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30所属分类:农业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在目前有关蔬菜种植栽培的管理技术有哪些呢?我们应该怎样来加强对蔬菜管理应用的新技术呢?不同的种植栽培技术又有什么意义呢?有关现在种植管理的新科技技术有哪些呢?本文选自:《蔬菜》,《蔬菜》主办: 北京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
在目前有关蔬菜种植栽培的管理技术有哪些呢?我们应该怎样来加强对蔬菜管理应用的新技术呢?不同的种植栽培技术又有什么意义呢?有关现在种植管理的新科技技术有哪些呢?本文选自:《蔬菜》,《蔬菜》主办: 北京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国际刊号:ISSN1001-8336,国内刊号:CN11-2328/S,邮发代号: 82-874,创刊时间:1982
摘要:在对蔬菜进行采收时,要根据蔬菜性状的不同进行合理的采收。如江苏省响水县小尖镇在收获莲藕时,需要注意将莲藕和其他部分的收获时间错开。莲藕的收获时节是农历10月份,而在此之前是不能够采摘莲藕的。农历7月份是采摘莲花和莲蕊,农历8~9月份采收莲子和莲叶,农历10月份才能够收获莲藕。该时节的莲藕才真正的成熟,并且不会造成莲藕其他部分的浪费。
关键词:蔬菜栽培,农业技术,农业论文
1 选地整地
根据所选择种植的蔬菜的品种不同,土壤的选择也是很有必要的。以大蒜为例,在选地时最好要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的土壤。
江苏省响水县小尖镇是属于长江流域的地区,因此种植大蒜整地时,必须要在收获前及时的翻土,每1m2施4000kg的农家肥以及100kg的饼肥。并将每块土地整平作畦。畦面的宽度要保持在1.5m,该种宽度更能帮助土地排水。因为大蒜在种植期间不能够沾染太多的水,否则将会导致大蒜腐烂。
2 茬口安排
秋延后栽培的蔬菜需要比较充足的光照以及地气,该种植物在生长期和发育区是不会受到冻害影响,在产量上会大幅度的提升。且秋延后的蔬菜外形好,色泽好、口感好。
冬春茬进行栽培的蔬菜是在微光低温下生长的,对于水肥的利用率比较低,会影响蔬菜的产品和质量。
因此,在茬口的安排上应当尽量的选择秋延后的蔬菜,只有秋延后的蔬菜才能够远销全国各地的市场。
3 选用良种
在选择种植蔬菜的种子时,需要根据地区的纬度选择合适的种子。要选择适合在当地生长、颜色鲜艳、果实圆润、口感好、生长发育期符合茬口要求的蔬菜品种。
例如在种植大蒜时,根据江苏省响水县小尖镇的纬度与人们的口味要求,选择白皮种的大蒜品种,因为江苏人的口味比较淡,该种白皮种的大蒜蒜头比较大,但是味道却比较淡,无论是在销售或种植上,都是符合江苏省响水县的地区情况。
4 科学施肥
蔬菜瓜果在生长时都需要施肥,科学的施肥才是保证蔬菜质量的良策。在施肥时最好是打破传统的施肥模式,重视采用二氧化碳气以及秸秆生物反应堆对蔬菜和土壤进行施肥。在施肥前要首先对土壤进行检测,判断每块土地对于氮、磷、钾等微量元素的适应程度。如磷肥,磷肥是属于灰分元素,其可以影响的范围是比较小的,因此在进行施肥时应当与有机肥一起施入土地中;又如氮肥,因为氮肥影响土地的范围是比较大的,因此也极易会被水流冲走,为了将其固定住,就需要在施氮肥时将钾肥共同施入,将土壤中的氮肥和土壤固定住,保证蔬菜都能够吸收到养分。
5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了对蔬菜水分的管理、大棚中温度的调控以及病虫害的防治。
5.1 水分的管理
水分是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的物质,蔬菜也是一样的,在蔬菜中,水分的含量就占80%。因此,为了避免蔬菜因为缺少水分而枯萎,在蔬菜的生长期就需要根据蔬菜的生长特性,对水源进行管理。而对水源的管理主要包括了土壤的干湿度与季节的变迁两方面的因素。如果土壤中含水量比较多,在蔬菜的缓苗期和蹲苗器就不需要进行浇水,反之则需要浇水。江苏省响水县小尖镇属于温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在夏季,土壤的含水量比较多,因此可以不需要浇水,到了冬季,天气比较干燥,根据情况可以适当的追加肥料和浇水,保证蔬菜的长根和排湿。
5.2 大棚中温度的调控
在大棚中生长的蔬菜,要对温度进行科学的管理。在棚内可以设置温度计和干湿球温度计,根据每种品种不同的蔬菜,对温度进行管理,调节好适合蔬菜生长的温度,及时的通风换气,保证蔬菜的健康。一般在早上9:00和10:00进行对温度的调节和排换气。
5.3 病虫害的防治
我国南方,病虫害比较严重。江苏省响水县小尖镇在夏季虫害比较严重,因此种植蔬菜时,需要增加氮、磷、钾肥以及生物抗菌肥的施入,保证蔬菜在幼苗阶段的强壮。虫害一般在雨后特别容易出现,在雨后就需要防止田间出现积水的状态,可以有效的控制虫害的蔓延。大蒜叶一旦发生了叶枯病,在发病初期时需要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治疗,每10d喷1次,连续喷洒3~4次即可达到防治的目的。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