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助推乡村振兴新视角: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发布时间:2021-05-06所属分类:农业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培养的支持,乡村旅游产业的提质与升级需要大学生群体的参与。高等教育中的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人才培养与输出的重要来源,在解决专业的应用性与适用性的问题中需要突破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障碍。以辽宁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

  摘要: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培养的支持,乡村旅游产业的提质与升级需要大学生群体的参与。高等教育中的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人才培养与输出的重要来源,在解决专业的应用性与适用性的问题中需要突破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障碍。以辽宁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新环境中“双创”教育与训练的困惑分析,以产教融合实践逻辑为路线,对培养方案的实施和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助推乡村振兴新视角: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管理;双创;培养与提升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出台,是对“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这样关键词汇的具象说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更需要人才培养的支持,这必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应用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旅游业中重要的旅游资源形式,乡村旅游产业提质与升级需要大学生群体的参与,不仅是农村籍大学生的返乡创业,同样需要城市籍大学生的热情关注与融入,既要“思创融合”[1],更要体现“双创”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向旅游业进行人才输入的重要渠道,其人才培养兼具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在应对适应性上更强调多元化和实践性。辽宁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侧重呈现了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契合了对“应用性”的实践,这也对解决当下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实践困惑提供了一个动能方案。

  一、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实践困惑

  高等教育阶段的“双创”训练经历了从单纯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做助手、与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到自主提出创新创业项目解决行业问题等的三个阶段,实践形式也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简称:大创)训练项目的培育到各种级别竞赛项目的真操实练。目前辽宁省(2020)普通高校大学生“双创”竞赛项目已经达到104项,与旅游管理专业“双创”竞赛有关的达到13项。实践过程伴随着教育过程而生并互相促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为转折点“,双创”教育与训练正经历着第四个阶段[2],期间的变化是与教育、行业(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而发生发展的,在这种变化中对困惑问题的执着解决,成就了今天的“双创”教育与训练的新格局。新格局中的新适应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服务于乡村振兴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新的理念和技能。以高校视角而言,目前困惑主要表现在:

  (一)系统性、专业化的农业教育的缺失

  农业教育问题不是农业高校的专属,乡村振兴也不是只有返乡大学生的参与,需要的是各层次高等教育的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服务。受学科背景影响,普通应用型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依托的学科包括农学、林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史学、生态学……,除了确定的农业大学(学院)之外,综合类大学在课程体系安排、校企合作选择、实践基地建设时与“三农”相关的领域很薄弱,甚至是缺失,停留在理念提倡、课堂的事例教学、新技术专题介绍、认识参观的浅层面,要进行深层次参与提供助力并融入专业性的教育,因缺少课程基础和实践训练而显得力不从心。辽宁科技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前身隶属于工商管理专业,后因国家学科专业调整,变更为一级学科,依托管理学和经济学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虽已涉足综合性专业教育领域,但是涉农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没有系统性、专业化课程教学,仅在教师课题申报中能看到微薄数量的题目,个别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在毕业论文确定的研究方向中更是难见有关乡村旅游方向的题目。

  (二)基于“互联网+”的农旅文融合研究与实践亟待深入

  2015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同年原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互联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中央1号文件对“互联网+农业”做出部署,2020年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已经进入深度融合阶段,数字化“双创”教育与能力提升刻不容缓,而多年以来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依然停留在对“三大”(旅行社、酒店、景区)传统旅游产业的热衷,无论是课程体系、实习基地,还是毕业实习(论文)的选题都很难见到涉农领域。一方面,自有的师资力量缺乏乡村产业成果转化的动力,不足以支撑教学内容的倾斜和保障;另一方面,旅游专业的学生对乡村创业实践环境的失望和宜居性的抵触,使得参与和服务浮于表面“,双创”教育与实践要真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助力,需要突破口走向深层次。“融合”问题的提出不仅限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还需要有人才的配套与服务,而高校作为输出人才的重要基地,更需要有专业教育的调整与支持,此时的专业教育与服务经济如何“融合”成为了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高等教育要解决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二、助推乡村振兴视角的产教融合实践逻辑

  (一)OBE(Outcomebasededucation)理念的渗透与呈现

  十九大报告中针对职业化教育提出了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融合”[3],而融合发展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助力是专业教育急需思考的问题,必然倒逼人才培养结构与模式发生转变。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也是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间“产教”逐步融合及其作用发挥的过程[4]。旅游管理专业兼具专业化与职业化教育的特征,在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以OBE教育理念为基础的体现“双创”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案。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理念[5],为呈现结果、目标(SLOs:学生学习成果)与需求,在课程结构安排和实践能力培养上强调螺旋式上升与立体化递进,在融合培养主体上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多层次开展教育实践。

  于高校而言人才培养的结果是其参与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学生学习成果的转化对其“双创”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对于非农类的综合性大学中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人才培养的OBE理念的渗透重点强调学生行为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需要课程体系的呈现。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融入通用能力,能够使课内、课外以及社会实践结合成一个培养整体,其中整体中“双创”要素的对接是其助推产业振兴、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担当,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实践能力的有力保障。

  (二)“三螺旋模型”理论的支撑

  在经历过以政府为主导的抑制型发展、企业自由发挥的动力不足的高风险阶段之后,创新创业步入了多主体共同参与阶段,最具有活力的参与主体之一就是“大学”。这种“多主体”参与并在彼此融合互动中达成目标已经成为共识,埃茨克威兹(Etzkowitz,1995)将这种共识以一种关系模式提出(即“三螺旋理论”),作为创新的实际参与者,三者通过相互作用进行各种形式的结合,每一方在保持传统身份的前提下,还可以发挥其他机构范围之内的作用,从而交叉形成彼此重叠的三螺旋区域,这一区域也成为创新的兴奋剂[6]。

  依据“三螺旋模型”理论(主要是“三螺旋III”)的观点,政府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条件保障、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大学进行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培养[7],社会给予文化氛围侵染。其中,学校依据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及人才需求特征,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利用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新观点,培养其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积累程度上进行创业活动。

  三、辽宁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体系

  辽宁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2018)为依据,进行了着重体现五大变化的大纲修订[8]。在呈现“双创”能力方面,以“分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以跨专业(创新)综合校内仿真实践、“双创”教育为特色,通过与校内其它学科专业实现资源共享,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大学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以实现32(理论学时)+16(课内实践)学时的专业核心课为代表的课改基础上,辅以专业选修课+素质拓展教育课的模块教学体系(即2018版培养大纲),培养目标面向应用与毕业要求、培养方案突出“双创”能力素质要求,选择与突出培养“双创”能力有关的课程进行了关联矩阵设置,如表1所示。学生从入学开始,四年浸润在商业环境中,实践与理论学习配合,由浅入深,逐步深入,从新手、逐步到熟练,直至毕业。

  四、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能力的提升设想

  (一)多主体“双创”教育协同培养与支持

  一直以来对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培养问题热度不减,涉及乡村振兴为背景的研究热点更多的是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研究[9]。让具有浓厚冶金工科背景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发自内心对“三农”问题进行关注,甚至切身融入,是一个挑战。

  相关知识推荐:旅游类论文发表哪些期刊快

  (1)校内课程思政中“三农”情怀与处事价值观的融入。新培养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的1/3学时设置为实训课,这是对专业技能应用与素质要求的体现。但是如何体现“课程思政”、如何将“三农情怀”融入专业素养教育、如何将“处事价值观”根植于乡村振兴的政治方向[10]的大局观是教学相长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与投入。专业核心课方面讲授涉及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法规、旅游消费者行为等问题时,将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问题进行融入,教师科研团队将乡村旅游问题作为专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确立下来,代表性成果涵盖SCI期刊、CSSCI期刊、农业领域国际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很好的诠释了教学与科研的互为转化与支持。未来在实践中,从大学生“双创”项目训练到毕业论文题目方向的确定,将乡村旅游(含红色旅游)作为重点鼓励基点,实现项目和论文数量个位数的突破。(2)校外搭建的实践基地向乡镇企业拓展。旅游管理专业早于2016年和辽宁龙源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集团优先安排学生从事旅游规划、市场营销、资产运营等岗位的毕业实习,之后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巩固,先后建立了包括千山旅游集团、辽宁省中青旅、大连香格里拉酒店、北京柏悦酒店、北京人卫酒店、上海迪士尼乐园等在内的实习基地20余家,但无一例外均与乡村旅游和乡村规划没有关联,期间只有2人次在鞍山绿泰佳葡萄主题公园进行过为期两个月的餐饮服务工作,但因为近似于乡土气息的初级农家乐的经营模式,学生反映实践能力有限。所以,未来考虑在选择实习基地时会向综合生态园、温泉与度假乡村旅游景区倾斜,他们的发展轨迹与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有着高度的契合,与之建立实践基地合作关系,学生会真正的走出课堂在广阔的天地中感受乡村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无疑会对涉及“三农”问题的乡村振兴的发展有着更深的认识,而不只是拘泥于关注农村籍学生返乡创业的群体,当城市学生对此有了认知以后,主动走入乡村关注农民幸福感[11]、建立旅游创客空间[12]、借助旅游电商实现扶贫攻坚[13]、为乡村旅游规划出谋划策,帮助乡村改善宜居环境,提升文化水平都是可以期待的,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乡村振兴项目引入“双创”竞赛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在实践中检验[14]“,双创”竞赛是实践能力的展示平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双创”竞赛,更乐于选择旅游创意类的项目。在校内以“大创”项目为基础,学生多是以创新论文作品和创业计划书为展示成果,几乎看不到实际成果的转化。进入省级以上的“大创”项目具有明显的创新技术特点,同时伴随公司制企业化运营模式,而这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欠缺的。为此在辽宁科技大学第十五届创新实践班的招生中有意吸纳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加入,人数占比为26.3%,达到历史最高点,这些学生进入二年级以后将会成为参与“双创”竞赛的主力军,带动专业学生全员参与竞赛。以乡村振兴未来发展趋势[15]为突破口,以农旅文融合为背景的助推乡村旅游发展[16-17]的规划、运营、模式等成果产生与转化将更有可操作性。为了配合成果转化中对数字化农业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于2019年成功获批国家教育部第二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将和山东瘦课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旅游管理数字化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未来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岗位。作为前期预演,学生于2020年首次参与“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涉及自媒体与古村落风俗风貌旅游重塑问题,是在学生自主创建并运营的微信和西瓜公共号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尽管项目止步于校级选拔,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说明学生的实践领域已经开始关注乡村问题,竞赛项目内容实现了旅游创意的突破。

  (三)“分众”主体精准课程培训

  教育部于2018年颁布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是对国务院(2018)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高等学校实施中提出了具体要求。辽宁科技大学有着深厚的冶金工科背景“,三农”问题在我校的经济管理相关专业中被涉猎的领域一直处于劣势,而旅游管理专业无论是从学科性质还是应用实际却天然的与农业经济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旅游管理专业在对2018版的大纲修订中明确提出了“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对“双创”能力的毕业要求提出了“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双创素质”的对接目标。为弥补因学科背景和课程总学分限制而使各类课程设置结构和实践比例安排中直接涉农课程和培训的缺失,利用第二课堂、创新实践班、新技术专题、毕业实习等环节安排涉农课程的学习和进行专题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涉农问题的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创业基本方法和流程;并根据参训学生的能力进行配套设计,灵活调整培训课时、内容难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和服务“三农”的技术能力[18]。

  以2018版培养方案的修订为起点,旅游管理专业2017级的学生已经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开始按照新大纲的要求调整课程安排和学时计划。课内实训首次将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案例引入教学,针对辽宁省内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主导,以校级、省级“大创”项目为平台成功申报了乡村农旅融合的项目。另外,借助新技术专题形式已经完成2期涉农专业培训讲座,给学生拓展了专业领域,践行了“双创”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构想,未来将形成动态调整与螺旋上升的良性助力与发展格局。——论文作者:柳光露,任成好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