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中国丝绸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

发布时间:2019-11-29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 要】 依托学校多年来的丝绸教科研资源,联合全国相关院校和丝绸行业企业,以学生为主体,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定位于能学、辅教,以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碎片化资源进行设计与建设中国丝绸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成为教师、学生、行业、

  【摘 要】 依托学校多年来的丝绸教科研资源,联合全国相关院校和丝绸行业企业,以学生为主体,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定位于“能学、辅教”,以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碎片化资源进行设计与建设“中国丝绸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成为教师、学生、行业、企业、政府、传承人及文化传播者教学、传习、研究、创作的资源平台。

  【关键词】 丝绸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建设

“中国丝绸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

  1 建设背景

  1.1 有助于夯实国家“一带一路”倡仪的历史文化基石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东西方思想与文化交融,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文明多样化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今,“一带一路”战略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并赋予了新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是承贯古今、连接中外、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用丝绸传递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友好情谊。丝绸不仅仅是丝绸,是一种文化、一种中国情谊,更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文化基石。

  1.2 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丝绸文化工程的需要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义》,指出“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丝绸与中国的礼仪制度、文化艺术、风土民俗、科学技术等有极多的联系。从养蚕开始,中华祖先栽桑养蚕、制丝织绸已有5000 ~6000年的历史,丝绸文化伴随着蚕丝行业的发展而发展。传统的丝绸文化不仅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还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产生、工艺美术的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丝绸文化是伴随着中国丝绸技艺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中国丝绸技艺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但是目前还没有完整的资源库,将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技艺串联在一起,构建成完整的丝绸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1.3 是保护与传承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

  目前,我国有关于丝绸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项,即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世界记忆名录一项,即中国近现代苏州丝绸档案;已公示的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含扩展)中,关于丝绸的非遗项目共有23项,其中传统技艺类有12项,例如蜀锦、云锦、宋锦、缂丝,清水丝绵等,传统美术类有11项,例如苏绣、湘绣等。但是由于传统技艺或传统美术的特殊性,很多非遗丝绸技艺项目处于濒危、或生产停产、或生存困难的境地,而如何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传承下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丝绸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的建设,就是要将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成数字文化形态,从单一封闭的师徒(或家族、作坊)传承向多元开放的院校传承模式(学校传承、社会传承和企业传承)转变,将非遗的活态传承与职业教育有机整合在一起。中国丝绸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的建设,将会培养更多丝绸技艺传承人群体,培养更多的丝绸专门人才,培养更多的丝绸爱好者或受众,有利于丝绸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纺织(丝绸)产业的发展。

  2 建设基础

  2.1 牵头院校建设基础优良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由原江苏省丝绸学校、江苏省苏州商业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校合并组建升格成立,是一所以培养纺织(丝绸)服装技术人才为特色的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拥有江苏省丝绸材料工艺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丝绸材料及其产品开发”科技创新团队,以及缂丝、苏绣大师工作室。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于2015年牵头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中华锦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建设了传统宋锦制作技艺、丝绸文化、色彩与图案、丝绸材料学等 7 门课程,完成了 1682 个素材建设工作,有2436名学员参与了学习。本次中国丝绸技艺资源库是在中华锦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基础上的更新与重建。前期我们构建了行、企、校建设联盟,打造了良好的建设团队,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为中国丝绸技艺资源库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2.2 合作院校强强联手

  共建院校代表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纺织(丝绸)人才培养的最高水平。团队院校覆盖全国各地,散布于丝绸之路节点之上。核心成员院校,汇集了全国高职院校纺织丝绸相关专业教育领域的骨干力量。其中有5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所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单位,7所省级示范院校。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原江苏省丝绸学校)、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原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都是全国丝绸学科相关的重要学校。承建与参建院校的教师团队大多都参与过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库建设经验,学校也建有相应的管理政策。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还主持建设了《蜀锦传统技艺与创新》课程。

  2.3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支持

  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市地方政府强力支持丝绸资源库建设。在召开项目专家认证会时,苏州市丝绸主管部门市文广新局相关领导表示拟将中国丝绸技艺资源库建设列为苏州市未来3年丝绸振兴计划中的项目,政府部门提供项目经费支持,鼓励将丝绸类非遗传统技艺的各类素材和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架构与记录,推动丝绸类非遗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及至全国丝绸产业的发展与振兴。

  2.4 行业知名企事单位给力参与

  企业团队有国内外知名丝绸企业,代表了国内丝绸技术与产品的顶尖水平,如浙江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绣娘丝绸有限公司等,引领我国丝绸技术的发展水平,其中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有限公司的李建华更是走上了央视《百家讲坛》讲“丝绸文化”,建有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万事利丝绸文化体验馆和万事利丝绸下沙工业博物馆。参与的部分企业也将赞助中国丝绸技艺资源库建设经费。联合建设的院校也在本地区与知名纺织企业合作紧密。支持建设单位苏州国家丝绸档案馆于 2017年申报的“中国近现代苏州丝绸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国丝绸协会、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丝绸档案馆作为联合建设单位,将在资源库建设、协调、推广、应用中发挥保障作用。

  2.5 建设团队经验丰富

  组建了一支有较高影响力的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与职业教育研究专家的“行、企、校”结合的资源库建设“航母”,团队成员中既有行业专家和把握行业先进技术的企业专家,也有深谙教育规律的教育教学专家,经验丰富,他们将在项目总体规划、组织协调、框架结构设计、平台结构与资源分类、技术路线等关键问题、关键技术予以指导。企业组成员有国内知名丝绸企业总裁、技术总监、人力资源主管等,他们涉及丝绸技术研究、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丝绸的各个方向,且具备多年的工作经验。掌握着产业发展趋势与行业发展动态,能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技术发展方向和专业建设方向。

  3 建设实践

  3.1 资源库平台功能

  以方便用户自主学习为目标,通过分析需求、设计框架、研讨评审等步骤,结合学院建设学院精品课程、(原)“中华锦传承与创新”资源库的经验,教学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资源平台、学习支持平台和服务平台三个部分,如图 1。

  资源平台是教学资源库的基础,由不同类型的媒体资源组成,按照一定的原则归类,是专业、课程、项目、微课、素材等教学资源的素材提供地,形成5个层级的教学资源。按照媒体类型分类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混合媒体等。

  学习支持平台是学习过程的交互平台,提供各种在线交流、学习统计、学业评估以及辅教辅学功能,主要包括任务管理、网上答疑、学时统计、自学检测、线上 考试、作业展示以及资料检索等。

  服务平台是资源库使用功能的载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手工艺人、自学人 士以及留学生五种用户的界面搭建,包括不同身份人员的权限分配。

  3.2 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丝绸产业链的发展,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从蚕丝、制丝、丝织、染整到服装的生产过程,建设6 门产业核心课程体系,根据世界、国家级丝绸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目以及部分典型省级非遗项目所处的产业工序流程,构建非遗传承人参与的云锦传统技艺与创新、宋锦传统技艺与创新、蜀锦传统技艺与创新等 10门非遗核心课程,然后再根据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个性化需求,构建了4 门拓展课程(含1项丝绸标准库、1门文化拓展课程、 1项网上博物馆、1门对外交流英文课程)。

  3.3 构建课程体系

  在前期建设中华锦资源库和参建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和现代纺织技术资源库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如表1。根据每门课程的结构特点,搭建中国丝绸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核心课程的知识树。

  在建设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础上,根据每门课程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划分的情境,详细分析具体的子任务与子项目,搭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树,并根据不断递进的工作任务与情境,合理进行知识点的排序。

  3.4 素材建设(含冗余资源)

  资源库素材建设是中国丝绸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建设的核心任务,位于系统基础的最底层面。根据知识树的不同知识点,整合与建设视频资源、文本类素材、电子课件、动画类素材、虚拟仿真等素材。根据“能学辅教”的定位,建设一定量的冗余资源,方便使用者的个性化搭建课程。同时为体现在线教育的特点,实现在线学习、考试、评价、反馈、作业,还将建设题库、作业库等,以组织在线考试和评价。

  3.5 资源库的网站、微信端建设

  依托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职教平台(http://www.icve.com. cn/)进行中国丝绸技艺资源库网站的建设,构建含有冗余素材资源的素材库,搭建标准化课程,建设丝 绸标准库,利用职教云组建个性化课程,开展课程开发、资源利用、培训等工作,推进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应用推广。建设中国丝绸技艺资源库的微信端,进一步推广资源库的应用,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3.6 资源库应用与推广

  建立共建共享与教育联盟,根据共建单位各有各自的优势与特色,建立教育联盟组合,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辐射,在共建单位中推广资源库的应用,并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吸引更多的中高职院校参加,在全国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共享互补。

  利用智慧云 SPOC构建课程,创建个性化网络共享课程,推动中国丝绸技艺资源库素材资源的调用与共享。通过 MOOC 为学生、教师、企业、社会大众及留学生提供一个网上课程学习的平台,通过网络提供教学支持服务,促进中国丝绸技艺资源库的共享应用。在中小学推广丝绸文化课,开展丝绸文化周活动。将中国丝绸技艺资源库推广应用到与纺织(丝绸)、工艺相关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实现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中的嵌入式教育传承,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群体。在中小学推广丝绸文化课,开展丝绸文化周活动。在海外留学生中开设《中国丝绸传统技艺课程》,传播中国丝绸技艺和传统文化。

  借助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江苏丝绸学会、专业学术会议等平台开展中国丝绸技艺民族传承与创新资源库的推广应用。利用丝绸档案平台中的优质产品档案,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资源库,并进行相应的推广。利用丝绸类非遗项目典型产品加工技艺的讲解,吸引更多的企业人士参与学习,助推丝绸从业 人员的终身学习。

  4 结束语

  资源库开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定位于“能学、辅教”的功能。资源库的建设,以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碎片化资源进行设计与建设。按照企业标准和职业教育规律,创建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转换、课程建设、项目建设、教材开发、学业评估等标准。充分调动各参与院校、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利用院校已有的教育教学成果,利用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吸纳大师和工匠参与到资源库建设中;引进相关企业的产品、工艺、技术,吸纳行业、企业的优质项目及先进技术,把院校、企业的创新成果融入专业课程。以联合共建、资源共享、开放教学、服务社会、助推经济为目标,将资源库打造成传统丝绸技艺传承创新的示范性高地,构建传承创新的新模式。资源库建设充分利用高校和行业名企的优势与成果,同时整合其他优势,多元合作,优势互补,构建共同开发、建设、更新、使用教学资源库的长效合作机制,完善创新研发的责任机制、激励机制。“中国丝绸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已被列入2018年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库),以开放共享的资源库平台为载体,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多方共建并不断丰富完善教学资源库,同步更新资源素材,从而满足各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最终使其成为教师、学生、行业、企业、政府、传承人及文化传播者教学、传习、研究、创作的资源平台。

  期刊推荐:《轻工科技》(月刊)杂志前身为《广西轻工业》,创刊于1984年,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广西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轻工科技》(月刊)杂志前身为《广西轻工业》,创刊于1984年,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广西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与期刊天空在线编辑联系。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