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棉花种植过程中会出现的病害及可以采取的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17-04-20所属分类:农业论文浏览:1

摘 要: 这篇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了棉花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在众多的农业经济作物中,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论文总结了近年来棉花种植中遇到的病害防治研究,分析了棉花病害的发生概况,病害的种类和症状。

  这篇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了棉花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在众多的农业经济作物中,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论文总结了近年来棉花种植中遇到的病害防治研究,分析了棉花病害的发生概况,病害的种类和症状。

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

  关键词: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防治措施,山东聊城

  棉花是山东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棉花病害是影响山东省棉花发展的主要因素,常年造成棉花损失达15%~20%。棉田病害的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治是保证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环节。笔者在棉花科技服务工作中,深入生产一线,对棉花病害开展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并进行技术集成,通过技术培训、示范等推广应用。

  1棉花病害发生概况

  1.1病害损失

  棉花病害是制约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棉花病害损失率24%。美国棉花病害协会统计,棉花病害损失率年平均为13.28%渊1952要1990年冤。中国无系统统计数字,估计因各种病害产量损失约8%,年损失人民币约70亿元。

  1.2病害种类

  我国所记载的棉花病害有50多种,收集到31种,其中棉花细菌性病害2种,真菌性病害25种,线虫病2种,病毒病1种,生理性病害1种。按照危害时期和部位可以分为苗期病害渊6种冤、维管束病害渊2种冤、叶部病害渊8种冤和棉铃病害渊9种冤。按危害部位棉花病害可分为根部病害、维管束病害、叶病、铃病等,根部病害主要为棉花苗期病害;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线虫病、病毒病、生理性病害等;按发生时期可分为苗期病害、成株期病害、铃期病害。苗期和铃期的多种病害均普遍发生,特别是春、秋2季多雨年份,常导致严重死苗或烂铃。

  2苗期病害

  棉花苗期病害可以分为根部病害和叶部病害。棉苗根病主要包括立枯病、红腐病、炭疽病、猝倒病;棉苗叶病主要包括黑斑、轮纹斑、褐斑、角斑、茎枯病。棉花苗期病害主要造成烂种烂芽、黑根死苗、僵苗迟发、缺苗断垄。低温多雨适合苗期病害发生,而且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2.1发生近况

  2010要2016年调查了鲁西地区主要植棉县市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情况。普查结果表明,鲁西棉区苗期病害以立枯病和枯萎病为主,红腐病次之。近3年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生普遍提前,枯萎病在子叶期即可发病。国审和省审棉花品种抗枯萎病较好,农民自留种特别是自留毛籽苗期枯萎病发生非常严重。适时晚播可有效减少苗病和黄萎病发生。

  2.2发生条件

  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棉花品种渊品种间抗苗病有差异冤、种子处理渊抗苗病脱绒包衣>光籽>毛籽冤、气候条件渊低温高湿是苗病发生的主要条件冤以及栽培耕种措施渊播期和播种深度、轮作与连作、地势高低、施肥、中耕、除草、间苗等农事操作冤。相同品种在不同年份因气候不同,其发病程度及发病种类不同;同理,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因栽培耕种措施不同,其发病种类和发病程度也不同。

  2.3病害循环

  苗期初侵染源院棉种、土壤及病株残体。棉种内部带菌率院炭疽病菌2.1%、红腐病菌1.6%、黑斑病菌1.67%。存活时间院红腐菌>立枯菌渊2~3年冤>黑斑菌渊1~2年冤>炭疽菌渊0.5~1.0年冤。病菌寄主范围广泛,立枯病主要是通过耕作活动及水流传播,炭疽、红腐和黑斑主要借风雨传播,此外通过昆虫以及病健苗相互接触也可传病。

  2.4病害种类及症状

  2.4.1棉苗立枯病渊真菌病冤。俗称烂根病、黑根病。出土前造成烂种和烂芽。出土后,苗茎基部出现褐色凹陷病斑并逐渐扩大,直到病斑扩大缢缩,切断水分和养分供应,造成子叶垂萎,最终幼苗枯倒;成株叶片出现褐色斑点,脱落穿孔。多雨年份茎基部呈现黑褐色病斑。

  2.4.2棉茎枯病渊真菌病冤。子叶和真叶上出现边缘紫红色,中间褐色的病斑,扩展后呈近圆形,具同心轮纹,表面散生小黑点;急性病斑叶片出现像开水烫过的灰绿色大型病斑,大多在接近叶尖和叶缘处开始,然后沿主脉急剧扩展,严重时病叶脱落,棉株落成光杆;茎基部受害则多在靠近叶柄基部的交接处及附近枝条下形成暗褐色梭形溃疡斑,边缘紫红色、中间凹陷,病斑上生有小黑点。后期严重时病斑扩大包围或环割发病部分,致外皮纵裂,维管束外露。叶柄受害后叶片易脱落,茎部受害后可使茎枝枯折,故名茎枯病。蕾铃发病,铃壳上先出现黑褐色病斑,后迅速扩大,使棉铃腐烂或开裂不全,铃壳和棉纤维上有时会产生许多小黑粒。

  2.4.3棉苗猝倒病渊真菌病冤。多在潮湿条件下发病,主要危害幼苗,也能侵害种子和露白的芽。最初在茎基部出现黄色水渍状病斑,严重时呈水肿状,并变软腐烂,转成黄褐色,棉苗迅速萎倒。与立枯病的区别是其茎基部无褐色凹陷病斑,且在高湿情况下,棉苗上常产生白色絮状物。

  2.4.4棉苗红腐病渊真菌病冤。病菌侵害棉苗根部,先在靠近主根或侧根尖端处形成黄色至褐色伤痕,根部腐烂,严重时会蔓延至幼茎。受害棉苗子叶边缘常出现较大灰红色圆斑,湿润气候条件下,病斑表面产生1层粉红色孢子。感病幼苗通常生长迟缓,严重时子叶萎黄,叶缘干枯,甚至死亡。

  2.4.5棉苗炭疽病渊真菌病冤。棉籽萌发后,在土中呈水渍状腐烂。若幼苗出土后发病,则在幼茎基部发生紫红色纵裂条痕,扩大后成皱缩状红褐色梭形病斑、稍凹陷,严重时皮层腐烂、幼苗枯萎。棉叶上的病斑则为黄褐色、边缘红褐色;干燥条件下病斑受到抑制,边缘呈紫红色,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物质,叶缘常破裂。

  2.4.6棉黑根腐病渊真菌病冤。主要危害棉苗根部和茎基部。导致棉苗矮化,叶片皱缩或萎蔫,不久即倒伏、死亡。病苗茎基和根部为紫褐色,逐渐腐烂,皮层干腐易脱落,且容易从土中拔出。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灰白色霉层。吐絮期为此病的发病高峰期,发病后叶片萎蔫下垂,迅速青枯,但叶片不立即脱落。病株根颈部肿大、扭曲,茎基和根部均呈紫黑色腐烂,干燥后为棕褐色,病部表皮纵裂;病根较细,且侧根增多。

  2.4.7棉苗疫病渊真菌病冤。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开始时略显暗绿色,与健康部分差别不大,随后变成青褐色;在病斑出现不久,若天气放晴,空气湿度下降,病斑部分会失水呈淡绿色,遇光照射呈黄褐色,病健部分界限明显,后转成青褐色至黑色。高湿条件下,子叶呈水浸状如被烫过,凋枯脱落。真叶期症状与子叶期相同,严重时子叶和真叶均乌黑,全株枯死。

  2.4.8棉轮纹叶斑病渊真菌病冤。也是棉花生长中、后期常见的病害,但以苗期危害子叶损失较重。多发生在衰老的子叶上,严重时蔓延到初生真叶,引起死苗。受害子叶最初发生针头大小的红色斑点,逐渐扩展成黄褐色圆至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一般具有同心轮纹。发病严重时,子叶上出现大型褐色枯死斑块,枯死脱落。叶片和叶柄枯死后,菌丝会蔓延到子叶节,造成茎组织甚至生长点死亡。

  2.4.9棉褐斑病渊真菌病冤。最初在子叶上形成紫红色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紫红色,稍隆起。苗期多雨往往发病严重,导致子叶和真叶均布满斑点、凋落,影响幼苗生长。病斑表面散生的小黑点是病菌分生孢子器。

  2.4.10棉角斑病渊真菌病冤。可以发生在棉株地上部各个部位。幼苗染病后,先在子叶背面出现水渍状透明斑点,逐渐转变成黑色,严重时子叶枯落。如遇多雨天气,病菌可自叶柄侵入幼茎,形成黑绿色长形条油浸状斑,严重时幼茎中部变细、折断死亡。若棉铃感病,发病初期在铃柄附近出现油渍状绿色小点,逐渐扩大成黑色圆形病斑,病斑中央下陷。有时几个病斑连成不规则形大病斑。幼铃受害常腐烂脱落;成铃受害一般腐烂1~2室,但也可引起其他病害侵入,导致整个棉铃烂掉。

  2.4.11棉花曲叶病毒病。受棉花曲叶病毒侵染的病株叶片边缘向上或向下卷缩,叶脉膨大、增厚、暗化,叶脉表面突起,并发展成杯状侧叶,植株矮化,感病植株一般只有健株高度的40%~60%,棉纤维产量低。

  3成株期病害

  棉花成株期病害主要有枯萎病、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严重病害,被列为检疫性对象。1934年在南通市发现枯萎病,1935年黄萎病由美国引种带入中国。目前,这2种病害在中国各棉区都已出现。生产上多属于二病混生类型。症状院叶片早落、萎蔫死亡、产量低、品质差,甚至毁种绝收。

  3.1棉花枯萎病

  3.1.1发病规律。棉花枯萎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全国棉区均有分布。近几年调查结果显示院棉花苗期枯萎病有上升趋势。土温达20益左右时开始侵染棉苗,随着地温上升,病苗率显著增加。北方棉区在6月底至7月初,地温达到25~30益,枯萎病发生达到高峰。夏季土温逸33益时,进入潜伏期,病势暂停发展。秋季土温下降后,北方棉区发病率有所回升,但不会出现明显的发病高峰。雨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6月雨水多、分布均匀,发病严重;雨量小或降雨集中,则发病较轻。发病程度与棉花生育期也有很大关系,虽然棉花在苗期即可感病,但在现蕾前后达到发病高峰。

  3.1.2症状类型。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症状表现出多种类型。苗期常见类型有皱缩型、紫红型、青枯型、黄色网纹型、黄化型[1]。淤皱缩型院5~6片真叶时,部分叶片出现皱缩、畸形,叶色深绿,叶片变厚,节间缩短,植株明显变矮,但不枯死。于紫红型院早春气温偏低或不稳定时,病株叶片局部或全部成紫红色,最终叶片脱落,植株死亡。叶脉多呈深紫红色。盂青枯型院出苗期遇高温天气,相对湿度>62%、日照强烈时,叶片突然失水下垂,呈深绿色,青枯干死,但不脱落。榆黄色网纹型院棉苗出土20d后,子叶和真叶叶脉褪绿成黄白色,叶肉保持绿色。叶片局部或全部呈纵横交错黄白色网纹状。叶脉多由叶缘和顶部开始变色,逐渐向内扩展形成块斑,有时可扩至整个叶片。最后凋萎、干枯、脱落,植株死亡。自症状出现至棉苗枯死,一般需要15~20d,发展较慢。虞黄化型院子叶或真叶通常先从叶缘或顶部开始变色,局部或整体变黄,但不出现黄白色网纹,最终凋萎脱落。在成株期,枯萎病常见症状为矮缩型,叶片深绿,皱缩不平。与健康植株的叶片相比,病株叶片粗糙、变厚,叶缘向下卷曲;主茎和果枝节间短缩,有时扭曲。部分病株出现半边枯萎症状,严重时发育早期即枯死;轻病株可带病存活,但多发育不良,生长畸形,影响结蕾[2]。维管束显褐色或黑褐色较连续条纹,是该病田间识别的依据。

  3.2棉花黄萎病

  3.2.1发病特点。种子带菌是长距离传播和初侵染的来源;根部侵染主要是根的分生区域渊根尖冤;只有初侵染,但侵染时期长,从苗期持续到成株期;发病最适条件为温度25~28益、湿度逸70%。

  3.2.2防治存在的问题。缺乏抗性稳定的抗病品种;化学药剂不能有效保护病原菌侵染部位;病原菌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寄主范围广;由于种植习惯和人多地少,难以实施长期有效的轮作。

  3.2.3发病症状。在自然条件下,苗期一般不发病,现蕾以后逐渐发病。一般7要8月棉花开花结铃期发病达到高峰。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发展。病叶边缘稍向上卷曲,叶脉间出现淡黄色不规则斑块,叶脉附近仍保持绿色,呈掌状花斑。有时叶脉间出现紫红色不规则的失水萎蔫斑块,逐渐张树珍院棉花主要病害与防治措施扩大变成褐色枯斑,严重时整个叶片枯焦,脱落成光杆;有时病株茎部或落叶叶腋可萌发赘芽和枝叶。

  病株一般不矮缩。铃期遇盛夏久旱后暴雨或大水漫灌,常发生急性型黄萎症状,先是棉叶呈水烫样,然后突然萎垂,迅速脱落成光杆植株。茎杆内部维管束全部变色,一般情况下,呈现黄褐色条纹。黄萎病病株维管束显黄褐色不连续条纹,较枯萎病变色稍浅。

  4棉花铃期病害

  4.1病害概况

  棉花铃病主要表现为烂铃,是棉田极为普遍的病害。棉铃感病后,轻则形成僵瓣,重则全铃烂毁。腐烂棉铃中有65%全无收成,20%形成僵瓣,15%后期轻烂铃可收一些籽棉。烂铃多是中下部棉铃,对产量影响很大。我国北部棉区通常比南部棉区烂铃轻,一般棉田烂铃率5%~10%,多雨年份可达30%~40%,严重时达50%~90%以上。影响棉花烂铃的主要因素是湿度,湿度越大,烂铃越重。每增加100mm降水量,烂铃率增加5.6%。

  4.2病害种类

  棉花铃病分为原发性病害和继发性病害,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烂铃僵瓣,影响产量和纤维品质。原发性病害即在苗期或成株期受到病原菌侵染,且在苗期或成株期也可发病,主要包括棉铃疫病、棉铃红腐病、棉铃炭疽病、棉铃黑果病等[3]。继发性病害主要包括棉铃红腐病、棉铃红粉病、棉铃曲霉病、棉铃软腐病等。

  4.2.1棉铃疫病渊真菌病冤。多影响棉株下部成铃,主要在7要8月发病。病斑先从棉铃基部或从铃缝开始出现,青褐色至青黑色,水浸状。起初病斑表面光亮,健部与病部界限清晰,后逐渐向全铃扩展,病斑变成中间青黑色、边缘青褐色,健部与病部界限模糊不清。单纯受疫病危害的棉铃,发病后期于铃壳表面产生1层霜霉状物,即疫病菌孢子囊和菌丝体。但往往有大量的红腐病菌伴随发生,以致疫病症状被掩盖,难以辨别。

  4.2.2棉铃炭疽病渊真菌病冤。最初在铃尖出现暗红色小点,后逐渐扩大形成褐色凹陷病斑,边缘紫红色稍隆起。气候潮湿条件下,病斑中央可以看到红褐色分生孢子堆。受害严重的棉铃整个溃烂或不能开裂。在苗期炭疽病严重的地区,生长后期棉铃炭疽病也往往较多。病菌可以直接侵染无损伤的棉铃。

  4.2.3棉铃红腐病。是结铃后期常见病害,多发生在受伤的棉铃上。当棉铃受疫病、炭疽病或角斑病侵染后,以及受到虫伤或有自然裂缝时,最易引起棉铃红腐病。病斑没有明显界限,常扩展到全铃,在铃表面长出1层浅红色粉状孢子或白色菌丝体。病铃铃壳不能开裂或只半开裂,棉瓤紧结,不吐絮,纤维干腐。

  4.2.4棉铃红粉病。症状略似红腐病。铃壳及棉瓤上满布淡红色粉状物,粉层较红腐病厚且成块状,略带黄色,天气潮湿时呈绒毛状。棉铃不能开裂,棉瓤干腐。

  4.2.5棉铃软腐病。最初出现深蓝色伤痕,有时呈现叶轮状褐色病斑,后病斑扩大,发展成软腐状,上生灰白色毛,干枯时变成黑色。

  4.2.6棉铃黑果病。棉铃一般在受伤情况下发病,病菌也可直接穿入铃壳果皮危害棉铃。受害棉铃会出现1层绒状黑粉,通常病铃发黑,僵硬,多不开裂。

  4.2.7棉铃曲霉病。棉铃感病后,先在铃壳裂缝处产生黄褐色霉状物,以后变成黑褐色,将裂缝塞满,病铃不能开裂。

  5棉花生理性早衰

  棉花红渊黄冤叶枯病又叫凋枯病,常造成棉花生理性早衰。一般在蕾期开始发病,盛花期普遍发生,于结铃期严重发生,致吐絮期成片死亡。一般发病率10%,严重时达90%,个别田块甚至绝产。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呈现红叶或黄叶,但维管束不变色,可以区别于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6棉花病害综合防治

  棉花病害防治应坚持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冶的原则[4]。

  6.1播种期及苗期病害防治

  苗期病害防治提倡野预防为主,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冶的综合防治原则,是主要以栽培管理为基础,精选种子、做好种子药剂处理,结合苗期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5]。

  6.1.1发病特点。棉苗根茎较幼嫩、抗病能力弱,易受病菌侵染而腐烂;多种病菌复合侵染,反复发生,症状难辨别;易引起僵苗、病苗、烂芽、烂根、叶枯茎腐,严重时甚至缺苗断垄,成片死亡。

  6.1.2防治对象。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黑斑病、猝倒病、轮纹斑病、疫病、角斑病、褐斑病、茎枯病、苗期枯黄萎病。

  6.1.3防治措施。淤农业防治。选取籽粒饱满、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抗病品种。播种前精细整地,增施有机肥;出苗后早、勤中耕以提高地温,利于根系发育,减轻苗期病害发生;间苗时去除病苗留健苗。于药剂防治。种子包衣院种子硫酸脱绒后,用种子量0.4%的20%卫福或用种子量0.2%的2.5%适乐时与种子量0.04%的35%金阿普隆混合包衣;或用50%甲基托布津渊种子量的0.6%冤或40%五氯硝基苯酚粉剂渊种子量的1%冤进行药剂拌种,防治立枯病、红腐病、猝倒病等。浸种院可用野三开一凉冶温水渊55~60益冤浸种30min;或用40%黄枯净粉剂按种子量1%或40%多菌灵胶悬剂按种子量2%加水浸泡14h捞出晾干,可杀死种子上的病菌,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立枯病等。药剂喷雾。发病后喷雾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立枯病;喷雾2.5%百克乳油500~800倍液防治炭疽病;喷雾波尔多液1颐200倍液防治黑斑病、角斑病、茎枯病。每7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根茎病害也可直接灌根防治。

  6.2成株期病害防治

  成株期病害主要为棉花枯黄萎病,是世界性重要病害。6.2.1发病特点。棉花现蕾到开花,开始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为棉花枯黄萎病等的发病期。常造成叶片、蕾和花发黄脱落甚至棉株枯死,影响后期产量和品质。6.2.2防治对象。主要有枯萎病、黄萎病、茎枯病。6.2.3防治措施。淤田间如发现零星病株,应及时拔除,并进行病穴消毒。于叶面喷黄腐酸有机肥600~800倍液,并加入杀菌剂,7~10d喷1次,连喷2~3次预防。盂初现病症时,用12.5%水杨多菌灵2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灌根,用量为100mL/株,间隔10~25d再灌1次;也可用1%硫铵水、2%碳铵水等化肥118水灌根,促进病株复壮生长,控制病情发展。榆未发病地块喷施黄腐酸有机肥或绿风95、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促壮苗、提高棉株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6.3花铃期病害防治

  棉花铃病种类很多,不同地区病原种类和危害程度有较大差别。6.3.1发病特点。棉花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危害各部位的病害相应发生。如危害叶片的角斑病、褐斑病;危害棉铃的疫病、炭疽病;危害植株的枯黄萎病等。严重时常造成蕾铃脱落、烂铃、僵铃。6.3.2防治对象。主要为枯萎病、黄萎病、红叶枯病、疫病、炭疽病、红腐病、灰霉病、红粉病、曲霉病、黑果病、软腐病等。6.3.3防治措施。淤加强棉田肥水管理,重施花铃肥,增施复合肥,避免单独或过多施用氮肥,防止徒长和株间郁闭。于连续阴雨后,及时开沟排水;及时进行整枝、摘心、打顶、去除老叶等农艺操作,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烂铃。盂若田间出现烂铃,需及时摘除并喷药防治,可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等药剂800~1000倍液喷雾,每7~10d喷1次,连喷2~3次。

  作者:张树珍 单位:聊城市东元丰聊种业有限公司

  推荐阅读:《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99年创刊的《内蒙古林学院学报》(哲社版)。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