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浅析红色文化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11-09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动力推动,红色文化的时代弘扬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推进。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并在社会发展和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产生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动力推动,红色文化的时代弘扬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推进。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并在社会发展和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产生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过程中,被大众所了解,所接受,并被自觉地用来指导社会实践,最大限度地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发挥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价值功能。同时,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的进程中,与时代因素结合,使红色文化的存在形式和含义进一步得到丰富,并赋予了新的意义。

浅析红色文化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华大地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不止在革命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积极作用,而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更为重要的文化精神支撑作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的特性和功用得到全方位的发挥,强化人们的文化归属感,“使人们普遍认同、接纳和信仰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并用红色精神来指导实践。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离不开红色文化大众资源、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之一,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拓宽外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1.1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是用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理论,必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接受能力,实现其大众化,使理论转化为实践,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代国家领导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红色文化产生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过程,已归化为大众思想本质,并正逐渐成为人民大众的精神属性,人民大众亦在本能地用它来指导实践,本质上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着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指导作用。

  1.2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文化精髓

  众所周知,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文化精髓,逐渐发展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优秀文化思想,鼓舞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向前奋进。这一思想主要形成于五四运动以后,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逐渐充实丰富起来,促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快速发展。在文化的形态和内涵上,红色文化有其独有的多样化的精神形态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理论构建意义。其多样化的精神形态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和文化及其载体,如,英雄人物、英雄事迹、历史文献、纪念遗址等。其中,文化精神、红色传统、革命历程和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提出的各种理论知识和规章制度,对发展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见证

  2.1 红色文化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见证

  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不乏志士仁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富足和国家强大进行了长时间艰辛探索,但无论是农民革命、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改良运动、改革运动、革命运动,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事实证明农民阶级、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人民富足。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共产国际主导下的革命运动也证明了,即使有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但如果没能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中国早期的革命运动依然是以失败告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革命先驱认识到了先进的革命理论需要有先进的阶级去认识、实践,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程度,以取得更广泛的理论支撑和群众支持,最终最大限度地发动人民群众取得革命的胜利。

  因此,利用红色文化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重视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使人民群众在红色文化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推动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认知并从情感取向上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将其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行为和实践指导规范。

  2.2 红色文化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见证

  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深度推进红色文化新时代的见证担当,红色文化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时代大众化认知和传播的重要参与媒介。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最重要的是利用好各类有益资源,其中需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要想在我国快速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必须要把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渗透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加深对于这一理论体系的了解程度,并且实现在生活中指导实践的作用。加强红色文化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普及,一定要探索、发扬、提升和丰富红色文化,并给予红色文化新的内涵[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普及的重要要求是保持红色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含义,在此基础上成就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见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红色文化的精神推动和历史见证作用。

  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心任务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普及到亿万人民群众中去,变成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精神动力和改造客观的强大武器”[3]。为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理论成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实现与人民群众的新的结合; 新的结合介质仍然无法离开红色文化,同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文化建设仍然必须以红色文化为支撑,红色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支撑和精神指引也正在见证着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

  3 红色文化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看到了希望。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进程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的探索和借鉴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红色文化在此过程中贯穿始终,并随着发展过程不断前进,因而它表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3.1 红色文化唤起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选择性地吸收各国先进文化。它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早期的革命实践,对当代和未来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中华民众独有的红色文化基因,决定了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强大推动力。红色文化掌握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要求,鼓舞每一位中国人向前奋进。红色文化不仅影响着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而且是新时期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播工具[4]。因此,在利用红色文化促进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重视红色文化的重要功能,使人民群众在红色文化中找到归属感,并将其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行为和实践指导规范。

  3.2 红色文化推动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

  红色文化是革命年代,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被全国人民所信仰的先进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民族发展支撑的民族精神,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成为民族遗传的基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贯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传统资源,运用红色文化的民族认同和基因遗传继承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红色文化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性决定了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基础性,红色文化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多样性决定着传承实现途径的多维性,以上诸多特性决定了红色文化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有效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同志依据时代变化、依据社会现状和人民需求的变化,明确界定了我国社会已经转化了的主要矛盾,这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大众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持,红色文化孕育出优秀的革命精神在激发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地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红色文化推动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快发展,使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5]。

  4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载体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先进的精神文化。它形成于历史进程中的革命斗争时期,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赋予新的内容而发展起来。它始终存在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之中,成为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信仰,并已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社会变革中存在的独有的红色文化,决定了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载体。

  4.1 红色文化掌握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

  旗帜鲜明讲政治、讲立场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红色文化促进了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立起来”[6]。红色文化使英雄丰满,使故事感人,使情节真实,使理论阐述科学,能把人们带入历史叙事中去认知和切身感受,从而引发人民群众思想共鸣和思维共振,实现政治认同和立场坚定。

  红色文化不仅影响着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而且是新时期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与红色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其基本内容和原则成为基本准则,推动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只有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特征和功能,创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激发群众接受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使抽象的理论通俗化,鼓舞每一位中国人向前奋进。

  4.2 红色文化推动着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进程

  一方面,与时俱进的红色文化理论品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另一方面,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的力量和新形势,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内容,指导中国人民向前奋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需要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契合,红色文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大众化。从两者的历史渊源来看,这是一个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对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起着推动促进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从精神层面上来说,难以否认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支撑。这就是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所带来的不同之处,原因就在于历史背景存在较大差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也就意味着红色文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普及,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这些反映在红色文化的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普及强调国际视野。学习并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求党既要有中国力量,又要有长远的世界眼光”[7],红色文化逐渐趋于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在作用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的红色文化在推动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奋斗过程中,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选择性地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它的意义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红色文化主动地有机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功能,创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激发群众接受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使抽象的理论通俗化,让红色文化体现在各种形式中,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实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红色文化的自觉接受,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期刊推荐:《山东行政学院学报》(原: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0年,是由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主要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公务员制度实施与公务员培训、工商管理与培训等问题,总结和概括社会实践中存在的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教训,有力地推动着管理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与期刊天空在线编辑联系。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