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15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无锡刺绣与苏州刺绣是广义苏绣一脉相承的两种刺绣分支,无锡刺绣就是人们所说的锡绣,还有种刺绣也被称为锡绣的是剑河苗族锡绣,无锡刺绣被称为锡绣是就无锡地区而言的,苗族锡绣的是由绣片的材质中有锡金属而得名。本文从无锡锡绣与苗族锡绣的时代背
摘要:无锡刺绣与苏州刺绣是广义苏绣一脉相承的两种刺绣分支,无锡刺绣就是人们所说的锡绣,还有种刺绣也被称为锡绣的是剑河苗族锡绣,无锡刺绣被称为锡绣是就无锡地区而言的,苗族锡绣的是由绣片的材质中有锡金属而得名。本文从无锡锡绣与苗族锡绣的时代背景入手,从锡绣的材质、工艺来分析比较,并提出其保护与传承的建议,让其交叉融合,两种刺绣相互借签,走跨越发展之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锡绣;材质;工艺;精微绣
提到锡绣,有人会想到无锡地区传统锡绣,也有人会想到剑河苗族锡绣。无锡刺绣被称为锡绣是就无锡地区而言的,苗族锡绣的是由绣片的材质中有锡金属而得名。这两种锡绣从材质、工艺、绣品特征等方面都分属于不同种类的刺锈,现就从以下几方面对两种刺绣作一分析。
一、锡绣的发展历史
无锡是江苏的重要刺绣产地之一。无锡刺绣,俗称锡绣,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一直流传于民间。锡绣早在200多年前即很有名,史志最早记载出现于明代中期。当时盛行的为“十字挑花”和“堆栈纱刺绣”。2008年无锡精微绣作为苏绣的扩展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锡绣是分布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部分苗族村寨的一种民族绣法,苗族锡绣是我国苗族文化的瑰宝。苗族服饰,有“穿在身上的史书”之说,据《苗族古歌》载:大约在唐末宋初,苗族首次迁徙至今剑河县境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锡绣服饰制品具有端庄古朴的特点,并且保留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武士戎装的甲胄之风,可以说,锡绣服饰制品算是剑河县境内苗族服饰中最具特点的一类了。苗族服饰种类之多样、色彩之艳丽、内涵之深远,是黔东南最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大县。其中,南寨锡绣在剑河县苗族服饰中堪称一绝,不仅在剑河县,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它也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刺绣方法。南寨锡绣主要流传于剑河县南寨乡的绕号、柳富、白斗等少数苗族村寨。2006年,“苗族锡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锡绣的材质
无锡锡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一直流传于民间。锡绣传统针法多变,绣出的图案层次清楚,富有立体感,色调淡雅是欣赏性和实用性兼具的民间工艺品。锡绣工具包括绣绷、绷凳、搁手板、绷钉、绣花针、绷线、绷布、底料、绣线和剪刀等一整套工具。刺绣时,常根据绣品大小和形状来选择圆绷或卷绷,根据绣品的用途来选择绣底和绣线,如绣品用于日用品,则选择棉麻底料和棉线,因为其耐洗涤。如绣品用于陈设,则使用真丝底料和蚕丝绣线。绣花针的型号由绣底的材质纹来决定。刺绣艺人们在继承传统刺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和发明,首创的双面精微绣,作品卷幅微小,构图精美,绣技精湛,精微绣画面虽只有寸人豆马,细若蝇毫,刻画入微,形神兼备,作为锡绣精品,可将一根丝线细分到八十分之一,再穿针引线,技艺精湛令人称奇。
苗族锡绣在刺绣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比较特殊,一般是以藏青色棉织布为载体,再用棉纺线在布上穿线挑花,图案一般采用较为传统的图案,然后再将金属锡丝条绣缀于图案中,最终,利用黑、红、蓝、绿四色蚕丝线在图案空隙处绣成彩色的花朵。苗族锡绣不同于其他普通的刺绣方式,其工艺更加独特、手工更加精细、做工也更加复杂,做出来的刺绣图案特别清晰,很有质感。采用银白色的锡丝绣在藏青色布料上,本身会让刺绣的颜色更加分明,也提高了刺绣的光泽度,另外与佩戴的银饰也更加搭配,既实用又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上,专家对剑河苗族锡绣的评价是:使用材料特殊、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和精巧,属罕见的刺绣技艺,在贵州乃至全国丰富多彩的刺绣工艺中独树一帜。
三、锡绣的针法
经过了几千年改良,无锡刺绣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发展处十几种刺绣方法,比如单面绣、切马鬃绣、堆纱绣、戳纱绣、发绣、盘金绣、双面精微绣等,其中,较为传统的刺绣方法是切马鬃绣,另外双面绣也是其特有的针法,使得失传千年的刺绣方法重现与世人面前。锡绣的针法既独特又多样,达到了三十多种,有齐针、接针、切针、滚针、抢针、平套针、散套针、集套针、施毛针、打籽针、松子针、鸡毛针、桂花针、刻鳞针、乱针、虚实针、编针、戳纱针…… 锡绣技艺针法多样令人称奇。锡绣在历史的长河中技艺越来越精湛,样式越来越好看,水平越来越高。另外,无锡刺绣还经常与书画作品结合在一起,锡绣从书画作品中获取灵感,甚至达到了中国传统画无画不能入绣的“盛景”。锡绣的绣稿源于书画作品却又高于它,其独特的技艺与针法使锡绣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与观赏价值。
苗族锡绣是刺绣12类技法中的一种,12类技法包括:平绣、挑花、堆绣、锁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钉线绣、绉绣、辫绣、缠绣、马尾绣、锡绣、蚕丝绣。它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苗族锡绣的制作包括纺线、织布、刺绣、铺花、补花、上锡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均采用纯手工制作,制作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一套完整的锡绣服饰需要一至两年时间方能完成,其端庄古朴的服饰特点至今仍遗存着春秋战国时期武士的甲胄之风。
相关论文推荐阅读:苗族锡绣与几何变换
摘 要: 苗族锡绣是一种古老刺绣,锡绣就是将准备好的细锡丝条拉直,把一头剪成针头状穿过事先绣好的棉线,剪下丝条,并返扣在棉线上,这样就完成一个扣锡过程,这就是锡绣。 传统锡绣图案大多数是几何纹样,结构规整、优美、复杂,用几何方法对锡绣“姊妹花”和“富贵纹”等图案进行分析,发现它们的构图大量用到了数学上的平移、轴对称、旋转变换,由此可知锡绣也是民族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锡绣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可以作为地方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
四、两种锡绣相互借鉴与共同发展
当今社会,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无锡锡绣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若要绣出精美的的作品,不但需要技术丰富的劳动力,完成作品耗时也长,所以,成本高导致锡绣的售价一直较高。在老百姓还未达到大量消费文化产品的阶段时,锡绣作品还主要停留在观赏或收藏的阶段,一般作为贵重礼品相赠或收藏起来。而精微绣更是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因为其制作周期更长,完成一件作品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价格较高,仍然没有什么市场。锡绣作品曲高和寡,宣传力度匮乏,市场化尚未成熟。苗族锡绣有数万绣娘以刺绣为业,作品制作周期相对较短,也平民化,产业规模化程度较高,但缺少高尖端刺绣品。两种锡绣的发展各具特色,可以相互借鉴,将“非物质文化生产性”开发利用,传承发展。
1.锡绣作品产业化
锡绣作品的销售,实体店与电商销售方面相结合,订制作品,对客户需求等方面做好调研,将锡绣元素删繁就简,打开产品销路。客户定位,应不止高端客户,消费的主体大众消费群体不容小觑。所以可对锡绣作品时行分档,不同档次的作品对应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发更多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品和实用品,如刺绣书签、屏风、抱枕、香包挂件、披肩等新产品的开发,开拓出更大的市场,让更多人的了解非遗文化。
2.同设计师及知名企业合作
锡绣需要慢工细作,因而这处传统民间手工艺难以适应机械化生产方式,在传播方式、知名度、认可度等方面受到种种限制,发展相对缓慢乃至一度停滞。将锡绣与设计师品牌合作,与知名企业联合研发,将锡绣运用到高级定制礼服,用新材料取代传统材料,如在透明塑胶(TPU)、PVC材料、亚克力、真皮等不同载体上刺绣,在传统图案基础上结合当下生活进行再创作,探索更多产品延伸的可能性。如莨绸这种中国独有的古老而纯天然面料,其染色方法在上个世纪几乎失传。其与著名设计师梁子合作,在政府的财政扶持下,那古老的染色方法得以保存,濒临灭绝的莨绸在梁子手里重生,其创建的天意莨绸品牌,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时尚创意征服着世界,被越来越多的权威媒体广为关注与传播,莨绸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焕发了新的生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锡绣,也可借鉴莨绸的发展之路,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锡绣,不断对其赋予新的时代气息,有意识的保护与传承,在保留传统基因的同时,注入新鲜的元素。
3.锡绣课程进入课程或举办专门的“锡绣创意设计”研修班,培养非遗传承人
现在,为了让无锡锡绣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传承下来,已将其加入到专业课的课程制种,并邀请了非物质遗产大师进行授课讲解,让更多的人接触这项技艺。这种将专科课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传统手工艺向现代生活的实用功能转型,并可以在有悟性、有志向学习锡绣的青年中培养新生力量。
两种锡绣可走跨越发展之路,把文化转化成商品,实现文化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SCISSCIAHCI