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应强化学生论文写作能力

发布时间:2017-11-14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中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过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所以,中国当代文学的课程教学应重视和强调论文写作指导这一环节。教师在进行论文写作指导的过程中,应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史料意识和规范意识,引导学生切实提

  中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过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所以,中国当代文学的课程教学应重视和强调论文写作指导这一环节。教师在进行论文写作指导的过程中,应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史料意识和规范意识,引导学生切实提升论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论文写作指导,人才培养

  中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过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就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而言,论文写作这一环节不仅不多余,且亟待进一步强化。而其强化的路径,不仅在于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的指导,更在于人才培养各环节的合理引导,其中,在专业课课程教学中所进行的指导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拟结合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就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进行论文写作指导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以资参考。

  一、课程教学应重视论文写作指导环节

  之所以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课程教学中重视与强调论文写作指导这一环节,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对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要求的回应。中文专业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这个问题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一个共识,即中文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应该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在所有人文学科中,文学应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更加看重,不能用简单的‘认知’模式去对待文学教育问题。”[1]此言甚为有理。在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当中,论文写作的能力无疑非常重要。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是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应当积极响应专业人才培养的各项要求。但落实到中国当代文学的课程教学实践,又确实存在对学生能力培养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事实上,就高校中文专业的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而言,仅仅着眼于知识点的传授显然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要想切实提升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而通过论文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文学现象、加以评价并探究原理的能力,无疑极为重要。二是对同行关于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水平提升的讨论与思考的回应。此前,不少学者发现并指出了部分高校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严重滑坡”[2]的事实。

  虽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情况并不仅仅局限于中文专业,但对于中文专业而言,这很不合理。基于这一认识,研究者就毕业论文写作各环节的质量保障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如有学者从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开题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入手来一一提出对策,[3]具有可操作性,给人以启发。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仅仅着眼于加强毕业论文环节的指导显然是不够的,提高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需要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设计,需要整个培养过程各环节的联动,需要每一门课程执教者的组织与落实,实现循序渐进式的积累。故而,每一门课程,包括中国当代文学,其执教者都应该对这个问题予以关注,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二、写作指导应强化问题、史料和规范意识

  结合课程性质与特征,中国当代文学的课程教学主要可从问题意识、史料意识和规范意识三处着手,加强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指导。一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对于中文专业本科生而言,学术论文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概念。事实上,即使是到毕业论文写作阶段,依然会有部分学生对如何进行论文选题呈懵懂之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引导,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中国当代文学这门课程应当提倡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发挥学术问题的引领作用,推动学生研究与解决问题。

  学术问题无处不在,仅以教材名称为例,有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严家炎先生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朱栋霖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等各种版本的著作,何以有这些不同的名称?这些著作分别基于怎样的学术考量?这些都可以引领学生思考。又如,范伯群先生在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时曾说:“这部文学史给我的重要印象之一是,它非常坚定地否定了过去某些文学史的‘一元独白’的霸权架构,而是强调,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个‘多元共存’的客观存在,它用许多作品的实绩说明当时的文坛是一个‘多元共生’的文坛。”

  这一评价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空间拓展有何关联?虽然因课时所限不能充分展开讨论这些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提点和分析,并作恰当的评判,有助于学生意识到学术问题的存在,使其主动发现并积极思考问题,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按照教师的提示着手去解决这些问题。二是要强化史料意识。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多年来较为重视文本阐释,而在史料方面则相对着力较少。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史料问题,陈国恩先生指出:“一个现实的选择就是把两者统一起来,把当代文学的研究视为审美研究和历史研究的结合,从审美研究上升到特殊的史学研究,又以特殊的史学研究拓展审美的深度。”

  不少学者通过自身的研究,不断推进人们对史料问题的思考,使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更加活跃,更为深入。致力于加强教学内容学术性与前沿性的课程执教者,显然应当从这一潮流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将学界对史料问题的思考有机地纳入到教学中来,纳入到论文写作指导中来。学生在论文写作的选题过程中,往往选择人们所熟知的当代作家作品为论述对象,对于这个现象,要给予理解,毕竟学生是初接触、初入门者。但在如何充分论述学术问题时,教师要提出要求,并加以引导。应该让学生知道,即使是写好一篇作品分析的文章也是不容易的。

  完成作品的分析要做到以下几点:在准备阶段,不仅仅要阅读这部作品,如有必要,还要比对作品的不同版本,以发掘其与时展的关系;同时,要通过创作访谈、作家访谈等文字,了解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另外,要进一步去搜集相关的重要评论文章,了解学术界的态度和立场;还要知晓这个时代关于文学的文化语境,从更宏观的层面了解文学的生产机制,从而给特定作家作品以更准确的把握与定位。中国当代文学领域的论文写作,做好史料工作非常重要。三是要强化规范意识。对于初学者而言,论文写作的各个方面都是新知识,在理解、接受和实践等层面都需要逐步摸索,论文的规范性也不例外。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在论文写作指导方面可结合章节的主要内容,对用于课外延伸阅读的经典论文进行分析,对规范性加以照应与强调。这样的引导是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展开的,所以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那么,如何引导呢?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论文组成各要素的解释和规定,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论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的提炼,引言、结语与论文主体部分的架构,以及参考文献的选择等。另一方面则是对学术规范的强调。要通过具体行文的分析告知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应重视文献工作,充分尊重学者的研究成果。在论文落笔时,应根据行文的需要,适当引用前人的重要观点,而这些观点要通过注释等方式给出明确的出处。规范性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属性,养成论文写作的规范意识是学生走好学术研究之路的重要保障。中国当代文学的课程教学应该在这方面不断着力,以使学生迅速建立关于论文学术规范的初步认识。

  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逐步积累、循序渐进。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要想组织好论文写作指导环节就应当认识到这一点,根据需要积极优化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接触与理解论文写作的各个层面和各种要求,打好专业基础,强化学术规范,切实提高论文写作能力。推而广之,如果高校中文专业的每一门课程都能够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有序加强对学生写作等专业能力的培养,则人才培养质量必然会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袁国兴.现代文学教学中的“认知”和“能力”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1):291-297.

  [2]艾立中.对当前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思考与建议[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2-84.

  [3]高侠.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指导对策[J].写作,2015(2):40-43.

  [4]范伯群.每一代人都理应用自己的观点编写一部文学史———评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9):170-177.

  [5]陈国恩.当代文学史料应用的科学性问题———兼评吴秀明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J].南方文坛,2017(3):9-11.

  相关阅读:文学与文化2017年第1期职称论文发表题目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