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学术论坛杂志投稿汶川大地震后的旅游文化与纪念品开发

发布时间:2016-08-31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我国各个地区根据历史文化不同都有一些不同的旅游文化和纪念品,在外出旅游的时候,很多人也会买一些当地的纪念品,关于纪念品的开发也是有所研究的。本文是一篇 学术论坛杂志投稿 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汶川大地震后的旅游文化与纪念品开发。 摘要:本文以

  我国各个地区根据历史文化不同都有一些不同的旅游文化和纪念品,在外出旅游的时候,很多人也会买一些当地的纪念品,关于纪念品的开发也是有所研究的。本文是一篇学术论坛杂志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汶川大地震后的旅游文化与纪念品开发。

学术论坛杂志投稿

  摘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四川“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羌族旅游文化的提升与纪念品开发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析。通过课题组多次实地调研,提出了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羌族旅游文化与纪念品开发的新思维,新路径,新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而实现羌族地区灾后重建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灾后重建,旅游文化,纪念品开发

  在我国少数民族藏羌聚居地,四川省阿坝地区,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巨大的空间。追述历史,藏羌民族在千百年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特有文字、语言、宗教、习俗等民族文化。这些悠久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后人继承和发扬。经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阿坝地区为了尽快恢复灾后重建,提升旅游形象,开展了用地震遗址旅游文化与纪念品设计开发应用来完成阿坝地区灾后重建,用地震遗址来带动旅游经济,提升旅游业发展空间,在原来的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益于新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组成员通过对阿坝地区各地羌寨受灾情况多次实地考察,明确阿坝地区羌寨的旅游文化新模式可从纪念品导入,课题组一致认为纪念品设计与开发,可从阿坝地区羌寨地震前当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戏文故事等为题材,进行陶艺、浮雕、工艺品以及新材料的制作,及手工制作或小规模生产来自筹自建,投入到震后重建家园的活动中,并结合阿坝地区地震遗址旅游的开发,进行纪念品设计、生产、销售,拉动羌寨灾区经济增长,刺激羌寨旅游消费,促进羌寨经济发展,保障灾区基本生活,解决羌寨灾区就业状况,恢复重建家园的目标。“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各地羌寨地震遗址应保存一部分,地震遗址对灾区尽量做到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挖掘其地震后的遗址内涵。

  一、灾后重建新思维

  1.汶川大地震后部分地震遗址要保存好,不改变其本来面貌,使其得到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作用。2.汶川大地震后地震遗址旅游文化与纪念品设计应用,能承载日益增长的旅游者观看的数量,满足旅游者越来越多样化的视觉需求,并能保持对未来旅游者的强大吸引力。3.汶川大地震后地震遗址旅游文化与纪念品设计开发,能够满足羌寨灾区长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需要。4.汶川大地震后地震遗址与纪念品设计展现,能为旅游者亲临其感,展现出汶川精神、四川精神、中国精神,真正展示出“在大灾大难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是难不倒”的精神实质。

  二、灾后重建新路径

  1.让羌寨人民参与地震遗址保存规划中来,让地震遗址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与灾区羌族人民共同促进、共同繁荣、持续发展。2.让羌寨人民参与地震遗址旅游业与纪念品设计的规划与开发,在地震遗址旅游与纪念品设计开发规划和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羌民的利益,以谋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3.让羌寨人民成为地震遗址的保护主体,保护好地震遗址,让更多的人来参观感受大地震的前沿,无疑是对纪念品开发客观上起到促销的作用,所以保护好地震遗址是推动灾区经济的重要决策。三、灾后重建新内涵1.地震遗址的保护与纪念品开发,是羌寨灾区旅游业发展新的趋势。2.地震遗址的旅游开发与纪念品设计应用,是羌寨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3.地震遗址的纪念品开发设计应用,是羌寨灾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新观念。4.地震遗址的纪念品开发,是见证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伟大,以及中国人民大爱无疆的精神内涵。5.地震遗址的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是羌寨灾区精神价值的再现。6.地震遗址的纪念品的生产与销售,是羌寨灾区文化价值的传播。7.地震遗址的纪念品的营销与策划,是羌寨灾区经济活力的复苏。本课题研究,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为实证,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在对其调研的基础上理性分析,通过对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旅游提升与纪念品开发的内涵的分析,明确了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旅游提升与纪念品开发的发展方向、途径与目的,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对应的建设性意见。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离不开旅游文化提升的支撑,先进文化旅游建设是有效推进羌族地区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先进文化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前提和文化基础。构建羌寨受灾地区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成都周边生产企业联合,并通过媒体、特别是网络进行宣传,促进灾区经济发展——以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为案例。在理县桃坪羌寨开设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拉开全寨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建设的序幕。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面积可为50-100平方米,主要销售包括食品、用品、工艺品三大类的数百种以羌族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当游客来到这里旅游时,不仅可以感受到桃坪羌寨的美景及羌民农家小院休闲娱乐,还可以逛逛新建成的桃坪羌寨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尽情挑选各种特色纪念品。在欣赏完羌民农家美景之后,到这里来选购一些特色工艺纪念品带回家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带给旅游者别样的意境。近年来,阿坝地区各地羌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四川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的不断开发与指导,将羌绣、羌笛、羌鼓等富有当地羌族特色的少数民族生活用品,开发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工艺品,为羌民增加了经济收入。综上所述,阿坝地区各地羌寨旅游文化提升与纪念品开发的继承发展不仅要靠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宏观调控,而且更要靠当地的羌民共同携手治理,实现“羌民自治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共治”方式,真正推进羌寨旅游文化的发展。羌族传统旅游文化,要继承也要创新,只有通过羌民的文化“重构”来实现羌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从而建立与市场经济及现代少数民族相适应的羌族文化的价值体系。实践证明,政府在保护羌族文化和地震遗址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政府可以通过立法保护羌族传统文化和地震遗址,并实施规划羌族旅游开发范围、规模、形式、容量等,做到适度发展,避免旅游开发对羌寨带来新的破坏。保护好地震遗址的旅游资源,协调好政府与羌民的利益关系,发挥羌民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促进羌寨旅游文化及纪念品开发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平.都江堰市震后旅游业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青理东.思想政治教育与灾区社会稳定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3]谭越.四川地震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4]郑瑞涛.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嬗变[D].中央民族大学,2010.
  相关期刊简介:《学术论坛》(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办主管,本刊是综合性社科学术理论刊物。《学术论坛》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思想性、学术性及应用性的办刊原则,追踪学术前沿,倡导理论创新,关注社会动向,弘扬时代精神,努力为社会主议“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