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辽宁省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21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 要〕本调查在对非遗的概念及现状的调查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对非遗保护的认知度及传承的意识,为做好相关非遗保护工作和教育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认知情况;保护措施 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摘 要〕本调查在对非遗的概念及现状的调查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对非遗保护的认知度及传承的意识,为做好相关非遗保护工作和教育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认知情况;保护措施

辽宁省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度分析

  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逐步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我国也从多方面开展了非遗的保护工作,如建立国家级的非遗代表作名录体系,确定 40 个国家非遗保护试点项目,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取得了丰硕成果[1]。

  一、调查背景及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完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作为与物质性、遗址性、建筑性文化遗产相对应、对称的概念而提出的。2005 年 5 月我国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其中第二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 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直观的讲“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特定民族、民间、某地区或群体中世代传承下来的,而且有较大影响并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化表演形态,或者是濒于绝迹的民间艺术活动形式以及需抢救的民族民间文化。

  近年来,我国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辽宁作为文化底蕴丰富的省份,共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00 多项。然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正在一点一点流失,淡出人们的视线。为减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我们对辽宁省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度进行了调查,便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调查分析及建议

  1.调查分析

  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主要显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93.15%的大学生对于非遗处于了解一点或者根本不了解的状态,87.67%的学生反馈,大多数高校极少甚至没有举办非遗相关的活动,这是导致当代大学生缺乏非遗知识的原因之一。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是“我听说过、我知道但不了解”,造成了调查的将近 300 人中仅有 16%的人知道我国文化遗产目录的准确信息,而对于“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是知之甚少。

  (2)对于非遗的保护问题,83%的大学生认为是全体公民的责任,大家应共同去守护。保护非遗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人们对于非遗及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够,又没有完善有效的保护机制,外来文化冲击也使非遗保护增加了难度,继承人需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传承非遗,也是影响非遗保护的一个因素。

  2.非遗保护的建议

  (1)教育方面

  增强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可以从教育和感化两方面入手。教育方面,高校要认真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改革教材和课程编制,在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感化方面,教育者要做好表率,率先加入到非遗知识的学习行列中。要充分利用假期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深入家乡开展非遗调研活动;学生可以成立非遗保护的社团,定期举办非遗保护的宣传、展示、表演、交流等活动,提高大学生非遗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此外,借助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技术优势,建立一个完备的网络资料库,把目前所有可以留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文字、图片、录像、数据等科技手段详尽记录下来[2],使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2)社会方面

  国家相关部门应广泛收集意见,尽早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定及宣传,让非遗得到切实保护。用道德标尺约束大学生及公民的行为,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和电视网络等途径,以记录片、科教片和各种文章来增强媒体的宣传力度。扶持民间表演及展览,扶助非遗申报和保护工作,组织各种公益活动,不断纠正人们对非遗的错误看法。

  相关论文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对策探析

  摘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完善法律制度、拓宽知识产权范围的立法层面,从引入“判例”制度、公益诉讼制度的司法层面,从重视对传承人的保护、加强宣传教育的实践层面,构建起了较为完备有效的非遗法律保护体系,供业内人士参考。

  三、非遗保护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华夏文明的精华与瑰宝,迫切地需要我们去保护。然而比保护更重要的是传承,只有不断地传承才能永保中华文明的血脉。文化是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 “社会资本”,任何民族都不应轻视自己的文化资源。就国内形势而言,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价值和道德资源,通过继承传统,古为今用。

  传承文化遗产,保护行将消失的传统文化瑰宝,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大学生应更多了解自己祖国的文明和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提升民族自信,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通讯作者:滕洪军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陈倩,刘颖迁.高校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2010(05)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