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林业科研高级职称评审论文范文(两篇)

发布时间:2017-08-09所属分类:农业论文浏览:1

摘 要: 下面是两篇林业科研高级职称评审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退耕还林推动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探讨了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策略,第二篇论文介绍了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针对当前存在的思想认识不足、退耕农户对退耕林地管护不力等问题给

  下面是两篇林业科研高级职称评审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退耕还林推动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探讨了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策略,第二篇论文介绍了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针对当前存在的思想认识不足、退耕农户对退耕林地管护不力等问题给出了对策。

世界农业

  《退耕还林推动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摘要:自我国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在生态环境以及农民经济收入方面均获得了一定成效,但退耕还林仍然是一项政策性的工程。为了更好地解决退耕还林区域长远的经济发展问题,必须在政策落实的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的产业。就目前而言,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本文详细分析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思考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工程是优化生态环境的最直接、最有效措施之一,同时也是帮助偏远贫困山区的人民群众真正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伴随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开展,广大群众干部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升,这也促使农业结构有着明显的改善和优化,间接提升了农民的收入。但是,近些年因退耕还林补助的相继到期,后续产业问题显得越发突出。对此,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阐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策略。

  1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

  1.1文化程度偏低,其他产业发展能力较弱

  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导致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最终形成一个贫困发展循环圈[1]。因为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再加上许多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较低,这一现象也充分证明了当前农村地区的平均文化水平并不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向农村提供任何的帮助都显得非常局限,另外因为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的缘故,导致许多村民对于新鲜事物的理解存在偏见,对于一些前期需要投入的产业认为无参与价值,导致在退耕还林之后,许多村民无其他产业可以参与,最终经济效益不断降低,从而呈现后续产业发展问题。

  1.2思想保守,很难取得突破

  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许多的贫困地区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小农意识,在思想观念方面落后,并且非常保守。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之下,许多的农民仍然坚持着一门一户的生产生活格局,导致许多农村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因为当前退耕还林的许多产业都属于团体性的产业,这样必然导致许多农村地区无法有效的开发产业,最终形成严重的经济发展阻碍[2]。另外,因为退耕还林开始时有政策方面的补助,导致一些群众习惯性形成了“等、靠、要”,突然因为补助政策到期,导致思维层面的惯性,最终无法突破保守思想,导致存在着严重的经济收益问题。

  1.3资金的来源单一

  我国政府所实行的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大型、系统性工程,需要庞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基本保障,假设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便无法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我国退耕还林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支出,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导致人均占比并不高,再加上资金是由上至下进行分配,最终农户并不能获得充足的资金,这也导致许多想要创业的农户缺乏创业资金,再加上退耕还林之后补助有一定的时限,国家补助到期后导致大部分林农生活方面都存在困难,最终无法参与到各种后续产业当中。

  2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具体对策

  2.1加强教育建设,改变思想观念,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我国一直在针对农村地区的现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并且在退耕还林政策到期时也出台了一些持续性帮助的政策,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但就当前的实际状况而言,这一项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对此,需要充分展现土地的资源优势,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统一性协调原则,应用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性目的。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必须结合农村发展工程而定,需要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而选择。例如,可以将退耕还林和林下种养殖相结合,推广林下养殖、种植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增加了林农的收入,同时还可以稳住民心。保住绿水青山,也就保住了金山银山。

  2.2加强监督力度,让退耕还林落到实处

  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纸浆、木材等加工生产业,并为退耕还林之后的后续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撑。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当加大监督力度,尤其是在森林开发的合理管理当中,务必保障森林资源的可循环、持续性开发,而不是随意乱砍滥伐。另外,还可以选择适当的地段由政府主导建设相应的加工市场,提升林业副产品的销售途径,促使退耕之后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途径,并消除各种后顾之忧。政府还需要适当加大针对性的资金投入,而不是广泛性的普及补助,例如可以将资金投入到市场的开发以及建设当中,从而保障整个地区农业市场空间。

  2.3理清思路,寻找后续产业切入点

  针对贵州省各地实际情况,需要针对性的开展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工作。贵州省具备发展特色旅游的优势,所以各地可以结合当前退耕还林工程的大发展环境,大力推广特色果园、特色旅游区等经济项目,并借助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当地的退耕农户长远发展,加快后续产业发展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当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寻找问题的本质与根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到真正的退耕还林,为参与退耕还林农户提供更多的商业机遇,从而真正推动我国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皓,王伟,朱永明,等.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河北省以保定市涞水县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04):263-267.

  [2]丁娜,张绍文,程宝栋.国有林场后续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07):149-154.

  作者:刘邦发 单位:大方县六龙镇六龙林业站

  《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概述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退耕还林概况,针对当前存在的思想认识不足、退耕农户对退耕林地管护不力、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布局、镇(村)2级工作力度不足等问题,剖析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对策,包括加强早阳镇整体规划;加大技术指导和宣传;加强区、镇2级林业干部队伍建设等,以供借鉴。

  关键词:退耕还林,陕西安康,汉滨区,早阳镇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也不断加快,人口增长速率降低,老龄化加J陕。随着脱贫计划的实施,如何调整汉滨区两山区域产业布局、发展规划,是影响当前以及今后两山区群众生活和发展的大事。作为山区,退耕还林是首要选择。早阳镇地处汉滨区东部,产业结构落后,与实际地理环境不协调,导致经济发展缓慢。本着促进本辖区协调林业产业发展与适合当地群众生存、解决致富脱贫之路的精神,在辖区退耕还林工作现场和群众中调查的基础_卜,经深思熟虑之后总结分析出早阳镇退耕还林项目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看法。

  1汉滨区早阳镇退耕还林概述

  1.1早阳镇概况汉滨区早阳镇由原前进乡、共进乡合并而成;位于汉滨区东部,南邻汉江、316国道穿境而过;辖区204.skm=,22个行政村31000人,典型的山区乡镇,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早阳镇自古以林业,特别是以核桃、拐枣、积壳、蚕桑种植业经济为主体。受山大人稀、南北跨度大、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区域经济文化落后贫困村巧个,却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阶梯分布。大体可分为邻汉江的7个村经济发展较好、中段10个次z,s个北部落后。早阳镇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地势起伏,沟壑纵横,造成交通不便。由于山大坡陡,耕地坡度大耕种落后,较好的多垦于山顶。田地坡度较陡,不积水;土地整修之后也因无地表径流,地下水位深,而无法实施灌溉。该区主要分布着砂土,其有机质含量及养分贮藏量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如今当地居民多种植玉米、油菜、魔芋和烤烟,立业主要是核桃、拐枣、积壳、蚕桑等,大多数居民生活粮油以购买为主,但仍有部分人仍然在温饱线附近徘徊,生活困难。

  1.2早阳镇退耕还林现状1999年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启动,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早阳镇全镇1999年、200s年2个年度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林122hm=、经济林24.02hm=,大多以侧柏、速生杨、桑树为主,实施生态林政策兑现每年度兑付金额达到22877s元;经济林每年度政策兑现每年度兑付金额达到47s0。元;全镇涉及10个村1000多户农民,但是其现状未达到逾期经济和生态效益。200s-201s年,全镇实施汉江绿化和经济林果园建设共计逾1333.33hm=,以侧柏、核桃、积壳、油桐、油橄榄为主。截至2015年,实施的退耕还林实现了改善环境的目标,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2016年,随着国家脱贫计划的启动,相关政策要求,政策的倾斜和扶持力度的加大,仅2016年全镇实施退耕还林和经济园建设逾666.67hm=,达到了以前面积总和的500Io,以核桃、拐枣为主。截至2016年底,全镇绿化和经济建园逾2000hm=。大面积实施经济建园和退耕还林,缺乏整体布局和规划,存在盲目、跟风栽植现象。

  2早阳镇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足一是由于农民的知识结构不同,觉悟不同,对退耕还林的政策了解不透彻,主要依靠政府推动;二是部分年轻人所处的实际环境不同,对退耕还林的理解、预期和各自对未来的规划不同,从而在工程实施中表现各异f31。三是多数家庭或因家中没有劳力管护林地,在退了很多地后仍不经营管理。

  2.2退耕农户对退耕林地的管护不力一是多数农户对退耕林地抱以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二是退耕后产生经济效益周期长,年轻劳动力转移输出,导致当地劳力不足。三是退耕还林初期不合理的间作套种,很多人将树栽植于树档中间,从而无法对苗木进行管护,导致苗木生长慢甚至大量死亡。四是大面积的锄草、施肥、防病虫害增加了农民的林地管护工作量,群众不愿意投资投劳增加成本f}l。五是缺乏有效的灌溉系统设施,遇_卜气候干旱,导致林木的成活率降低,群众反复补植补栽使群众缺乏信心。六是缺乏长远、可持续、可循环的规划。

  2.3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布局一是没有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选择适合的树种,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经济效益低下;二是放任群众的自我选择,缺乏全镇性质“一村一品”的具体规划,导致栽植的盲目性、跟风性;三是缺乏集约经营理念,导致管护的时间、质量、标准不统一;四是由于交通不便,很少有人投资种养结合、种游结合、种销结合的合理规划。2.4镇、村2级工作力度不足一是镇政府林业工作者错位和缺失。在退耕还林工作中,镇从事林业工作人员少,既要忙业务工作又要忙包村工作,由于指导和督促不到位,导致各村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出现技术指导不到位、敷衍了事等问题。二是政府工作的态度和方法导致自身工作的被动和对村级工作指导的缺位}s}三是由于各村村委班子素质和责任心不同,缺乏能动性和自主性。四是自然灾害严重。对于退耕还林最大害莫过于自然灾害。由于连片还林,尤其是经济林,在天干雨涝不均匀的时候,直接危害到幼林的成活和生长。

  3存在问题的原因

  3.1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一是当地留守农民多为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的发展意识;二是大部分农民迫于生计,将大量现金投向耐用消费品领域,不切实际,不利于农业林业发展;三是即使政府发放了政策宣传资料,当地农户仍对政策及政府宣传的无法理解;四是缺乏对目前生活的规划,大多农户退耕只是为了拿到补助金,没有做好当前与今后的有效衔接,对后期的生产和发展更是没有进行规划;五是受传统观念束缚严重,严重依赖土地,甩不掉传统思想包袱f}l3.2村干部队伍良荞不齐一是村干部受教育程度较低。全镇22个行政村,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年龄偏大,35岁以下的占100Io,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90I0。二是对政策的理解不够。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干部对退耕还林政策不理解,不明白今后的建设发展方向。三是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因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村干部在为民办事时有心无力。四是退耕还林工作缺乏灵了舌h},种苗的统一调运和植苗的时间不一致,造成干苗、死苗的情况严重。

  4对策

  4.1加强早阳镇整体规划加强产业整体布局规划,是决定一个地方当前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群众安居乐业和辖区的稳定f}}l。因此,在规划布局_卜,首先一定要做到实地调研选择适合当地种植有发展前景的苗木,结合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市场需求,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的合理布局,切实做到不能让产业重复建设,导致供大于求现象、劳民伤财现象。其次做好远景规划还要加大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成熟一块建一块,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质量。最后布好后续产业对退耕还林的支撑,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4.2加大技术指导和宣传一是加大技术指导。一方面是曰司管理在栽植苗木时栽植技术指导和栽植后苗木阶段性管护指导,解决重栽轻管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加强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预防指导。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退耕还林的认识和理解,明白目的意义;提高群众的参与性、自觉性和重视程度。4.3加强区、镇林业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区、镇2级林业干部队伍建设是决定此项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此项工作林业专职干部的增加,是保证该工作好坏的基础。二是完善体制是保证工作科学性、有序性、严谨性的基础。一,”,用兼职干部管理此项工作,造成工作_卜的顾此失彼,导致岗位缺失、工作延误。三是完善严格的相关检查验收机制,提高退耕质量,达到建一片成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的目的。

  作者:唐伟 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农业综介服务站

  推荐阅读:《世界农业》World Agriculture(月刊)1979年创刊,是一本集综合性、时效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刊物,及时追踪国内外农业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全面分析各类农产品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