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05所属分类:农业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环境的污染,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本文从农药污染、化学肥料污染、地膜污染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及特性,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相关对策,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确保农产品产
摘要: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环境的污染,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本文从农药污染、化学肥料污染、地膜污染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及特性,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相关对策,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危害,对策
随着我国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田使用化肥、农药太过普遍与过量、禽畜排泄物、田间秸秆及农膜等废弃物的处置不合理,从而导致农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同时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举措。
1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1.1农药的污染
由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氮农药等造成。农药成分附着在植物体上,或残留在植株体内,污染农产品;还有部分农药通过大气蒸发,土壤表面水蒸气等形式扩散到空气中,或是随着雨水流入水资源,污染河湖及水生物。农药残留通过大气、水资源、禽畜产品、食品等介质,最终传入到人体,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1.2化学肥料的污染
化肥污染主要是氮和磷的污染。长期过量使用化肥,未被植物吸收的部分在土壤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水,造成污染。施入土壤中的氮肥以氨盐或硝酸盐的方式转变为硝酸盐。土壤中大量的硝酸盐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化肥污染破坏了土壤的肥力和结构,降低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以致于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
1.3地膜的污染
降低土壤通透性,阻碍土壤毛管水和自然水的渗透,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肥力水平。影响种子发芽,导致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残膜隔离作用影响农作物正常吸收养分,影响肥料利用效率,降低产量,一般减产率8.1%~54.3%。残膜碎片混杂到饲料中,畜禽食用后造成了严重消化不良,影响畜禽生长,甚至造成死亡。残膜不回收或者回收处置不彻底,没有进行全面清除,造成了视觉污染,同时常年积累的废弃残膜影响了农业生产活动和土壤的透气性,造成土质恶化。
1.4露天焚烧秸秆
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并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威胁人与其他生物体的健康,极易引发火灾。在秸秆焚烧过程中破坏了土壤表面的微生物结构,有益微生物的正常活动受到了影响,改变了微生物的生物链,破坏了土壤表层物理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减弱,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
1.5养殖业的污染
主要是动物排泄物、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不彻底以及养殖生产中附设物品等对周边环境影响,包括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等。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并不彻底,随意抛弃可能会滋生疫病;未经处理的畜禽排泄物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会严重污染水源地;养殖生产中附设物品容易造成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2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
2.1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面源污染排放的方式和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很难进行量化与监测,再加上农业面源污染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所以,其污染物也存在不确定性。
2.2分散性和模糊性
在农业面源污染诸多因素当中,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因子复杂多样,由于缺乏明确固定的污染源,因此在确定污染物的来源时难度较大。
2.3滞后性和不易监测性
农药与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是长期性的,面源污染涉及面较广,又会相互交叉排放,污染物也会随着环境进行迁移转化,这样无法针对某污染物进行识别和监测。
3解决对策
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应本着少用肥、少用药、肥药废弃物合理处置、综合资源循环利用为主,实行可持续的生态高效农业,形成种植与养殖、养殖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农业发展良好模式。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1要完善机制,强化监管
积极做好宣传,建立完善的评价及监管处罚制度,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形成合理、合法、合规、可追溯、便于操作高效率的治理污染管理体系。
3.2全面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措施
一是大力推进农田传统病虫草害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积极推广使用高效率,低残留的农业防治物品,推行物理、生物等综合性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提高病虫防控效果;二是积极采用有机养分资源利用有效模式,通过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方式合理调整施肥结构,有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3.3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控制地膜的使用量
一是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当地政府加大力度,达到企业少投入,大产出的目的,尽快达到秸秆重复合理利用产业化发展,减少秸秆直接露天焚烧问题;二是采用残留地膜机械化回收技术、节约型地膜应用技术、新型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等有效措施,逐渐减少地膜的使用量。
3.4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
要把畜禽养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可追溯化,养殖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圈养环境要严格按照环境评估标准来进行,纳入排污收费制度。坚决杜绝乱排放,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建立合理、规范的农业生态模式,积极推广“养殖-沼气-种植”可持续的农业良性发展方式。建立自查、执法监督互补的日常管理规范并形成常态发展。引进先进的畜禽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逐步实现科学养殖、畜禽养殖废物科学处置,最终实现资源配套管理、污染最小化,促进农业养殖生态化。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