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农业期刊浏览:次
《作物杂志》简介:
《作物杂志》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农作物综合性技术类期刊,于1985年创刊,刊名由方毅题字。该刊自创刊以来一直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流畅的叙述传播着作物科学知识,及时报道和推广科研成果,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作物杂志》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农业技术类期刊,曾获中国科协和全国农业优秀科技期刊奖,入围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1月被选入《中国知识源总库·精品期刊库》。该刊主要刊登农作物科研成果、科技论文、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文章。辟有专题综述、研究简报、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国外农业、果蔬园艺、栽培技术、种植制度、品种信息等栏目,2005年新增种子科技与管理栏目。本刊注重时效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作物杂志为双月刊,2010年128页,大16开。该刊融技术性、学术性、信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旨在传播作物科学知识,报道最新科研成果、科技动态、新品种、实用新技术等。多年来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专题综述、研究简报、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栽培技术、植物保护、植物营养、种植制度、资源与环境、新技术、学会工作、农业专家介绍、企业园地、国外农业及品种信息等。读者对象为农业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及农民朋友。
《作物杂志》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出刊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大16开邮发代号:82-220创刊时间:1985国际标准刊号:1001-7283国内统一刊号:11-1808/S复合影响因子:0.687综合影响因子:0.472
《作物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作物杂志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作物杂志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作物杂志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2015年《作物杂志》第2期优秀论文投稿目录表:
我国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库构建研究及应用进展……………………………………赵久然 王凤格 易红梅 田红丽 杨扬
玉米弱势粒库特征及其调控机理研究进展…………………………………王志刚 梁红伟 余少波 苏治军 孙继颖 于晓芳 高聚林
重金属胁迫下施肥影响作物富集重金属的研究进展…………………………………宋想斌 李贵祥 方向京 杨媛媛 陈俊松
亚麻子中α-亚麻酸及参与其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李丹丹 韩冰 王树彦 逯晓萍
荞麦抗旱性研究进展…………………………………万燕 韦爽 贾晓凤 刘曼 谭茂玲 宋超 向达兵 赵钢
苦荞厚果壳性状的遗传及其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研究…………………………………陈庆富 陈其饺 石桃雄 黄凯丰 梁龙兵 饶庆琳 唐链 张启迪
棉花僵瓣率与品种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田海燕 崔瑞敏 刘存敬 周永萍 张建宏 陈霞 迟吉娜 甄军波 唐丽媛 张香云
安徽淮北地区主栽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的研究初报…………………………………王路路 林艺 姜磊 赵开兵 沈维良
论文案例参考:玉米弱势粒库特征及其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2006年以来,单产超过15t/hm2的玉米高产地块不断涌现,玉米高产潜力得到了不断挖掘。玉米高产创建及其生理基础研究表明,目前各地区实现高产(15t/hm2以上)的核心措施是增密增肥[1]。但玉米产量突破15t/hm2后,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内蒙古平原灌区4年52个典型地块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性能参数的分析表明,通过增密为主的结构性挖潜,使得群体功能的增益大于个体生产性能的降低,是实现高产的重要原因,属于“得失补偿增产”[2];杨锦忠等通过产量-密度的Meta分析得出了产量超过15t/hm2的密度区间在7.0~9.7株/m2,单株产量在0.22~0.15kg,增密不增产的拐点在8.85株/m2处[3],即群体扩大的过程伴随着个体生产性能的显著降低,具体表现为穗粒数的显著下降[4]。与10t/hm2产量水平群体相比,15t/hm2以上高产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可以达到6.5~7.5(提高2.0~2.5),但单位叶面积承载的子粒数显著降低[5]。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