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全域全要素自然资源现状数据建设思路

发布时间:2019-06-27所属分类:农业论文浏览:1

摘 要: 生态文明时代的自然资源统一管理,首先需要解决资源家底不清的问题。开展全域全要素自然资源现状数据建设,整合资源分类,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一套数,对于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

  生态文明时代的自然资源统一管理,首先需要解决资源家底不清的问题。开展全域全要素自然资源现状数据建设,整合资源分类,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一套数”,对于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科学

  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从要素管理到综合化、系统化管理的转变,这也对自然资源“统一的底图、统一的底数”提出了新要求,亟须有一套权威统一的自然资源现状数据作为支撑。全域全要素自然资源现状数据的建设需要破除数据共享的制度壁垒,不仅需要实现各类要素数据之间的整合,而且需要实现自然资源数据与人口、经济等社会空间数据的融合对接,强调自然资源数据的精准性与时效性,搭建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政府、经济、社会多方协同服务,形成统一的信息出口。自然资源管理对数据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职责由分散到集中,需要一套数据整合技术。

  随着国土、地矿、海洋、林业与测绘等部门的重组,自然资源部相关职责由分散转向集中,各类资源调查数据的共享和整合将不存在体制上的障碍。然而长期以来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分头组织,调查内容和周期有差异,调查专业性和适用性不同,使得数据整合工作中面临着很多困境:一是数据标准不统一、地类认定条件有分歧等客观因素,直接影响数据兼容和共享应用;二是管理部门职责交叉等主观因素,同一对象的空间边界不统一或存在重叠,分类体系、指标要素、概念语义等差异仍存在。在自然管理统一管理框架下,须推进各类自然资源信息整合,完成土地、耕地、林业、草地、湿地、海洋等调查数据的标准衔接和格式统一,须研制适用于全要素自然资源数据的整合技术。

  要素由集合到融合,需要一项调查更新机制。自然资源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在于整体性[1]。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彼此有生态的联系,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触动其中一个要素,可能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2],从而影响整个自然资源系统的变化。随着自然资源部相关职责的归一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全域全要素自然资源数据的大集合。须要注意的是,自然资源管理并非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3]。

  要真正实现不同资源要素在同一话语体系下的有机融合,需要对各类基础和专项调查的工作组织、工作流程、技术规范等进行重构,建立常态化调查体系和更新制度。目前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控制统一空间单元体系,如何进行调查单元边界的衔接和编码,如何突破自然资源的多尺度、多时相、动态化数据更新技术方法。管理由限制到服务,需要一种信息应用模式。

  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更多地是强调“管”,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体系等均定位为负面开发清单,实施严格的用途管制;而在“用”上,管理部门一般通过一些财政手段在税收、财政上给予优惠[4],如简单地设定资源利用率、容积率等。技术层面对自然资源的分析仍然停留在空间分析、地物提取等基础性工作,面向大数据时代的综合分析、深度学习能力仍较弱,难以支撑多学科、跨领域、公众化的综合应用。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框架下,以系统思维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5],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撑、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信息,本质上均涉及自然资源服务模式的转变。

  数据建设的整体思路与框架按照“技术研究—应用服务”的思路,推进自然资源全要素数据整合建库及动态更新,建立自然资源数据服务机制。总体框架分为整合平台搭建、数据整合建库、数据动态更新以及应用模式研究4个部分。整合平台搭建。数据建设的工作基础,按照“三层一库”(即基础层、核心层、管理层和现有调查成果库)的逻辑组织形式,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搭建自然资源现状数据整合平台,集成各类调查成果并进行空间及属性要素判读,从空间上解析各类调查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分析论证开展数据整合的可行性。数据整合建库。数据建设的第一阶段,是以现有数据为对象,研究自然资源数据整合的技术体系及其实施路径,探索用地分类转换方法、基于差异冲突检测的图斑边界衔接方法、基于松散耦合要素管理的综合信息扩展方法,形成自然资源现状一张图。数据动态更新。

  数据建设的第二阶段,是基于现有数据整合结果,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研究面向全域更新的统一调查工作机制、面向局部增量更新的联动更新技术,实现对自然资源现状数据的动态管理。应用模式研究。数据建设的战略目标,将整合成果统一入库,并集成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建立纵向贯穿国家、省、市、县(区)四级、横向连接各政府部门和公众的信息服务模式,探索自然资源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应用,为实现自然资源整体保护、创新数据服务体系提供基础支撑。

  数据差异机理诊断。这是建设自然资源现状数据的首要内容,为后续的数据整合和统一调查奠定基础。不同的自然资源专项调查为现状数据提供了直接来源,针对土地利用调查、森林资源调查、草原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水利普查、湿地资源调查、地理国情普查等,系统性梳理不同调查在工作组织、技术标准、分类标准、调查成果等方面的差异。

  其中,在空间差异性方面,需要重点分析数据格式、坐标体系、数据来源等内容;在属性差异性方面,需要重点分析数据标准、数据内容、属性描述方式等内容。差异分析的目标是基于量化分析的视角,寻求各类要素数据基本信息的“最大公约数”。因此,需要将各类调查按照特征进行归类,利用相似性概念模型,来衡量不同调查之间的关联程度,相似度越高,进行数据整合的可行性越大。数据整合技术研发。数据整合是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理,对数据结构和数据语义的统一。

  其核心思路是,形成结构与标准统一、内容完整的自然资源集中式的“数据中心”,对经过“粗加工”的数据进行深层“清洗”,最后装载到统一的“数据仓库”,确保自然资源要素空间具有唯一性、属性具有综合性。在实施层面,应以各类资源要素数据为主要参照,属性信息保留相应资源地类信息,空间上则结合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等进行综合,确保数据成果既符合现状,又符合管理属性。这就既需要研究“用地分类转换+图斑边界衔接+属性信息扩展”为一体的数据整合技术体系,确定技术要点并打通关键技术环节,针对格式差异、数据标准差异、属性描述差异等问题制定处理规则;也需要系统梳理各类资源的调查、评价、监测、修复等技术标准和规范,编制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及建库规范,从源头上实现数据整合。

  动态更新机制研究。建立自然资源现状数据目录并实时更新,是实施动态管理的主要内容。动态更新可分为全域更新和局部增量更新,需要制定针对性更新策略。对于全域更新而言,推进现状数据整合无法完全满足统一管理的要求,还需要推进草原、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要素的实质融合,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的工作模式。

  衔接国家构建“1+X”型自然资源调查体系的要求,研究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的运行机制,明确统一调查的工作目标、关键内容、保障机制等。对于增量更新而言,自然资源要素存在地理位置的占有性和空间位置的关联性,要素之间往往具有较强的邻接关系,因而自然资源的增量更新具有多尺度性、联动性等特征。因此,需要研究自然资源的全要素联动更新机制,明晰数据更新来源及质量控制标准,融合自然资源要素的语义和面向管理的属性附加,实现自然资源全要素信息的贯通、集成和融合,促进自动化、规模化更新。应用服务模式构建。搭建“平台+应用”的自然资源数据应用模式。

  信息化是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向,信息化平台是高效服务各项制度实施的基础支撑,需要在操作层面搭建面向全域全要素数据的自然资源管理平台,扩充和整合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形成跨部门、多层级的协同工作机制[6]。基于信息化平台,以综合性和战略性重大应用、社会公共服务为需求导向,纵向形成统分结合、部省联动的自然资源应用技术体系,横向建设自然资源信息共享和服务体系,支持山水林田湖海草全方位、多层次监管,为决策部门和公众提供广泛、高质量、强时效性的科学数据和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唐京春,王峰.创建生态文明时代的自然资源管理新格局[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7,30(8):15-18.

  [2]严金明,王晓莉,夏方舟.重塑自然资源管理新格局:目标定位,价值导向与战略选择[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4):1-6.

  [3]黄贤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新时代,新特征,新趋向[J].资源科学,41(1):1-8.

  [4]李媛媛.财税政策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若干思考[J].税务与经济,2018,220(05):99-105.

  相关刊物推荐:《资源科学》(月刊)创刊于1977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评论,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为建立和发展资源科学理论体系、促进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管理服务。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