,人类的工业文明是以巨大的物质资源消耗为代价来创造人类生活的,甚至对地球不可再生的资源也毫不留情,因此人工自然界与天然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就变得越来越严重了。

  于此同时,人工自然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浪费,比如美国的曼哈顿、拉斯维加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给世界作出了非常不好的榜样。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也存在着浪费资源的现象,比如大量的“短命建筑”,建成使用才一、二十年的大型建筑被拆除,尽管可以列出这样或那样合理或不合理的原因,浪费资源的情况是明显存在的。再比如不断发生的“战争”,且不管其政治价值如何,这都在浪费着大量的资源。

  对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必然带来对环境的高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五大基本要素:阳光、空气、水、土壤和生物体,在不断地被破坏着:大面积的沙尘暴遮挡了阳光、空气被各种排放物污染、水的污染和干枯、土地的污染和减少、生物体的病化等等,这已经是不争的现实。资源危机实际上是物的危机,物的危机必然会导致人的危机,最终受害的是人类。因此,我们的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在相处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和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和合共生”就是强调人——物——环境和谐的最佳理论,甚至包括中国传统风水学中的“适应自然、顺应自然”也有其合理的价值。

  天然自然界当然是具有生态性的,而人工自然界不具有自发的生态性,但是它具有文化性,这种人类特有的文化性将会成为我们改造人工自然的一个有意义的方式。

  工业设计的特性,表明它应该也能够在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这两个关系中加以平衡,这种平衡作用是一个非常功德无量的价值,其目的是创造一个人——物——环境高度和谐的人类生存空间。

  人类的动物本性是很微弱的,我们跑不过鹿,飞不过鹰,抓不过虎;一口水可以把我们呛死,一粒饭可以把我们噎死。但是思维能力却使我们非常的强大。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发挥“超越性”思维,要去创造。要创造不仅要有体力和智力这主观的“力”,还需要客观的“力”——工具。

  我们认识到人类的体力是有限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放大体力的工具。由于工具的创造,我们的劳动和生活变得非常省力,工具是我们肢体的延伸,放大了人类的体力,使我们的能力大增。我们的智力也需要工具来放大,智力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物化,转化为物质力量,将人类接受和处理信息的速度加快,使记忆持久而准确,持续有效工作的时间延长。人类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人类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创造人类体外工具取代自身器官能力的过程。

  工具的重要创造了物的文化,但是物的文化与人的文化总是在相互矛盾和相互斗争之中,我们从工业设计史中深切的感受到这一点,两个文化一直在分离,又总有一些设计思想者引导运动和流派试图将其融合。

  文化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我们在这里主要论述的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文化本质上是一个整体,所有分类都是人为的。这里所指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创造物质的技术文化,这里所指的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人文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文化,这样的界定,使我们的讨论范围有所限定,便于认识其中的道理。

  技术文化本质上是关于物的文化,文学艺术本质上是关于人的文化,物的文化和人的文化是人和物的关系在文化中的反映。物的文化具有人性的因素也具有非人性的因素,这是物文化与人文化既有一致性又有不一致性的原因。说它具有人性是因为它本身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满足人们自身需求的基本手段,创造了我们今天的人工自然界,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说它非人性,是因为科学研究常常需要一种“纯粹”的境界,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需要“中性”的视角,客观地描述对象。自然科学是抽象的知识,高度的数字化和符号化使得一些科学家头脑中只有数字和符号无形中抑制了感情的因素,使生活也变成了“抽象符号”,正是由于科学家潜心的创造发明,才使很多人工自然中的产品成为可能。同时,也正因为他们只关注于物的研究,追求科学价值中立,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比如原子能的发明,创造人类核工业能力的同时也创造了对人类巨大杀伤力的原子弹;近代工业发展在为我们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时候也带来的资源危机、生态危机以至更深层的人的危机。

  这种物文化的反动,造成了一些人文学者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其依据的理由是技术耗尽了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一些环境保护主义者们认为技术正在自杀性地污染着一切,尤其使很多污染隐藏在我们的身体之中,慢慢地在毁灭我们,我们又在慢慢地吞食自然,自然正在成为过去,人类最后留下的只有技术了。

  这是物文化与人文化的分离。尽管在文化认识上大家各有各的说法,但是任何人也不能够否定我们现代人类的生存,谁也不能离开物文化的创造,谁也不能离开人文化的创造,这两种文化是必然并存的,因此,我们不是让它们分离对立,而是让它们共存共荣。工业设计是一种物文化与人文化交叉的学科,在这样的分离中是否能够起到一定的“抚平”作用?这值得我们从事工业设计的人士加以思考。我以为在人类的进步中,这两种文化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工业设计的工作,使技术的物加入了文化的视角,使物具有了人性。人文艺术创造的人文化,通过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引入到工业造物活动之中,使造物的过程不仅有了技术的视角,也有了文化的视角。这就是工业设计在两种文化中的和谐作用。

  我们谈到价值就需要讨论利益的问题。价值就是利益,没有利益就没有价值。从古到今,每个人都十分关注利益问题。利益具有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两种,物质利益是人的基本利益,只有当人的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提出精神需求。当然,人的精神利益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来反映,即便是精神产品也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但是,精神利益还是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时刊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正是朝着精神利益越来越重要的方向发展的。

  我们在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总是有自己利益目标的,利益的层次也不一样,这里我们主要是讨论消费者的利益与制造者(包括商家)的利益这样一对矛盾,以及工业设计学科在其间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问题。

  产品进入消费领域以后就成为商品,高度产业化的社会是靠商品快速运转的活力来维持的。在成熟的产业社会中,人们不断地购买商品,企业不断地生产商品,不断地改良而变得更加优秀的产品供给消费者使用。这样的反复,显示出了社会和生活的质量。社会发展离不开商品,人们生活离不开商品,因此商品就必须不停地周转,不停地生产,不停地销售,不停地开发。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有消费者的利益,购买适合的产品,出适合的价格,满足一定的使用需求。生产和销售企业有自己的利益,生产和销售对路的产品,经济利益尽可能最大化,满足生产销售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这本是无可厚非的要求,只有满足了各自的利益,社会才会发展。问题是怎样把握好“度”,在整个环节中又有谁来把握这个度。消费者希望以最少的花费获得最多的东西,生产和销售者希望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消费者和生产销售者都是矛盾的主体,需要一个环节加以调整,而中间这个调节的环节,就是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要代表消费者的利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生物的生存需求到社会的文化欲望需求,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快乐、亲情、自我表现等就形成了积极的需求活动。工业设计正是在满足这样的需求,将美引进了产品之中,使人们对产品的欲望上增加了新的动机,并以此来与商业交叉。由于人们的感性欲望是变化的、流动的,因此,通过不断地创新设计,这种变化流动的情感得到满足。同时,工业设计师要考虑到社会水平的总体标准,将良好的品质输入产品之中,与消费者花去的金钱相一致,使消费者得到的品质符合商品的价值。这里,工业设计师充当了消费者代言人的作用。

  工业设计也要代表生产厂家利益。由于具备创造功能的工业设计在产业领域中发挥着创造催化剂的作用,在产品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工业设计具有“整合力”的价值,在捕捉下一个阶段创新时具有“构想力”的价值,在归纳使用功能的载体上具有“造型力”价值,正是工业设计具有这些价值,使得工业设计成为企业产品开发、市场商品流通中的重要环节。企业重视工业设计了,其本质还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相对于工业设计师而言,他们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还是远一些,工业设计师作为消费者的代言人,要为消费者说话,但同时也必须为企业创造价值,否则企业不赚钱,不能扩大再生产,最后受损失的还是消费者,何况毕竟是企业在支付你的设计费,这也是企业在开发新产品中付出的成本,你也要满足企业的利益。

  制造者和消费者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对依赖体,工业设计在制造者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来一座桥梁,它同时反映了双方的利益与价值追求,它在双方的共存中起到协调的作用,是创造“适合”和“和谐”的使者。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