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04所属分类:农业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论文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薄弱环节。因此,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约有6000项-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
论文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薄弱环节。因此,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约有6000项-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仅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造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供给、需求以及成果推广方面分析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薄弱环节。文章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供给、需求以及成果推广等方面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问题,对策
一、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给方面的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科研体制基本上还是政府主导型的,仍沿袭着部门立项、科研攻关、项目试验、专家鉴定、政府评奖的模式,重理论轻应用,以获奖为目的,“为科研而科研、为职称而科研”,忽视对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的考虑。第一,农业科研单位仅重视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与成果鉴定,仍以科研为中心,注重研制科技成果和新品种、新技术,而缺乏关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立项、实施与评价的动力,加上经费不足、手段落后,导致尽管获奖的成果不少,但农户可选择的高质量的先进、适用的成果不多,研发者和需求者“两张皮”现象严重,造成了农业科研成果的无效供给。第二,农业科研自身的特点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农业科研成果一般研究周期较长,而利用周期较短,从而导致了使用农业技术供给的相对短缺。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方面的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与劳动力结合起来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技术需求者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知程度,对科研成果的消化吸收能力等,都对农业技术转移产生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制约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方的因素主要由以下方面:第一,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实践和应用主体,其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这样的科技文化素质结构直接制约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第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导致对科技的吸纳能力弱。农业的小规模经营制约着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强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国广大农村形成了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土地承包营的方式,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分散经营的农户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承担农业科技投入和采用科研成果从事生产经营所面临的风险,此外,小规模的土地也不利于一些大型综合性的农业技术的应用,如大型农业机械的采用和农田基本建设的开展等。
(三)农业推广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灵活。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基本上是沿用行政化的推广手段,推广活动具有政府行为,往往受到行政干预,没有发挥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各自的积极性,容易造成农业科技人员与农业生产脱节和农民需求脱节。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而我国现行的农、科、教三大系统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自成系统,三者缺乏统一管理安排和明确的分工协作,致使各主体的驱动机制不健全,转化渠道不畅通,优势无法发挥,效益难以实现。
2、农业推广队伍不稳定,农业推广人员素质较低。农业推广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推广队伍的素质。我国在农业推广人员任用制度上还没有建立完整科学的考试、培训和职务评定制度,农业推广队伍总体文化水平较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较低。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农业比较利益低,国家对农业推广投入不足,农业推广人员的工资较低,待遇较差,使得农业推广队伍很不稳定。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人员数量不足,并且分配不合理,从而增加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困难。由于我国现在仍实行由政府提供无偿服务的单一的农机推广方式,在地方财力限制下,这种推广体系已基本上是“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使得推广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并且我国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一般是围绕单项的技术服务,而难以开展大型综合性服务,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3、农业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中介机构提供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密切相关的信息传递、成果论证与评估、市场预测以及供求沟通等任务。我国农业中介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缺乏宏观指导。同时,现有的中介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如没有形成广泛丰富的信息集散平台;技术评价系统还不健全;专家咨询系统还不完善;协调组织技术培训等售后服务跟不上。另外技术市场交易不规范,难以切实保护技术出让方和受让方的利益;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到位;相关法规可操作性差,这些都影响到了农业技术市场的正常运作,从而阻碍了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
二、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
1、彻底改革农业科技管理制度,转变“重研究、轻开发;重成果、轻转化”的观念,促进农业科研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首先,应该从科研的立项、申报抓起,优先选取那些技术先进、应用性强且有明显经济效益的课题立项。并建立“专家评审”与“市场评审”、“用户评审”以及“管理评审”相结合的机制,使农业科研成果评价、管理、生产应用和市场经营实现内在的结合。其次,要鼓励农业科研人员选题要深入实际,在对国内外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摸清实际需要,并结合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不断完善修改课题,使研究成果不但价值高而且容易转化。最后,在成果鉴定时,要以项目的增产和增收效果和农民的满意度为验收标准,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责,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成果的鉴定、核查和审批,保证鉴定质量。
(二)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要有健全的农业推广体系和完善的运行机制。由于农业的社会公益性和自然风险性,就必须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多功能的农业推广体系,并完善各推广机构的运行机制。一是改革和整合各地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使之统一协调管理;二是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推广组织,大力培育各种民办的农业推广组织;三是培育和发展农业科技企业,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等实体的作用,运用其把农业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的特点,把科学技术与农业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引进、示范及推广的经费投入,鼓励银行、保险等部门对高新技术进行风险投资,开办农业科技保险业务等,完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体系。
(三)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加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因和关键。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就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文化科技教育工作。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一是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搞好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体农民文化水平;二是要以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心,通过各种教育和培训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要从农民的实际出发,依据不同地区和农民的不同层次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使农民从科技的学习和运用中得到实惠。同时,还应大力培养农民技术员和技术致富能手,加强科技示范作用,激发农民运用科技成果的热情,增强其采用科技的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提高农民采用科学技术的意愿和积极性。并最终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农业科研成果的能力,扩大对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需求。
(四)完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中枢,因此要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建设的扶持力度,完成科技成果从实验到熟化应用的转变,提高转化过程的效率,加强成果转化供求双方的信息沟通。要积极支持各类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监督机构与仲裁机构,协调和解决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矛盾。进一步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并引导它们向功能社会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为成果转化提供技术、信息、人才、融资、法律等各方面的专业化服务。确保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制度和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完善农业支持产品制度,活跃农业技术市场制定一系列技术经营法规和从业资格制度,维护农业技术市场的秩序。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成果为核心,按照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使各个主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五)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联系农业科研机构与农民的重要载体,为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广泛、迅速地转化,建立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农业推广队伍十分必要。一是通过培养和继续教育,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内部的简化,特别是搞好乡镇推广站的建设;二是必须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科技推广人员到基层去工作,满足从事实际农业推广的需要;三是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使农业科技人员安心工作,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清除前些年出现的“断奶”现象;四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政治教育工作,鼓励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不断丰富推广经验,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技能,从而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兰徐民,赵冬缓.我国农业科技进步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2002(3).
2、刘文超,赵增锋,杨海芬等.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微观主体因素分析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8).
3、薛庆林.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
4、许海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9(5).
5、陈斐,康松,康涛.试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和对策[J].科研管理,2004(1).
6、李跃东,张悦,陈亚君.浅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04(2).
*本文受上海财经大学“十一五”“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7-211-3;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4043。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